胡晶 張明昊 歐俐蘋 胥文春 施瓊 唐敏
(重慶醫(yī)科大學檢驗醫(yī)學院 重慶 400016)
隨著社會網絡信息和社交媒體的飛速發(fā)展,教學資源也更加開放和豐富。隨著微時代的到來,教學工作者們對微課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微課是指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之有機結合體。一般5~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1]。與傳統教學方式比較,微課的主要優(yōu)勢表現在:(1)微課通常以一段微視頻為中心,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或難點,打破了課堂的時間空間限制。(2)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簡短的視頻將課程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分成不同模塊,方便觀看,學生可以在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重復學習,做到有目的的學習。(3)利用微課資源可以初步實現翻轉課堂,學生在上課前可以提前學習主要的知識點,課堂上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知識,這樣可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2]。本教研室嘗試利用微課這種新的教學載體,作為《實驗診斷學》實驗課教學的有效補充,旨在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為微課應用于該課程的理論及實驗教學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實驗診斷學》是一門由基礎醫(yī)學向臨床醫(yī)學過渡的橋梁課程,無論在臨床診斷學或臨床醫(yī)學中都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是醫(yī)學教育和醫(yī)學生進入臨床專業(yè)課學習前的必修課程之一?!秾嶒炘\斷學》既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又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我們學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該課程的理論課為30學時,實驗課為24學時,由此可見實驗教學在本門課程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實驗教學除了可以拓展和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實驗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甚至科研習慣的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調動學生上課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和動手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我們教師追求的目標。
由于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是分開進行,學生在上實驗課前缺乏有目的的預習,并且在課堂上短時間內無法掌握好一些重要的實驗操作要點,都影響著實驗教學的效果。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教研室教師在實驗課前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討論設計了實驗教學中需要制作的微課目錄,制作相關微課視頻。對于高校實驗教學而言,在實驗教學平臺上對微課的展示非常便利,我們將制作的微課上傳至學校該門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們可以在課前預習,課后根據自己的需要點播微課,復習鞏固,由于實驗本身就需要學生多操作多練習,因此微課將對實驗教學起到很好的演示和輔助作用[3]。
我們將微課貫穿整個《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過程,包括課前、課中、課后,對《實驗診斷學》的實驗課教學起到補充和優(yōu)化的作用。
課前:將制作好的微課上傳至本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在課前先觀看微課,預習相關內容,提出問題并思考,做好課前準備。
課中:課堂教學中播放微課視頻,對特別需要注意的重難點可暫停進行講解,通過親自示教加深學生的印象,解答學生的問題。
課后:學生可以再次通過復習微課視頻,對比自己實驗課上的操作和認識,找到自己的操作不當之處,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內化[4],進一步通過平臺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
目前我們已經制作完成并用于實驗教學的微課視頻有《骨髓細胞學檢查的方法和內容》、《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粒細胞系統》、《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紅細胞系統》、《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巨核細胞系統》、《血涂片的制備方法》等,根據一學年的應用開展,我們發(fā)現微課視頻在《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骨髓細胞形態(tài)的講解,配以圖片和注釋,使同學們理解和學習都更加容易,之后教師再對重難點進行補充和示教,使同學對知識點印象深刻,教學效果好。
邀請其他教研室的老師和學校督導組專家,觀看微課視頻,讓各位老師提出意見和建議,這不僅有利于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習,也促進對微課視頻的進一步完善。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有效問卷507份)的形式了解同學們對于微課在實驗課中應用的真實看法,這對我們以后對微課的改進和持續(xù)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從問卷中我們了解到:70%以上的學生對微課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認為可以用于課前預習、學習新課和課后復習;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微課學習有助于明確教學目標、能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和同學、老師的交流、并且可以有針對性的有效的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73%的學生提到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會出現老師講解完卻還有疑問的情況,這個時候46%的人會通過與同學討論解決,有35%的人會通過查閱書籍、上網等方式解決,18%的人會問老師,而只有不到1%的人會通過微視頻解決,可見微課的開展和應用還有待進加強;并且學生還對我們制作的微課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都有利于我們對微課教學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本教研室根據實驗教學需要,將相關微課應用于《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目的在于利用這種新的教學形式,為該課程的實驗課教學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作為實驗課教學的有效補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同學們對實驗課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通過實踐,我們不難發(fā)現微課對《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的促進作用,通過微課豐富的圖片、視頻和文字內容,讓學生更加清楚實驗目的、步驟及結果,增強實驗的可指導性,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并且微課視頻增加了學生實驗學習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使其獲得學習的新體驗[5]。
實驗課微課的制作不僅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能促進教師業(yè)務成長和教學研究。制作微課為教師之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分享交流提供了平臺,并提高了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教師制作微課的過程,也是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教師也可通過學生學習后的反饋來發(fā)現自身的不足,進而改進。微課內容要求簡潔精煉,這就要求教師對知識點進行有效梳理,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很好提高教學效果。微課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重視,將會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課程教育中,并在高等醫(yī)學教育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1]桂耀榮.微課及微課的制作和意義[J].化學教與學,2013(5):41.
[2]余泰,李冰.微課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99-201.
[3]李德偉,孫紅梅,任恩發(fā).淺談微課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解剖學,2013(7):134.
[4]吳國俊.微課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3(8):66-66.
[5]吳嬋.關于微課對優(yōu)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3(2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