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予姊丈之祖,宋公諱燾,邑廩生。一日,病臥,見吏人持牒,牽白顛馬來,云:“請赴試。”公言:“文宗未臨,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疾乘馬從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時入府廨,官室壯麗。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關(guān)壯繆可識。檐下設(shè)幾、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幾上各有筆札。俄題紙飛下。視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倍某桑实钌?。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敝T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惫轿?,頓首泣曰:“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yǎng)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鄙弦坏弁跸裾?,即命稽母壽籍。有長須吏,捧冊翻閱一過,白:“有陽算九年?!惫不I躇間,關(guān)帝曰:“不妨令張生攝篆九年,瓜代可也?!蹦酥^公:“應(yīng)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給假九年,及期當(dāng)復(fù)相召?!庇置銊钚悴艛?shù)語。二公稽首并下。
秀才握手,送諸郊野。自言長山張某。以詩贈別,都忘其詞,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之句。公既騎,乃別而去。及抵里,豁若夢寤。時卒已三日。母聞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語。問之長山,果有張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營葬既畢,浣濯入室而沒。其岳家居城中西門內(nèi),忽見公鏤膺朱憤,輿馬甚眾,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驚疑,不知其為神。奔訊鄉(xiāng)中,則已歿矣。
公有自記小傳,惜亂后無存,此其略耳。
——《聊齋志異·考城隍》
我姐夫的爺爺宋濤老先生,是本縣的一個秀才。呵,有名有姓,有親有故,這是散文、回憶、非虛構(gòu)架勢。因病臥床,見到官吏拿著公文文書,牽著額頭長著白毛的一匹馬前來,說是要宋某去參加考試。宋說主考官大人沒有來,考什么試呢?來的官吏不言語,只是催他快走,他也就趕快上馬跟著走了。
有這么寫小說的嗎?除了不痛不癢的馬額上白白的鬃毛,什么細(xì)節(jié)也沒有,什么分析也沒有。宋君已經(jīng)對此次考試提出了質(zhì)疑,為什么二話不說跟著就走呢?為什么病臥在床,卻能立即“力疾乘馬從去”呢?
這是語焉不詳,這是惜墨如金,這是無為而無不為,無字而自有暗示與氛圍的不典型環(huán)境;這是模模糊糊,虛實難辨;這是涉及另一個維度、另一個六合之外、此岸與當(dāng)下之外的世界的非科學(xué)幻想云山霧罩。
走過一條生疏生冷的道路,當(dāng)然,到達(dá)一個大模大樣的城都,了不得!進(jìn)入漂漂亮亮的官府,坐著十幾個不知其為誰的官員,除了一個人應(yīng)該是關(guān)公關(guān)老爹。嗯,王按,不宜說得太鐵定太精準(zhǔn)。下頭有兩組坐墩加小桌,其中一個墩的下頭已經(jīng)坐下了另一個秀才,宋先生于是與他并肩而坐。小桌上擺著紙筆。
想想吧,奇異的官吏人員,稀里糊涂地到了一個大而不清、牛而不明的地方,除了坐墩、幾案小桌,弄得明白的是紙與筆,說明是供生員考試的考場。有用則有,無用則無,只把事情告訴你,別的,自己估摸去吧。
然后飛過來作文試題卷紙,上面寫著八個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漂亮,虛虛實實,遠(yuǎn)遠(yuǎn)近近,有有無無,人人心心,還有一一二二,文題留下了巨大的空間與滿溢的陌生感,不可預(yù)測,絕無陳規(guī),似淺似深,如玄如秘,考慮吃天無從下手。
宋先生做的文章中有金句說:“存心思有意識地去行善,雖然行了善,不值得去褒獎,沒有心思沒有動機(jī)地犯了罪,雖然有罪行,可以不予懲罰?!?/p>
文章命題是飛過來、空降下來的,開始從模糊境界進(jìn)入神仙境界;仍然輕描淡寫,并不著力。沒說宋公揮毫動筆寫文章,金句已經(jīng)現(xiàn)成呈現(xiàn),一小步省略同時飛躍。讀者可以分析。一人二人,一與二可能是積累加法,可能是先后數(shù)序;有心無心,這里的心主要是指動機(jī),宋公金句則是宣揚唯動機(jī)論?;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的說法絕對會引起質(zhì)疑,佛也好儒也好,不都是提倡善舉的嗎?提倡善舉,不就是廣播善種,廣求善果,廣結(jié)善緣,廣求善報的立其心嗎?
看來這里蒲大神受了道家影響,“世人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這里的“心”,不是指善心、良心、忠心、誠心,而是特指私心、計謀心、作偽心、作狀心、名利心、劉備摔孩子——刁買人心。也可以說老子要的是靈魂、本能、深存融化在血液里的善良與大愛。
“無心為惡,雖惡不罰”的說法其實更站不住,它完全無視現(xiàn)代法學(xué)所認(rèn)定的過失犯罪,而會放任造成嚴(yán)重惡果的過失心理(如麻痹大意、不負(fù)責(zé)任)與過失緣由的刑事犯罪責(zé)任。
但不必死磕,這是作文考試,不是處理法務(wù)政務(wù),“一人二人,有心無心”的題目,如射擊比賽中的移動靶,晃晃悠悠,一眼看去,恍兮惚兮,不知所云。能迅速捕捉住題意,理解與活用文字,貼題立論,自成一說,不無見地,拿得出手,表現(xiàn)了撰創(chuàng)能力、聯(lián)想能力、延伸能力、發(fā)揮能力、闖關(guān)能力、破圈能力,還有下手勇氣、開拓精神、追逐自信;為官為吏,多半靠譜,起碼沾邊,如蒲松齡氏陽間得不到功名,至少可以陰界任職,算個過得去的鬼才了。兩界都要考試做官,也算是正道光明、公平合理了。
于是得到范進(jìn)中舉式的“中了”喜報。眾神夸獎宋公的文才,賞官宋某擔(dān)任河南一個城市的社會保衛(wèi)官職城隍。宋公明白了自己的別陽入陰命運,一面謝恩一面哭著申訴自己的難處,老母七十,無人奉養(yǎng),懇請推遲履職。陰間上司諸位老爺通情達(dá)理,體恤下情,言行皆有根據(jù)數(shù)據(jù)。長須吏查表格,證明宋母還有陽明之壽九年,非同小可。諸神猶豫,全靠忠義千秋的具有參政議政資格的關(guān)老爺(顧問?幕府?政協(xié)委員?)愿意成全宋某人的孝心,建議給(宋)九年長假期,此九年由并排坐在宋某身旁的張某代理宋職。于是宋某還陽回家,張某相送,新鬼惜新鬼,新鬼代理盡孝誤公差、暫時打回陽間的未完成新鬼——宋氏。
陰陽同體,陰陽連接,陰陽互補(bǔ),陰陽遷就,互諒互讓,我請假你代理,不但代理陰間官職而且代理對方的死亡,多么和諧,多么溫暖,多么體貼,多么妥協(xié)、就和、六六大順!大哉便哉靈活哉中用哉,啊,我的中華文化!
于是長山人氏張某代宋就任代理城隍,對宋贈詩話別,有句曰:“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
從宋張并排坐在一起的座席安排來看,張應(yīng)該也是一般新鬼。他參加沒參加考試呢?寫作能力如何呢?過關(guān)了沒有呢?他死得是否踏實,有沒有父母牽掛,都是語焉不詳,卻留下兩句詩。而且別的句子都被宋忘掉了,只留此聯(lián),對偶甚工。含意一般,倒是兼有陰陽感受。有酒有花,應(yīng)是人間歡樂,“春常在”之語反而暗示了“春即了”的傷悲。夜,無燭,無燈,其自明似乎更渲染了夜的陰沉。夜有夜明,春無常在,哀而不傷,怨而不怒,也就罷了。
底下是宋某騎馬還陽,三天后從棺木中發(fā)出了未死的動靜。宋的感受是豁然醒過來了,半天后才恢復(fù)了說話功能,一問,果然長山有張某,死于此日??磥黻庨g與宋排排坐、吃果果時,張尚未死干凈,尚處在半死不活階段,是宋君的還陽,使張鐵定了死亡,也鐵定了替補(bǔ)河南就任張代城隍,張某連鬼的身份都有幾分“代鬼”的折扣。悲乎喜乎?宋的盡孝,是以張的代理丟命與九年之久的名分可疑為代價的。
至于異史氏蒲大神是否于此篇中發(fā)泄了自己屢試不中,只好到陰間獲取功名的憤慨,或者他的將憤慨化為幽默與奇想的文學(xué)機(jī)理文學(xué)天才呢?也就可知可嘆可憐愛得很嘍。一慟,一笑,都說得通。
萬物有止,知止而后有定。九年后宋母去世,后事妥善后,宋公洗澡沐浴后歸西。到老丈人(即蒲)家告別,高頭大馬,仆役隨從,洋洋得意,看來宋一閉眼立馬享受了陰間城隍的官位待遇,令旁觀者敬畏羨慕。兩界的價值與體制,全無二致,在陽世郁郁不得志的書生小知識分子,不妨將希望寄托在身后。人總是要給自己制造一點對接、彌補(bǔ)、自撈的希望與溫暖的。最后再強(qiáng)調(diào)一下故事的真實性。宋公自撰小傳,遺失,異史氏寫的只是大略概要而已。以退為防,用不著哪位自以為是的無能小卒信口挑剔本文的不夠翔實細(xì)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