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麗雯
近年來,隨著終身體育的發(fā)展,終身體育思想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教學的理念和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重要的轉變。新的高校教學模式下需要體育老師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記性改進,以《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作為教學的改革基礎,將教學的重心放在開創(chuàng)學生終身體育的新思潮上。
終身體育的理念包括體育鍛煉、接受體育指導、體育教育。這種理念將伴隨接受教育者的一生,參與和學習體育將體育的目的性終身明確,使之成為人生的一部分;以終身體育的思想為指導,整體化、體系化作為體育的目標,在不同時期和生活領域中參加體育活動[1]。終身體育思想的主導思想就是培養(yǎng)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能力和習慣,以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的標準來看大學體育教育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對學生體育思想的影響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這種作用將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體育建設和體育思想。
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實踐可每周僅有兩個課時,在這樣的可是安排和教學任務的要求下,教學內容是以傳授體育技術為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發(fā)揮主導課程進度的作用,在教學的研究方式時,也主要關注于老師的能力和教學思想,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教學方法和教學的課程中也對學生自身實踐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忽略了,結果往往導致有興趣的學生轉變?yōu)槭w育的興趣[2]。在課程的學習中從滿懷熱情到潦草應付。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中需要從學生的思想上入手,使其認識到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的關系和重要性,放下思想上的包袱。
現階段的高校體育課中的考核表專業(yè)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使之適應教學的新模式,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的要求和原則以及方向都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健康意識教育是教學的核心部分。但是在許多的高校教育中,教學大綱針對這些方面并未作出明顯的改變,體育教育的素質化和終身化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和實踐,全面的發(fā)展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理論教學是改變教學模式的基礎,在體育教育中需要教師將體育教學內容的理論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講授幫助學生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灌輸進行身體鍛煉的思想、培養(yǎng)其進行鍛煉的能力。為實現終身體育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在教學上要改變傳統(tǒng)達標教學模式,對高校體育教學現行的教學綱要進行改進。同時進行利用多媒體進行體育欣賞教學,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體育的魅力,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并養(yǎng)成習慣。通過不斷滲透的教學,使學生對體育重新的認識,為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的普及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礎,在教學中發(fā)揮理論教學的能力和作用,完成教學目標。
要對現階段你的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就需要提高教學主體的素質,高校體育教育雖然已經想素質教育進行轉變,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依然重要。所以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高校體育教師要及時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知識和教學理論。將新穎的教學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要求,具有時代精神的青年,針對社會環(huán)境對體育教育的偏見也正確的對待,在工作中保持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針對學生群體的誤解,作為教師要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在實踐中幫助學生體驗到體育精神和體育競技的樂趣。幫助學生提高對體育認識的思想高度,進一步普及終身體育的思想觀念。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清除的認識到,學校教育與涉水發(fā)展之間的距離,體育鍛煉在校園與社會兩種環(huán)境之下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學生本身受教育體制和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對于傳統(tǒng)體育的思想有著根深蒂固的基礎,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的理念需要一定的過程。當前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是以素質教育為主題思想,并呈現出人文性、健身性、娛樂性、基礎性、主體性、競技性、選擇性、民族性、開放性等鮮明的事態(tài)特征。也為體育教學的提供了豐富的時代素材。同時在現代的高校體育教育中,學生在學習期間不能掌握終生體育鍛煉的技術和技能,阻礙了終身體育鍛煉的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的身體素質進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進而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我國體育教學的社會需要和個體需要相結合的體育教育方式已經逐漸代替了社會需要,因此我們應當將學生終身體育思想下的身心發(fā)展,作為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的中心內容。[3]在選擇和設計教學方案是,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年齡、體質、興趣愛好等多重因素,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終身體育思想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普及,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思想意識。
[1]周鵬.終身體育思想視角下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1):126-128.
[2]崔紅艷.終身體育背景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6):145-145.
[3]強巴班旦.簡析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智能城市,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