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
【摘 要】 隨著司法實踐的發(fā)展,行政訴訟法自身的缺陷逐漸突顯,諸多規(guī)定已不能適應現(xiàn)實的需要。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關系到行政訴訟制度的發(fā)展,也和整個中國行政法治的前途息息相關。相關人員對其研究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文章對于行政訴訟法修改提出相關建議與措施,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行政訴訟制度 行政訴訟法 修改
引 言
在一定程度上來講,《行政訴訟法》的制定是社會主義中國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突破。十幾年來,行政訴訟制度的實踐對“依法行政”、“有限政府”、“權力制約”、“人權保障”等法治理念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行政訴訟法實施以來,在觀念方面,它改變了中國有史以來民眾對于政府的認知,其使得人們和政府能夠坐在同一個法庭的兩端,來接受法院的裁判。
1 提高行政案件審級
行政訴訟是對行政機關行為進行法律審查的制度,是中國惟一以法律手段控制國家權力的制度,因此對法院的獨立性要求更為迫切。修改建議稿提出在現(xiàn)有體制基礎上提高行政案件的審級的設想,即增加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一審行政案件,擴大地域管轄中的選擇范圍,行政案件由被告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原、被告在同一個法院轄區(qū)的,原告可以申訴其所在地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最鄰近法院管轄。這一方案對現(xiàn)行制度的改變不大,比較現(xiàn)實可行但是不夠徹底。另一種方案為取消基層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管轄權,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各級人民法院根據(jù)地域、人口分布等情況設立若干巡回法庭以方便當事人訴訟。有關專家指出,在現(xiàn)行的憲政體制下,可考慮將司法區(qū)域與行政區(qū)域分離,以提高行政審判的效果。
2 增加司法謙抑原則
因為行政訴訟審查的正是行政權的行使,行政訴訟中的司法獨立應著眼于解決好司法權和行政權之間的關系。在行政案件的審判當中,必然涉及法院與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提出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尊重,有利于減少在審判過程中法院與行政機關的沖突,也有利于減少行政機關對審判活動的非法干預?,F(xiàn)有法律只是規(guī)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一規(guī)定并沒有完整地對司法權和行政權作出界分。應當增加司法謙抑原則,即進一步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干涉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權力”。
3 簡化行政訴訟被告的認定
現(xiàn)行《行政訴訟法》第25條規(guī)定了行政訴訟的被告,主要是通過主體標準來確定被告資格。由于原告一般缺乏專門的法律知識,搞錯被告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給原告起訴帶來了一定困難。在修改《行政訴訟法》時應這樣考慮:將“誰主體,誰被告”的標準換成“誰行為,誰被告”,也就是采用行為標準來確定被告,由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作為被告。如果是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就是共同被告;由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的,該組織就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作出行政行為的,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或改組的,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沒有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就將已作出撤銷或改組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的直接上級機關作為被告。
4 增設行政訴訟簡易程序
簡易程序是指第一審普通程序的簡化,是基層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的程序。它有利于便利當事人訴訟,便利人民法院辦案,有利于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減輕當事人的負擔,有利人民法院集中力量審理比較重大、復雜的案件。它的特點在于起訴方式簡便、審理程序簡便、傳喚當事人、證人方式簡便、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且審理期限短,不能延長。在我國,《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了有關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而唯獨我國《行政訴訟法》沒有關于適用簡易程序的規(guī)定。我國建設法治國家和依法行政步伐加快,《行政許可法》即將實施,群眾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越來越強,行政案件的數(shù)量和種類大幅度增多。在這樣的司法環(huán)境下,再加上行政審判力量嚴重不足,單純使用普通程序審理行政案件已極不適應“公正與效率”這一法院的時代主題。據(jù)此,增設簡易程序,它可以完善我國行政訴訟制度,提高行政審判效率。
5 擴大行政訴訟原告的范圍
擴大行政訴訟原告的范圍是這幾年司法解釋不斷努力的一個方向。也就是說,只要是與被訴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都應當有權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的原告,首先應該包括行政行為的相對人,相對人提起訴訟的事由既包括行政行為對他的權利和利益直接造成的損害,也包括非直接造成的侵害;其次,原告還應當包括《行政訴訟法解釋》第12條規(guī)定的情形,即其他與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時,對原告資格的繼承,尤其是對公民原告資格的繼承應當更加寬泛一些,應當規(guī)定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失蹤或死亡的,其近親屬及該公民撫養(yǎng)、贍養(yǎng)的其他無勞動能力的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這里所講的近親屬可以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還可以包括其他和死者或者失蹤人具有撫養(yǎng)、贍養(yǎng)關系的親屬。
結束語
總而言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對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必須確定其基本原則。完善行政訴訟制度是一個國家維持社會穩(wěn)定,建立和諧社會的一個長久之計。作為相關人員應該從各方面對其進行研究,同時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更加有效的推進我國行政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湛中樂,趙玄.國家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視野中的司法審查制度——以完善現(xiàn)行《行政訴訟法》為中心[J].行政法學研究,2016,(04):20-29.
[2] 章志遠.晚近十年的中國行政訴訟法學研究——回顧、反思與前瞻[J].清華法學,2016,9(01):63-80.
[3] 鄭雅方.在變革與守成之間——現(xiàn)行《行政訴訟法》修改的三組基礎性矛盾及其消解[J].政法論壇,2017,32(01):166-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