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大和上東征傳》作為一部史傳性質(zhì)的人物傳記,代表了當時最高的文學成就。筆者主要是從敘述策略及其生命線、三分虛構(gòu)及其神秘性、非核心人物形象塑造三個方面來體悟其文學價值。
關鍵詞:《唐大和上東征傳》;鑒真;文學價值
1 敘述策略及其生命線
探討《東征傳》的文學價值,不可忽視的一點便是其敘述策略以及由其而體現(xiàn)出來的生命線,它代表了當時日本文學的最高成就,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它采取了獨特的敘述策略。
首先它完整的記錄了鑒真六次東渡的過程,這六次東渡的事實記載,對鑒真的形象起著界定性的作用。鑒真一行歷經(jīng)十二年之久,終于到達日本。這中間有著諸多的人與人的接觸,發(fā)生著或大或小的故事,如果一一細說,自是一本很厚的作品,雖然夠詳細但是卻也容易累贅,作家抓大放小,集中筆墨來寫鑒真東渡過程中的六次典型事件,生動形象的傳達了鑒真一行的虔誠向佛之心以及篤志傳佛法的堅決態(tài)度,有利于日本民間對于鑒真東渡的了解以及鑒真虔誠佛家之心的肯定。作者集中筆力所描寫的鑒真六次東渡的故事,成為界定鑒真?zhèn)€性決定性的事實,也是這部《東征傳》的生命線。
與大多數(shù)的傳記類文學一樣,《東征傳》的敘述模式也是在開篇寫鑒真的姓名籍貫,然后敘述其生平事跡,選擇典型事跡來表現(xiàn)人物個性,最后提及大和上之死。但是在這種固定形勢下,《東征傳》在藝術(shù)手法上也是多樣化的。相較于對典型事件的描寫,文中也有很多細節(jié)描寫的篇幅。譬如,“大和上年十四,隨父入寺,見佛像感動心,因請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許焉。”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將鑒真出家的背景介紹的清清楚楚,通過這處細節(jié)描寫,我們可以感知少年鑒真的生活環(huán)境。
2 三分虛構(gòu)及其神秘性
“傳記的虛構(gòu)性是傳記研究中最為敏感的問題”,在第一部分中,筆者已經(jīng)論述,傳記事實是傳記的生命線,傳記的真實性可以說是形成傳記作品的基礎,但是,大多數(shù)傳記又都免不了有虛構(gòu)的成分。
作家真人元開在其所著傳中,也巧妙的運用了三分虛構(gòu),那作家是為何運用這些讓傳記作品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的虛構(gòu)呢?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要從真人元開為鑒真立傳的原因說起,真人元開著《東征傳》主要是受到了鑒真弟子的請求,思托委托真人元開立傳,最初就是想為鑒真正名,消除當時日本社會對鑒真的誤解,使得他的美德和光輝事跡流傳于后世。其次,這有很大程度歸于佛教信仰的力量。真人元開本人受到了鑒真的指點,是虔誠的佛教徒;而他所要記載的故事是關于鑒真一行艱辛傳佛法而歷經(jīng)艱難險阻東渡的佛教故事,佛教信仰之人所作佛教性質(zhì)之人物傳記,無疑有著深刻的宗教色彩烙印,而宗教又無一不有著神秘的色彩。他并不是鑒真東渡過程中的隨行人員,并沒有和鑒真一行同時經(jīng)歷六次東征的酸甜苦辣,對于東渡過程中發(fā)生的具體事情也不清楚,而是通過鑒真弟子思托口述和提供相關材料才完成他的立傳之事,間接敘述也導致有記憶不準確或者有可能導致可引用材料本身比較少,又或者是是因為一些人為設障的原因,導致材料不真實。通過敘說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來化解鑒真東渡過程中所遇到的身體和心靈的雙重苦難,不僅闡釋了鑒真一行東渡傳佛法之不易,無疑也使佛教可以助人超越生死和苦、切斷一切煩惱,從而得到解脫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傳播,使得更多的日本民眾信仰和推崇佛教。所以,基于“七分事實”的《東征傳》描寫,卻因為這其中“三分虛構(gòu)”的描寫,多了幾分心靈的震撼。
3 非核心人物形象塑造
“如果說塑造人物、刻畫形象、表達人物真實的情感,不失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法則,那么這些藝術(shù)手段”1,亦是評價《東征傳》文學價值的立足點,正是通過對其中的“其他人物”也即非核心人物的描寫,側(cè)面塑造了堅忍不拔、高風亮節(jié)的鑒真形象。
《東征傳》中在描寫鑒真六次東渡時,還描寫了許多鑒真以外的其他人物。他們的出現(xiàn),將鑒真歷次東渡一路的艱辛,傳法信念的堅定不移、其佛法的高深及其所受僧俗的高度擁戴,烘托得淋漓盡致,充分體現(xiàn)出該書作為傳記作品的高明之處。
鑒真一行東渡的發(fā)生,繞不開的關鍵人物便是日本僧人榮叡、普照,二人都是入唐學習律法的日本學問僧,其中榮叡在第五次東渡途徑端州(今廣東肇慶)時病逝,普照后來和鑒真一起隨同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團回到日本。鑒真正是因為這兩個人,才開始了東渡傳播佛法,才有了后來的歷經(jīng)千辛萬苦的六次東渡經(jīng)歷。其中,六次東渡,前兩次都是受榮叡、普照的請求。但是兩次東渡失敗以后鑒真感動于榮叡、普照為了求的佛法,一路艱辛,無論是被人為追捕攔截還是經(jīng)歷惡劣的天氣條件,都沒有“退悔”,所以“大和上悅其如是,欲遂其愿” 其實已經(jīng)發(fā)生的失敗,明顯的證實了想象中的困難,但是,鑒真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被一片赤誠之心所打動,為他們這種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而感到喜悅開心。榮叡、普照二人是值得敬佩和敬仰的,但是,這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了鑒真的高風亮節(jié)和人格魅力。此后他們屢敗屢試,盡管有人放棄,有人歷經(jīng)病痛甚至逝去,但是還是東渡成功。
4 結(jié)語
《東征傳》是一部具有史傳性質(zhì)的人物傳記,他不僅有著寶貴的史學價值,更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其塑造出了豐滿的人物形象、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值得我們推敲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真人元開.唐大和上東征傳[M].梁明院校注.揚州:廣陵書社.2010.
[2] 汪向榮. 唐大和上東征傳日本考[M]. 北京:中華書局.2006.
[3] 趙白生.傳記文學理論[M].北京:北京大大學出版社.2003
[4] 張新科.中國古典傳記文學的生命價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陽清.四維一體:《論語》人物系統(tǒng)的建構(gòu)機制[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14
[6] 陽清、劉靜.《論語》的敘述品格析微[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
作者簡介:曹坤(1989 -),女,山西汾陽人,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唐及唐以前文學文獻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