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燕
摘 要:2013年地理時事教學改革為我們的教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如何將時事地理教學扎實推進,成為我們工作的重要部分。在這幾年的探索中,“活”以見地、“動”以致理,成為我最大的心得。在時事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動口、動腦、動手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關鍵詞:地理教學 學生課堂 教育改革
在地理時事課堂活動的設計上,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思考一:趣味性
中國古代大教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背踔袑W生的興趣廣泛但不穩(wěn)定,學習主要受外部動機的驅使。他們更多地關注地理學習內容中新奇、有趣的事實或現象。學生接觸外界的新事物也很多,“墨守成規(guī)”的教學模式自然不受學生歡迎,然而,當我們把時事內容融入到課堂中,就給課堂增加了趣味性。如在《世界人口》一課,現今世界人口已突破七十億,人口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人口增長特點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人口問題。那么到底人多好,還是人少好呢?我們采用辯論賽的形式設計教學活動,學生的熱情被點燃,大家爭先發(fā)言??赡苡行┩瑢W的發(fā)言不如人意,但是我們的教學不正是播種一顆顆種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地理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嘛?寓知識于娛樂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動”中學,真正體現地理知識的趣味性、娛樂性,體現地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思考二:挑戰(zhàn)性
當代社會是競爭激烈的社會,培養(yǎng)學生有較強的競爭意識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現代中學生一開始就有比較強烈的自我和自我發(fā)展意識,對與自己直觀經驗相沖突的現象,對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很感興趣。如在《多變的天氣》一節(jié)中,我設計了 “挑戰(zhàn)主持人”的活動,學生爭先恐后、表演的惟妙惟肖,再加以適當的點評,讓學生在挑戰(zhàn)中感知知識,獲得成功感,增強了自信心。也可引入競爭機制。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在競爭中鍛煉孩子們的意志品質,在失敗中找原因,總結教訓,訓練學生面對挫折的能力。
思考三:時代性
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之一,而當今日益嚴峻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自然災害等全球性問題的挑戰(zhàn),不僅提升了地理學科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也給地理教師提出重要的思考:在地理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更要有“全球意識”,順應時代潮流,盡量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反映時代的特征,讓學生感受學習到“有價值”的地理知識。如學習板塊運動時,聯系汶川地震設計“追根尋源”活動,通過圖片回顧當時的場景,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學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在《世界人口》一節(jié)課堂設計人口問題的教學活動時,我把我國人口政策作為案例來分析。由表及里,使學生了解到從獨生子女到二孩政策,與我國人口狀況有著緊密聯系。培養(yǎng)學生用地理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再如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一課,我結合2015年11月14日法國巴黎恐怖襲擊事件,通過討論讓同學們認識到暴力不能解決問題,而宗教也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這些時事教學活動體的開展,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地理知識是“有價值的地理”,是服務與生活的?!皩ι钣杏谩钡牡乩碇R這種關注時代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也正符合《地理教育國際憲章》里所說的:地理教育要為今日和未來培養(yǎng)活躍而又負責任的公民。
思考四:開放性
當今時代要求的人才,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創(chuàng)造力。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這就要求我們要設計開放的活動,給學生參與的機會。例如,《與同學們談地理》中我設計了“如果再過500年”的續(xù)寫活動,在《海陸的變遷》中設計了“預言未來”的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思想活躍,思路開闊,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等得到充分舒展。盡管學生的新提法、新觀點、新思路并不一定有道理、不一定成熟,但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每個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也呈現了時事地理課程的開放性,教學活動設計的開放性。
時事課堂教學中體驗活動的最大魅力在于讓學生在實踐中一次又一次反復感悟,一次又一次重復經驗,在體驗中成長,在體驗中創(chuàng)新,逐步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成為創(chuàng)造型的人。所以作為地理教師,在時事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始終要關注每一個學生,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學生的心理和知識需求,考慮地理學的特征,考慮時代的發(fā)展等諸多因素,讓學生會學、樂學。正如我題目所言“活以見地,動以致理”。在活動中體驗地理、在活動中通文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