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楠楠 遠紅杰 楊靜
摘要 利用1956—2015年遵化站自動站觀測資料,對遵化市區(qū)不同量級降水日隨時間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遵化市年均氣溫和夏季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呈顯著減少趨勢;不同量級日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趨勢不同,微雨、中雨、大雨、大暴雨呈明顯減小趨勢,小雨呈不明顯減小趨勢,暴雨呈不明顯增大趨勢;在0.05置信度下,不同量級日降水量突變有差異,小雨和大雨有顯著突變。
關(guān)鍵詞 降水;不同量級降水日;變化特征;河北遵化;1956—2015年
中圖分類號 P426.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193-02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西北部,地處燕山南麓,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域四面環(huán)山,市區(qū)地處半山區(qū)。遵化市屬于東部季風溫帶半濕潤地區(qū),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四季分明,降水量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4%。降水量是導(dǎo)致干旱、洪澇、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zāi)害的重要因素,研究遵化市夏季降水變化特征,對氣象災(zāi)害防御工作有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取
選取遵化站1956—2015年日降水量、年降水量及年平均氣溫數(shù)據(jù),分析近60年來遵化市區(qū)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溫度變化,以及不同量級降水日變化趨勢。本文將日降水量在0.1~1.0 mm定義為微雨,1.0~10.0 mm定義為小雨,10.0~25.0 mm定義為中雨,25.0~50.0 mm定義為大雨,50.0~100.0 mm定義為暴雨,>100.0 mm定義為大暴雨,r為累計24 h降水量。年降水日數(shù)定義為日降水量≥0.1 mm日數(shù)總和,6—8月為夏季[1-2]。
1.2 處理方法
采用Mann-Kendall非參數(shù)檢驗方法和線性傾向估計方法對降水、氣溫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3]。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M-K趨勢分析
用M-K趨勢分析法分析遵化市各量級降水日數(shù)、夏季平均氣溫和夏季降水量、年平均氣溫和年降水量。結(jié)果表明,①不同量級降水日年際變化趨勢不同,其中大暴雨Z=-2.49,通過了置信度為99%的顯著性檢驗;小雨和暴雨Z值分別為-0.94和0.54,沒有通過置信度檢驗;而其他量級降水日Z值通過置信度為90%的顯著性檢驗。微雨、中雨、大雨、大暴雨呈明顯減小趨勢,小雨減小趨勢不明顯,而暴雨增大不明顯。②夏季平均氣溫和降水量Z值分別為3.80和-2.40,均通過置信度為99%的顯著性檢驗,夏季平均氣溫隨時間變化呈顯著增高趨勢,而夏季降水量呈顯著減少趨勢。夏季平均氣溫在2005年突變,夏季降水量在1983年和1988年有2次突變。③年平均氣溫Z=6.44>0,各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年降水量Z=-2.05<0,年降水量明顯下降,分別通過99%和95%置信度顯著性檢驗。年平均氣溫在1996年突變,年降水量在1989年和1992年出現(xiàn)2次突變。
2.2 線性傾向趨勢分析
2.2.1 年降水量、年平均氣溫及夏季降水量、平均氣溫變化趨勢。用線性傾向趨勢分析法對遵化市1956—2015年年降水量及年均氣溫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圖1),年降水量較多年份有1959年(1 223.0 mm)、1964年(1 134.1 mm)、1966年(1 044.7 mm)、1969年(1 003.0 mm)、1978年(1 191.0 mm)、2012年(1 137.2 mm),降水豐沛年份主要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年均氣溫和夏季平均氣溫均呈上升趨勢,傾向值分別為0.490、0.258 ℃/10年,年平均氣溫變化大于河北全省0.38 ℃/10年的變暖速度。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圖2),傾向值分別為42.679、38.269 mm/10年,與河北省下降趨勢基本一致。
2.2.2 不同量級降水日線性傾向分析。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遵化市不同等級降水日變化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其中,微雨、小雨、中雨、大雨和大暴雨都呈減小趨勢,而暴雨出現(xiàn)日數(shù)呈不顯著增加趨勢。溫度變化對遵化地區(qū)降水有一定影響,隨溫度的增高,極端天氣現(xiàn)象(暴雨、大暴雨)增多。線性趨勢估算法對年均氣溫、年降水量及不同量級日降水變化分析結(jié)果與M-K趨勢分析法檢驗結(jié)果一致[4]。
3 結(jié)論
(1)根據(jù)M-K趨勢性檢驗,1956—2015年遵化市年降雨量總體呈減少趨勢,變化趨勢明顯。夏季降水量隨時間變化呈顯著減少趨勢,與年降水量變化一致。
(2)根據(jù)M-K突變性檢驗,遵化市全年降水量分別在1989年和1992年發(fā)生突變。夏季降水量分別在1983年和1988年發(fā)生突變,1983年第1次突變,夏季降水量減少趨勢減緩,但仍然呈減少趨勢;1989年發(fā)生第2次突變,夏季降水量減少趨勢又開始變得顯著。
(3)根據(jù)線性傾向趨勢分析和M-K趨勢性檢驗分析,1956—2015年遵化市暴雨日數(shù)呈不顯著上升趨勢。
(4)遵化市夏季微雨、小雨、中雨、大雨和大暴雨發(fā)生日數(shù)都呈減少趨勢,但是趨勢不明顯。
4 參考文獻
[1] 龔宇,花家嘉,陳煜.唐山近50年不同時間尺度降水變率及降水量變化分析[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8,24(9):448-451.
[2] 趙景旺,于文金.唐山地區(qū)中小尺度暴雨災(zāi)害風險評估與區(qū)劃[J].山東氣象,2014,34(1):39-45.
[3] 王艷姣,閆峰.1960—2010年中國降水區(qū)域分異及年代際變化特征[J].地理科學進展,2014,33(10):1354-1363.
[4] 呂俊梅,祝從文,琚建華,等.近百年中國東部夏季降水年代際變化特征及其原因[J].大氣科學,2014,38(4):78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