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可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涵蓋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小組合作學習已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和主要活動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中一些問題有效地解決及其高效的實施需要教師扮演好與此相對應的不同角色,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固化于教師的心中,導致了這種定勢而不能適應合作學習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深化角色意識,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師生交流,才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學生學習模式的突破,提升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實現(xiàn)師生共同進步。
一、傳統(tǒng)小組合作教學中的教師角色
傳統(tǒng)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扮演著絕對權威的角色。學生大多只是“順從者”,在教師的控制和監(jiān)督下進行學習,學習目標、內容、方法、進程、結果和質量評定等都由教師決定和負責。課堂是教師“自彈自唱獨角戲”的舞臺,學生只是張開口袋待物灌注的知識回收站。傳統(tǒng)小組合作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本得不到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張揚,從而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就得不到進一步開發(fā)。
二、新課程標準下小組合作教學中的教師角色
1、由居高臨下的“權威”向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者轉變。設計好合作學習任務及其流程,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的控制、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內容的制定上享有居高臨下的絕對權威。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中師生要共同參與、平等互動,教師僅僅是組織者而已。因此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要充分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任務時,應該著眼于多個方面:一是為得到某些結論,學生必須分工,各自承擔責任,共同來完成探究工作;二是需要對個體獨立獲取的信息進行匯總,并從不同實踐經(jīng)歷、不同結論的展示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優(yōu)化學習方法;三是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生生互動,通過相互協(xié)作、配合來完成認知結構的構建,并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目標。教師設計好適合于學生合作學習的任務及其流程,才能促成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實際合作。如:在教學《輪椅上的霍金》時,我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設計了這樣的前置作業(yè):課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觸動你的心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并由此想到了什么?(可以是詞語、名言警句、人物故事)然后引導學生讀書、查找資料,接著小組交流、匯總,最后再組織全班學生在課堂上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收獲。
2、由“獨角戲”向小組合作學習的平等參與者、指導者轉變。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自視是傳承知識的圣者,學生則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追求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無誤地灌輸給學生,學生也往往對課本定論奉若神明,聽記下來,即擁有了醫(yī)治百病的神丹妙藥。雖講求學以致用,但常常陷于囫圇吞棗、機械運用的尷尬境地。長此以往,難免扼殺了學生學以質疑的探究意識,更不用說去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品格。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隨時洞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尊重學生的質疑,樂于傾聽學生的“不和諧的脈搏跳動”,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共同探求獲得最恰當?shù)拇鸢福⒛苓m時地給予學生知識上的點撥和學法上的指導。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進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引發(fā)他們的疑問,對他們的學習實踐給予幫助(如有針對性地提供信息資料、給予啟發(fā)式地指導等),并在學生需要時承擔一份任務,同時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策略、人際交往、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探究精神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如:在教學《望月》時,學生在交流課文中描寫月亮的詩句時,沒有注意到“…………”兩個雙引號連用的作用。我在學生交流將結束時,馬上引導學生去關注這個標點符號。最后通過討論交流,明白了兩個雙引號連用是表示一段文字的省略。這樣引而不發(fā),導而不露,充分信任了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平等參與者、指導者。
3、由“旁觀者”向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控者轉變。在突出學生主體性的同時,還要能有序把握好課堂的節(jié)奏,張弛自如。教師要對學生合作學習實踐過程給予密切關注,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把握學習時間,掌握進程方向,了解學習態(tài)度,必要時進行學習任務的調整、進程的調整。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目標調控,密切注意學生的合作情況,及時調整、修正目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幫助,促進更好地合作;二是內容調控,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在組間巡視,了解情況,給“吃不了”的學生指導、點撥,對“吃不飽”的學生加以激勵、引創(chuàng);三是時值調控,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時值過長,學生厭倦無所事事,影響正常教學;時值過短,學生不能充分發(fā)表意見,難有收獲,起不到作用;四是進程調控,教師全程參與合作學習活動,隨時導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引導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有效地組織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
4、由“仲裁者”向小組合作學習情況評價的組織者、引導者轉變。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后,通過成果展示、感受交流等方式,組織引導學生對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反思、總結、改進自己的合作學習。通過評價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學會合作。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學習方式。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積極引導學生吸收、內化。教師之間也應該經(jīng)常地開展小組合作式的學術探討,不斷反思、改進,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適應新課程的教學。
(作者單位:廣西區(qū)賀州市八步區(qū)蓮塘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