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強
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比欢?,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并不盡如人意,依舊存在著單一的教學方法、陳舊的教學模式以及落后的教學思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岌岌可危。如何改變現狀,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高效,相信一劑生本教育理念的強心針必不可少。
生本教育是教師為學生設計和服務的教學。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不應站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教學的方便著想,而應該考慮到當前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班學生的具體學情以及不同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設計適合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推動課堂教學的高速運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教師要做好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學情一定不容忽視。首先要認識他們當前年齡段所欠缺的,并由此合理制訂教學目標。其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也全然不同。中低年級學生學習不自覺,學習方法欠缺,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傳授學習方法。最后,不同性格的學生也需要不同的教學方式。應對內向的學生,如果過于頂真,其結果必然是教師與學生“兩敗俱傷”,甚至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應對外向學生,教師不僅要會“揚”,也要適時“抑”,否則教學環(huán)境就會因為過于活躍的氣氛變得混亂,而讓教師難以掌控全局。
“‘以生為本的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參與為特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苯處熞WC語文課堂效率的提高,就必須要注重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改變、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方法,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靈活多變。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一次習作教學是讓學生完成一次體驗活動,記錄下體驗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心理發(fā)展變化。教學時,為激發(fā)學生興趣,我展示了當一回爸爸媽媽、當一回老師、體驗第一次拿工資等等讓學生樂于參與、重在體驗的活動,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其中,記錄參與過程,體會心情變化,有素材可書寫,有情感可表達。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有一個單元介紹了錢學森、詹天佑以及林肯等著名人物。為了讓學生深入感知人物形象,體會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舉辦了“名人沙龍”,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愛的世界名人,給自己制作名片、個人簡介,讓“世界名人”們在課堂上描述自己的相貌、人生經歷、生活習慣等,其他學生來猜測他們的身份。這樣一來,學生對世界名人的認識更加深刻,也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生本教學是教師為學生而設計和服務的教學。我們要真正地為學生設計教學,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我漸漸發(fā)現,在學生面前,老師都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然而我們的教學需要貼近學生實際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融入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欣賞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問題,用一片真誠心換來課堂學習的高效率。這正是生本教育的宗旨——“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日常教學實踐中,我致力于構建平等、友好、真誠的師生關系,主動放低姿態(tài),貼近學生。就拿語文課堂教學管理來說,學生在全神貫注聽講的過程中,經常產生一些奇思妙想,也常常會對老師的觀點提出質疑。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盡量不給學生一種權威的感覺,不去將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固化,而是傾聽學生的想法,以心換心,哪怕是錯誤的觀點,我也樂于分析原因,鼓勵表揚。我的學生也常常指出我讀音和板書的錯誤,我向來坦然接受,并且鼓勵他們保持明銳的眼睛,發(fā)現生活中的錯誤。用《師說》上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用自己對學生的愛,把學生緊緊團結在自己周圍,師生共同合作,共同進步。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并非教書,而是教育學生。”這句話質樸無華,卻道出生本教育的真諦。任何不以學生為本的教育都是畫餅充饑,任何不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課堂教育都是紙上談兵。作為一線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語文課堂高效運作,就必須要把教育的著眼點放到學生身上,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作者簡介:江蘇省昆山市張浦鎮(zhèn)第二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