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中董卿問黃永玉:“您走過的城市里邊,有沒有哪個地方給您留下印象特別深的?”
黃永玉回答:“福州。我在長樂教書的時候,每個禮拜都會坐輪船到福州,一上岸就直奔一家書店,照例找到放在原處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看完了就放回去,花了半年時間把書看完?!焙髞頃昀习甯嬖V他,在黃永玉第一次來的時候就注意到他了,看到他每次尋書,每次看書,每次還書,他就決定為黃永玉留著這本書,不會賣。
黃永玉從12歲那年,就離開了故鄉(xiāng)開始流浪。他隨身攜帶著一個帆布包,里面除了木刻刀和木板外,就是書籍。有老人家說:“你看這個孩子,他帶著書流浪?!?/p>
帶著書流浪,想想都覺得美好。所有流浪的記憶中都有書的影子,那個令人感到溫暖和感動的書店老板也是記憶中的一部分。因為路途中有這些美好,就不覺得是在流浪。
(文/姜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