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卿
【摘要】短視頻作為一種新型社交方式,使得普通人自我表達和展示的欲望得到極大滿足。在短視頻狂歡中,人人都是“戲精”,表演的身體成為獨具沖擊性的視覺消費符號。新媒介技術下的身體賦權,使得身體的敘事能力被重新解放出來,成為敘事的媒介和傳播的主體。與此同時,短視頻中被喚醒的是身體“本我”,精神世界沒有獲得充分解放,亟待“自我”與“超我”的回歸進行身體傳播價值重構。
【關鍵詞】短視頻;戲精;身體敘事;身體傳播
短視頻作為一種新型社交方式,自誕生起就以互動性高、趣味性強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抖音、快手、秒拍、美拍、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截至2017年底,中國短視頻用戶達到2.42億,2018年將達到3.53億。[1]實用技能、街頭訪談、即興舞蹈、健身美妝等內(nèi)容層出不窮,熱門活動與話題使得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眾多明星大咖也樂此不疲,造就了短視頻狂歡的奇觀。在短視頻的世界里,人人都化身成了“戲精”,或土味出演、或模仿搞笑、或藝術創(chuàng)造,再配以音樂、特效盡情揮灑。每個創(chuàng)作者都極力用身體在鏡頭前表演,身體表演成為短視頻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主角。身體不只是純粹的生物性存在,而是作為敘事的媒介和傳播的主體。廣義上的身體敘事,即以身體作為敘事符號,以動態(tài)或靜態(tài)、在場或虛擬、再現(xiàn)或表現(xiàn)的身體,形成話語的敘事流程,以達到表述、交流、溝通和傳播的目的。[2]短視頻中表演的身體是敘事的主體,身體的魅力通過動態(tài)影像呈現(xiàn),成為獨具沖擊性的視覺消費符號。
一、身體轉向:作為敘事的主體
近年來關于身體的研究,日益成為學術界的熱門話題,身體的主體性被重新確認。在西方傳統(tǒng)哲學中,身體向來是缺席的,它被認為是罪惡的、感性的、邊緣的存在。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論斷,強調(diào)的就是心靈的主體性,身體被貶為與之對立的客體。直到德國學者尼采提出了身體一元論,呼吁一切從身體出發(fā),才使得身體解放出來,身心二元對立論遭到質疑甚至拋棄。法國學者梅洛-龐蒂開啟了“身體現(xiàn)象學”的研究紀元,他認為世界的問題,即是從身體的問題開始的。身體本身就是一個與世界不斷互動和對話中的主體,人們通過敘事將自己變成了外在世界,也在外在世界中反觀自身。20世紀以來,???、布爾迪厄、吉登斯等紛紛肯定身體,逐漸建構出系統(tǒng)的身體主體性理論,身體的主體性地位得以確立,由此擺脫了被靈魂和意識宰制的卑賤地位。
在傳播學研究中,身體既是傳播的媒介,又是傳播的主體。在作傳播形式的分類時,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國良采用了“親身傳播”和“大眾傳播”的“二分法”。[3]親身傳播是人類最早的傳播形式,原始人的日常生活幾乎都是依賴親身傳播的。梅洛-龐蒂認為,身體與語言一定是緊密相關的,“是身體在表現(xiàn),是身體在說話”[4],不存在無言語的啞巴身體。身體和語言是我們?nèi)粘I畹膬纱髷⑹路a,這也構成了“親身傳播”的主要載體。與親身傳播相關聯(lián)的另一個概念是“非親身傳播”或叫“媒介傳播”。隨著文明進程的發(fā)展,文字成為重要的傳播工具,也成為“媒介傳播”的主要敘事媒介。從傳播學的角度審視文字時代的敘事特征:彌漫在部落文化中無處不在的身體被文字符號所遮蔽,身體敘事的強大功能失去了往昔的力度,文字隨著印刷術的發(fā)展成為主導性敘事媒介。而當電子時代來臨時,視覺圖像大大超過了語言文字,正如美國學者丹尼爾·貝爾所說:“當代文化已經(jīng)從印刷文化變?yōu)橐曈X文化?!盵5]在視覺文化時代,身體再次成為各種媒介爭先恐后表現(xiàn)的對象,使得身體從被遮蔽轉而成為敘事的主體。
事實上,很多時候,身體隱蔽地形成了敘事的強大動力,身體敘事的功能遠比任何符號的敘事功能都要強大得多。經(jīng)典敘事學剔除了身體對敘事的影響,認為敘事是人的意識活動。20世紀末出現(xiàn)的身體敘事學,重新納入了身體維度,認為敘事就是身體的某種符號化過程。其奠基者英國著名戲劇家彼得·布魯克斯認為:“在現(xiàn)代敘事中……如果沒有身體作為敘事表意的主要介質,所有的故事都無法講述。”[6]短視頻中的身體表演作為一種重要的視覺景觀,提醒我們重新關注身體的敘事功能。在敘事學的學術語境中,身體敘事研究是指“將兼具物理性和象征性的身體作為敘事文本的研究對象和主題,研究身體對于文本意義的表述和構建功能,以及對于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和搭建敘事結構的作用”[7]。本文從短視頻中身體敘事的角度著手,研究作為敘事主體的身體在短視頻生產(chǎn)中的動力機制及傳播價值重構問題。
二、人人都是“戲精”:短視頻中的身體敘事
(一)狂歡的身體:電子空間中的熱情表演
從早期的騰訊微視、新浪秒拍、美圖美拍到如今的快手、抖音、火山等,短視頻蓬勃發(fā)展,猶如“千樹萬樹梨花開”。媒介技術不斷更新迭代,使得短視頻制播的門檻大大降低,短視頻日益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全民進入了短視頻創(chuàng)作的“狂歡化”高潮。在短視頻平臺上,女性喜歡展示美貌,男性則愛顯擺肌肉,有一技之長的使出看家本領,如喊麥、曲藝、做菜、釣魚等。除此之外,短視頻平臺上還誕生了一大波社會搖、鬼步舞、逗比段子手,以及為了博得關注甚至出現(xiàn)炸褲襠、跳冰河、活吃蛇、吞鋼釘?shù)壬眢w表演??焓钟脩簟俺载涾P姐”表演吞燈泡、金魚和仙人掌,迅速引來超過10萬粉絲圍觀。抖音用戶“溫婉”更是憑借“咕嘰咕嘰布拉達布拉達”的短視頻刷爆抖音,甜美形象加上魔性而接地氣的舞蹈,使得她十天粉絲漲了千萬。短視頻作為一種新型社交媒介,幾乎徹底消弭了人們在短視頻創(chuàng)作上的技術壁壘,為大眾提供了巨大的表演舞臺。短視頻生產(chǎn)力得以解放,掀起了人人參與創(chuàng)作、隨時隨地分享的浪潮,“受眾的主動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移動終端便利的攝錄功能更使文字和圖像的互動進一步更迭為視頻影像的狂歡”[8]。
美國學者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認為:“在狂歡中,所有人都是積極的參與者,所有人都在參與狂歡的演出,不分演員和群眾。”[9]信息時代人們獲得了個性解放,身體表演作為一種社會參與方式呈現(xiàn)出空前的上升趨勢。人們在狂歡中自由表達,從既定的社會階層與身份秩序中獲得解脫,充分體現(xiàn)了狂歡化理論的精神實質。短視頻在虛擬的世界中建立起了平等、自由的全新社交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每個人都是表演的“戲精”。巴赫金認為,狂歡就是身體的狂歡,舞臺上的表演者全是“身體化”的人。人們以狂歡式的姿態(tài)過活,遵從快樂的原則放縱自己內(nèi)心的激情。狂歡理論得以發(fā)生正是源自其關注人的身體行為,狂歡節(jié)就是肯定身體進而關懷、放縱和愉悅身體。今天的電子媒介是人們表演的社會舞臺的重新組合,短視頻成了人們?nèi)粘I钫寡莸闹匾浇榭臻g。
(二)社交的身體:作為一種新型社交手段
人是有表達意愿和欲望的,社交網(wǎng)絡時代則是表達自由的黃金年代,微博、微信等使得網(wǎng)絡表達呈現(xiàn)出了“眾聲喧嘩”之勢。隨著傳播技術賦權,人們表達欲望的不斷增加,表演的欲望也更加明顯。社交網(wǎng)絡將現(xiàn)實世界中的角色扮演遷移到了虛擬空間,人們使用社交網(wǎng)絡營造線上生活方式。當個體在網(wǎng)絡中扮演某種角色時,是以既定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戴著面具與人交往。根據(jù)美國學者庫利的“鏡中自我”理論,個體是通過他者的鏡像確認“自我”的,“人們彼此都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對方”[10]。在社交網(wǎng)絡上,人們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以此建構自己的形象,實現(xiàn)“自我”認同。人們所表達的內(nèi)容是有偏向性的,是美化過的鏡像,并使人容易沉醉其中,就像希臘神話中的那喀索斯一樣。美國學者彼得·M.布勞認為,社會交往可以產(chǎn)生社交報酬,個體常常從社會關系中得到好處。[11]這種沉醉即是社交報酬,能夠滿足人的情感需要。加拿大著名學者麥克盧漢指出,人類只有在擁有了某種媒介技術之后,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短視頻融合了記錄、表達和表演的多種功能,用戶將精心制作的短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將現(xiàn)實生活的展演轉移到社交平臺的虛擬空間里,以此來獲取情感報酬。因此,從文字記錄到圖片呈現(xiàn),進而到短視頻勃興,用戶獲得了“自我”展示的舞臺,身體表演成為重要的社交手段。
(三)審美的身體: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取向
美圖公司推出的“美拍”短視頻,自帶分鏡頭錄制、一鍵濾鏡美化功能,并附帶背景音樂選擇等功能。用戶使用美拍,可以輕而易舉地將音容笑貌變成動態(tài)圖像語言。在視覺文化時代,人們對視覺快感的追求,“發(fā)展了一種感官審美,一種強調(diào)對初級過程的直接沉浸和非反思性的身體美學”[12]。新的圖像化技術作用之一就是方便人們孤芳自賞,以滿足人們對自己身體的審美取向。美拍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拍的“美”,通過各種濾鏡對被拍攝者的身體進行美化,滿足了普通人的愛美之心。除了美拍之外,在抖音等短視頻中也都帶濾鏡、變聲、換妝等美化功能。加拿大學者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xiàn)》中認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交往情景就是一種戲劇化的表演,每個人實際上都在扮演戲劇中的一個角色。在“美拍”所構筑的舞臺上,每個人的表演都是希望自己變得更為美麗迷人。在娛樂文化時代,美國學者費斯克認為大眾的快感主要是“通過身體來運作”,并且“經(jīng)由身體被體驗或被表達”[13]。身體逐漸幻化成了一種快感符號,成為“最美的消費品”。伴隨著魔性的網(wǎng)紅音樂,抖音中瘦削高挑、膚白貌美的妙齡女子用性感的身體表演使得觀眾陶醉、迷戀甚至瘋狂。女性自身也在不斷通過身體的展示,吸引粉絲的目光,從而獲得一種“自我”陶醉和滿足感。電影理論家帕特里克·富瑞認為,“看”與“被看”的窺視沖動并非是一種簡單的二元對立結構,而是被動中有主動,主動中又有被動。漂亮主播制作短視頻內(nèi)容上傳,具有強烈的“被看”的主動性和控制欲,“愛美的女人”需要通過觀眾的追求,即被愛來獲得“滿足感”。
(四)消費的身體:視覺消費下的身體規(guī)訓
在后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語境中,人們對充滿魅力的身體有著一種強烈的消費主義興趣。這種對身體審美的極力展示一旦與消費主義相耦合,便成為一種消費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身體敘事,即以身體的名義帶來消費的快感。消費作為一種具有約束機制和控制功能的集體行為,它既是一種進行消費規(guī)訓的價值體系,也是一種面向消費的社會馴化模式。[14]從這個角度來看,消費主義是一種新的身體規(guī)訓權力。短視頻沒有嚴苛的藝術標準和消費標準,人們愈加關注欲望的滿足和身體的美化。在法國學者馬塞爾·莫斯看來,“身體是第一個、也是最自然的工具。或者更確切地說,不講工具,人的第一個、也是最自然的技術物品,同時也是技術手段,就是他的身體”[15]。從一個普通人成為短視頻的熱門播主,從“抗拒的身體”轉向“馴服的身體”,是一個艱辛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規(guī)訓權力”的觀眾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短視頻中的身體表演是一項有“回報”的活動,人們從身體活動中獲得愉悅、認同等“報酬”。為了保持從身體體驗中獲得回報的權利,短視頻播主會主動對身體進行“自我”控制與訓練。另一方面,觀眾對短視頻身體表演的視覺消費,會形成一種話語權力,使得播主不斷地馴化自己的身體,生成觀眾喜聞樂見的表演。不管是主動控制還是被動迎合,都在客觀上形成對身體規(guī)訓的權力。馬塞爾·莫斯認為,身體技術的獲得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化傳承的結果,任何行為都與身體所處的文化背景有關。身處視覺消費的娛樂化時代背景里,每個表演者的身體都會受到規(guī)訓,演變成為美國技術哲學家唐·伊德所提出的“技術態(tài)身體”。
三、短視頻中身體傳播的價值思考
弗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中提出了自我、本我與超我的概念。其中,“本我”即原始的自己,它包含了人類的欲望、沖動等。而“自我”則是面對現(xiàn)實的我,是“本我”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媒介?!俺摇笔堑赖禄摹白晕摇保阂帧氨疚摇钡臎_動,是人格的最高境界。[16]“本我”“自我”與“超我”之間處在不斷對抗、協(xié)商之中,三者之間達到平衡,精神價值世界才能正常運轉。短視頻中尋求認同價值,解放身體、異化身體喚醒的是“本我”,而抑制非理性沖動、重構身體傳播價值則是對“自我”與“超我”的回歸。
(一)認同憂思:被喚醒的“本我”
短視頻內(nèi)容中承載了豐富的身體敘事,其傳播的身體符號被用來賦予意義,并以此建立身份認同。播主以吃喝、說唱、模仿、搞怪等肢體動作進行身體展示,而觀眾通過關注、點贊、刷屏與播主建立“粉絲—偶像”式的關系連接。在這種雙向互動中,播主不斷“尋求認同”,逐步實現(xiàn)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在認同建構的過程中,普通人也能借助新媒介技術實現(xiàn)身體賦權。在柏拉圖的哲學里,身體一直處于郁郁寡歡的失落之境,而在短視頻所建構的聲色犬馬世界中,沉默的身體被重新喚醒。短視頻作為一種強社交屬性的新媒介形態(tài),對個體社會存在感、生命意義感有著強烈的影響。短視頻播主追求自我身體的展示,首先是解放身體潛能,使得自身進入愉悅的狀態(tài);其次是掌握自我表達的權力,并將之轉化為參與社會交往的資本,以免自己被孤立在群體之外;再次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這種價值包括被人關注、個人尊嚴和社會存在感等。簡而言之,短視頻播主通過身體傳播,獲得社會認同感,從而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但是,在短視頻平臺流行的內(nèi)容中,不僅有關于情感、技藝、娛樂等被主流價值認可的身體展示,還充斥著大量獵奇、低俗、暴力的原始物語??焓稚现辈ァ皯c陽女孩跳樓”“未成年媽媽”等,抖音上熱褲女孩“社會搖”和色情內(nèi)容“馬桶大戰(zhàn)”,以及吃玻璃、炸褲襠、手切磚、猛灌酒等內(nèi)容,這些網(wǎng)紅亂象都是對身體符號的異化,嚴重違背了社會規(guī)范和倫理。在短視頻中,身體異化與傳播失范,可以理解為是“本我”驅逐“自我”和“超我”的后果?!氨疚摇蓖耆堋翱鞓吩瓌t”的支配,我行我素,不理會社會道德和習俗規(guī)范。部分播主為了博得關注、尋求認同、獲得利益,炫喪、炫丑、炫排場,甚至秀退學、秀殘疾、撕逼、墮胎等許多三觀不正甚至毀三觀的短視頻,卻能收獲數(shù)千粉絲和瘋狂點贊,評論區(qū)里更是清一色的“雙擊666”“老鐵沒毛病”。傳播者為了滿足“本我”的欲望和沖動,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作踐自己取悅他人。在身體傳播價值被重現(xiàn)發(fā)現(xiàn)與挖掘的過程中,人們的心靈和精神并沒有被解放出來。
(二)價值重構:“自我”與“超我”的回歸
短視頻的魔性引力在于,它滿足了“本我”的欲望和幻想,用戶從中獲得感官刺激、引發(fā)共鳴。抖音中毒的人,一刷就停不下來,快手成癮的人,陷入快樂的癲狂。但是短視頻中“自我”“超我”與“本我”的較量從未停歇,試圖將“本我”拉回到價值秩序的軌道上來。弗洛伊德曾將“本我”比作馬,“自我”喻為騎手,“自我”與“本我”的關系就像是騎馬。馬是向前的驅動力,騎手掌控著方向,騎馬就是“自我”與“本我”博弈的過程。在短視頻中,“本我”的馬時常跑偏了方向,沖破身體傳播的價值圍欄,甚至違背社會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因此,短視頻需要回歸“自我”與“超我”,重構身體傳播價值問題。
首先是尊重人本主義。播主們?yōu)榱讼r間、尋找樂子,浮夸、荒誕的身體敘事成了最主要的博出位方式。為了滿足看客的獵奇心理,他們空手劈榴蓮、胸口碎大石、生吞豬大腸、秀刺青文身等,對身體進行異化成了所依賴的資本。“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這是中國古老的倫理哲學,對身體異化正是侵犯了神圣的身體。“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短視頻中解放肉身“本我”的同時,還應當尊重人本主義的身體,不能鼓吹肉體享受,更不能對軀體進行無情的蹂躪。
其次是弘揚道德秩序。短視頻中充斥著抖胸賣萌的紅唇蛇精妹子,也聚集著迷失在“c哩c哩”長腿短裙舞蹈中的宅男。除了對顏值、性感的過分強調(diào),還對荼毒中小學生的逃課、炫富之風大肆渲染,溫婉現(xiàn)象級爆紅的背后,是整容、輟學和夜店咖的負能量。抖音曾因傳播不良內(nèi)容被多次封禁、解封,《人民日報》對其點名批評,“別只講流量而罔顧正能量”,不能“犯了改,改了再犯”。在“本我”的馬走向歧途的時候,“自我”需要努力抑制、擺脫“本我”的泛濫,接受搞笑但抵制惡搞,堅持弘揚道德秩序。
最后是恪守法律規(guī)范。在短視頻繁榮的背后,野蠻生長、嘩眾取寵的問題日益突出,甚至觸犯法律紅線的內(nèi)容時有出現(xiàn)?!氨┳呗嫛痹l(fā)布一條涉嫌侮辱英烈的短視頻,“王尼瑪”在臺上戲謔董存瑞和葉挺烈士的南腔北調(diào),竟能不時博得臺下陣陣笑聲。除了對英烈等主流價值的侮辱,各種低俗信息、虛假信息也都被作為追逐利益的“搖錢樹”大行其道。2018年以來,幾乎所有的短視頻APP都經(jīng)歷過被整改或下架,單抖音在7月份就永久封禁賬號近4萬個。“超我”所奉行的是對道德、法律的遵循,播主戰(zhàn)勝“本我”的欲望,恪守法律規(guī)范,才能引導短視頻內(nèi)容健康發(fā)展。短視頻平臺實現(xiàn)“超我”化,才能在法律規(guī)范的框架內(nèi)有序運行。
[本文為鄭州大學意識形態(tài)安全研究中心一般項目“意識形態(tài)傳播:從范式轉換到體系建構”(YSXT-2017-035)的階段性成果,為“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支持計劃”(項目編號2017-CXTD-0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艾媒網(wǎng).2017—2018年中國短視頻產(chǎn)業(yè)趨勢與用戶行為研究報告[EB/OL].http://www.iimedia.cn/60925.html.
[2]鄭大群.論傳播形態(tài)中的身體敘事[J].學術界,2005(5).
[3]張國良.傳播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8.
[4]梅洛·龐蒂.知覺現(xiàn)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56.
[5]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趙一凡,蒲隆,魏章玲,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89:154.
[6]PeterBrooks,BodyWork:ObjectsofDesireinModernNarrativ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3,preface,xii.
[7]王晶.《回家》中的身體敘事[J].外國文學研究,2012(5).
[8]王春枝.后視頻時代的影像狂歡[J].新聞愛好者,2016(9).
[9]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88.
[10]查爾斯·霍頓·庫利.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M].包凡一,王源,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131.
[11]彼得·M.布勞.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M].李國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51.
[12]邁克·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后現(xiàn)代主義[M].劉精明,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32.
[13]約翰·費斯克.理解大眾文化[M].王曉玨,宋偉杰,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85.
[14]趙方杜.消費主義:一種新的身體規(guī)訓[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15]林曉珊.反思性身體技術:一項汽車與身體的扎根理論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3(6).
[16]鹿杰.從無意識視角解讀《魔戒》的“本我”“自我”與“超我”[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作者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6級碩士生)
編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