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蘭琴
摘 要:隨著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化和改革,我國的教育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小學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因此,加強小學生數學方面均衡發(fā)展的研究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兩極分化;均衡發(fā)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2-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33
小學數學中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普遍存在,越到高年級這種現象越明顯。教師應采用均衡發(fā)展策略,縮小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之間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關心、幫助學生。
一、注重學生心理疏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源泉,適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有效防止兩極分化,而且讓學生取得一定進步,增強學生進一步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學習的興趣,就會主動地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數學學習,這樣不但掌握了基礎知識,而且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數學成績,學生有了成就感,就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這件事。教師課前應該深挖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充分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課堂上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直觀教學、合作教學、反饋練習、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等,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分類”時,教師一開始就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好嗎?”學生齊聲說“好”。瞬間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此時教師打出手勢讓同學們注意聽,并按要求去做:“同學們請注意,請你們按老師的要求做:男孩子請站起來,女孩子請站起來;高個子男孩坐下,矮個子男孩坐下;長頭發(fā)女孩坐下,短頭發(fā)女孩坐下;穿校服的同學請拍拍手,沒穿校服的同學請跺跺腳;穿皮鞋的同學請拍拍手,穿旅游鞋的同學請跺跺腳;全班同學一起跺跺腳!”教師發(fā)號的語速由慢到快,語調由低到高,同學們的動作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整齊劃一,在這樣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參與意識很強,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為學習“分類”做了充分的鋪墊。
二、重視學情變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容量的增加,學習難度的加深,學習習慣好的學生獲得了成就感,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成績穩(wěn)步上升。而課堂上自控能力差,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由于對數學知識不理解,解題有難度而漸漸害怕數學,恐懼數學,導致數學成績一降再降。此時,教師要加大對學困生的關注力度,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倦怠情緒,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學習上指導、幫助他們。并通過觀察多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適時地選擇合適場合及時表揚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存在感和成就感。教師要盡量多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小組合作的潛能,讓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意識到我是小組的一員,必須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數學中來。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課前讓每個小組準備三個大小不同的圓和一根比較長的細繩,課上讓每個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學具,他們準備的圓有的是用海綿紙做的,有的是用硬紙板做的,有的是畫在本子上而沒剪下來的,對于學生準備的學具不做好壞的評判,而是要求每個組量出自己準備的三個圓的周長,在操作中各組成員的積極性都非常高,配合很默契。用硬紙板做的圓有的組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有的組用繞線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用海綿紙做的圓他們先用滾動的方法測量沒成功,又用繞線的方法勉強測出周長;這時有學生提議對折圓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通過實踐他們還發(fā)現對折兩次比對折一次更容易測量出圓的周長;圓畫在本子上的同學由于無法測量圓的周長,只好把圓剪下來測量。小組合作的過程充滿挑戰(zhàn)性,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親身經歷探索圓周長公式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享受自己的成就感,有效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重視關注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優(yōu)生的家長普遍對學生的學前教育非常到位,學生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得很好,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很容易形成。課前他們可以自主地預習功課,課堂中他們會自覺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后他們會自覺地復習、鞏固、歸納知識。因此他們的數學基本功特別扎實,學習效果很好,學習的主動性也會增強。而學困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學生從小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遇事隨意性大,缺少約束,相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課前預習不主動,課堂聽課不用心,課后練習不及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數學成績的差異并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學習習慣造成的。只要學困生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預習、課堂上專心聽講、課后限時完成練習,就一定能提高學習成績。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之間的距離必定會逐漸縮小。
四、重視學生心理疏導,幫助厭學學生重新找回學習的信心
學生進入厭學階段之后,不僅無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就連基礎的計算題都存在問題,自然對數學產生恐懼、厭學情緒,嚴重與教學脫軌。這時教師絕不能急于求成,而需要更多的耐心,生活上關心學生,思想上開導學生,學習上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逐漸對數學產生興趣。并利用課余時間與厭學學生多交流,在思想上感化他們,消除心理障礙,緩解兩極分化的加深。
在數學教學中,自從兩極分化現象的發(fā)生,給數學教學帶來了很多不便,尤其是教學效率和進度方面,針對這種情況急需要促進數學學習的均衡發(fā)展,有效防止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
參考文獻:
[1] 李艷梅.論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中的重要意義[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20(5).
[2] 花雨根.創(chuàng)造成功體驗培養(yǎng)數學興趣[J].成功(教育),2010(6).
[3]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