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怡銘
內容摘要:21世紀的中國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向中國走來,國家和社會發(fā)展使得對英語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越來越多的地區(qū)和學校引入“全英”教學的教學模式。然而,我國學校學生是否適應認可這種模式、是否值得推廣等問題都鮮有深入的研究。本文以初中、高中、大學三種不同語言水平的學生為對象,調查以英語成績分類出的學生群體對于雙語教學的認可程度及原因。
關鍵詞:全英教學 認可程度
1、概念界定
1.1 全英教學、雙語教學
雙語的英文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兩種語言)。對“雙語”的定義,一般理解是“能夠操持兩種語言”(M.F.Mackey,1989:3)。雙語教學,目前尚無公認的定義,一般認為,雙語教學是指在教學中同時進行兩種語言教學,通過雙語教學,使學生成為操雙語者。
全英語教學包括兩個定義,一種是語言課堂上用英語教學,另一種就是所有的課堂學習都用英語教學。我們這里指的是第一種,用英語進行語言課堂的英語教學。全英教學應有別于雙語教學,但全英教學可以視為雙語教學的高級形式。
1.2詞匯量
詞匯量的大小對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培養(yǎng)至關重要。學生只有具備足夠的詞匯量,才能讀懂和聽懂,并為說和寫奠定基礎。因此本文以詞匯量的大小為評判學生英語成績的標準。據(jù)調查研究,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英語四級學生的詞匯量約為4000個左右,為高級水平。高中生的詞匯量大概為3000個左右,為中級水平。而初中生的英語詞匯量大約為1800左右,為初級水平。本文將對初,中,高級的英語水平的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2、理論支持
Krashen(1981)提出了“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輸入假說”指出,人們習得一種語言,必須通過理解信息或者接受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即“i+1”,比學習者目前的語言水平稍高的語言輸入?!叭⒔虒W”是一種大量的語言輸入,但是何種水平的學生才能使這種輸入“可理解”是我們研究的問題之一?!扒楦羞^濾假說”,指情感因素如何影響第二語言習得過程。并認為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況更利于語言習得
筆者查閱大量資料顯示,針對目前社會上全英語的語言教學,鮮少有人研究。大部分家長和學校,一直以有外教上課,或者純英授課為最好的教學課堂。筆者對此持有疑問。
3、方法論簡述
本文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初級,中級,高級的英語水平學生進行調查訪問,每個級別選取50個樣本,分析歸納調查結果,找出各級別學生“全英教學”的認可程度,比較得出最優(yōu)適應程度的學生群體。希望能使學校和社會對“全英教學”的語言課堂,有個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是否推廣使用“全英教學”。
首先,筆者對鄭州市所有能確定上過全英英語課的初中、高中和大學采取方便取樣的方法,在其中各選出一所學校為代表,分別是:鄭州市四十七中初中、鄭州二中高中國際部、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國際會計專業(yè)學生,其中鄭州市四十七中注重對外交流,國際化辦學特色,學校是全省少數(shù)幾個具有聘請外籍教師資格的中學之一,每個班級每星期三節(jié)全英課堂教學,每節(jié)課40分鐘;鄭州二中國際部學制三年小班制授課,由中方基礎高中課程和美方基礎高中課程綜合而成。中方高中課程按中國教育部的要求由該校優(yōu)秀教師授課,美方高中課程均有具有教師資格證并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外教授課;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國際會計專業(yè)是四年制本科專業(yè),其中口語交流為全英課堂教學,每周一個課時,每個課時100分鐘。
然后,為了保證被測試者的語言水平標準,對于初中和高中的學生選擇,筆者會選定初三和高三的學生進行調查。而大學生的選擇,在問卷中第一個問題會涉及英語四級是否通過,以此篩選出有用的樣本進入調查結果分析。問卷的發(fā)行,筆者會到選取學校和校老師溝通,請求幫忙以班級為單位發(fā)放填寫,以提高問卷的回收率。
最后,由于本文的適應性,指的是學習者對于這種語言學習方法的接受程度,但是,關于學習者的接受程度受到的個體差異性比較大,變量較多。而由于筆者能力有限,僅從中主要選取了成績這一類別差異,而造成學習者接受差異的別的原因,例如:性別,年齡,個人情感因素等差異,是筆者所不能涉及到的,也是本文的局限所在。
4、調查設計及結果分析
4.1調查設計
下面是調查問卷的分數(shù)設定,我們將以此類程度設定輸入SPSS軟件,對三個語言水平的學生適應程度進行內部差異是否顯著性的對比分析。
問卷分數(shù)量化:
沒有興趣、不歡迎、完全聽不懂、不適應(30%)、從不看、不積極、不交流、不預習、沒有提高、不講(1分)
興趣不大、不太歡迎、少部分能聽懂、不太適應(50%)、有時看、不太積極、漢語、有時預習、提高不大、有時講(2分)
較有興趣、比較歡迎、大部分能聽懂、比較適應(80%);經???、比較積極、漢英交雜、經常預習、較大提高、經常講(3分)
很有興趣、很歡迎、聽懂、適應(100%);一直看、積極、英語每次都預習、很大提高、只用英語講(4分)
本問卷共有15個小題。其中主要體現(xiàn)適應程度的是第3、4、15題。別的小題都是為了支持這三個問題的細化體現(xiàn)。
4.2調查結果及結果分析
2015年6月筆者向鄭州二中國際部初三、鄭州四十七中高三、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國際會計專業(yè)大三學生各分發(fā)問卷50份,其中初三回收問卷 42 份,回收率為 84%;高三回收問卷 45 份,回收率為 90%。大學四級以上回收問卷50份,回收率為100%。筆者采取獨立樣本T檢驗,兩兩比較,進行錄入,利用 SPSS19.0 社會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4.3 對各級別學生各個問題回答情況比較分析
從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說明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最大的是高級水平的學生,其次是中級水平的學生,興趣最小的是初級水平的學生;對全英語教學的歡迎程度最高的是高級水平的學生,其次是中級水平的學生,興趣最小的是初級水平的學生;通過全英語教學,認為自己英語水平提高最多的學生是高級水平的學生,其次是中級水平的學生,最不理想的是初級水平的學生。
通過上述對各個小題回答情況的對比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高級水平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能力素質高于中級水平的學生,同時中級水平的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素質高于初級水平的學生。因此,我們通過SPSS19.0對各級別學生各個問題的綜合回答情況比較分析,得到下述結果。
對各級別學生各個問題的綜合回答情況比較分析,以初級水平15作為對比樣本。從中可以看出,高級水平的P=0.916>中級水平的P=0.760.即說明通過全英語教學,高級水平的學生的效果最好,其次是中級水平的學生,最不理想的是初級水平的學生。
5、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結果表明,初級、中級和高級水平的學生對于全英語課堂的適應性有明顯差異。這種適應性基本是和英語水平正相關發(fā)展的。也就是英語水平越高的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全英語課堂的歡迎,以及對全英語課堂的適應性都會越強。
從問卷結果來看,基本初級和中級水平的學生很少認為全英語課堂可以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的,表示上課聽不懂,難以融入課堂。
我們分析認為對于度過了語言關鍵期的中國青少年來說,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全英語課堂的引入,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暫且忽略可能影響學生興趣的教師水平,教材,課堂設置等一些“教”的因素。但從學生通過全英語的課堂學習能不能接受認可和適應這個“學”的方面來說,全英語課堂已經在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學生群體中引起大量抵觸情緒出現(xiàn)。
全英語課堂更適宜放在大學來進行,這時候的學生已經有了足夠的詞匯量和聽力辨別能力,可以基本理解老師的講課內容。而且因為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成熟,高水平的學生有更強的自我調節(jié)和監(jiān)控能力,也能有更好的學習策略去適應這種課堂,從而也能夠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對于全英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筆者認為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全英語教學師資隊伍是學生適應全英課堂的必要條件之一,如果沒有好的師資力量就會使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全英課堂教師的選拔一定要具備相應合格的教師資格證書以及教學經驗,以確保教師隊伍的質量。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和實際情況決定了現(xiàn)階段全英教學發(fā)展的復雜性,怎樣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找到適合中國全英教學模式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注釋:
[1]萬愛蓮,大學生對全英教學的適應性研究,2007
[2]朱文忠.對商務英語專業(yè)全英教學模式的調查與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5(6):50
[3]趙尊霞,高中學生英語詞匯水平調查研究,2006
[4]田曉敏,中學生英語詞匯量問卷分析,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
[5]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Pergamon.1981
[6]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商務印書館,2009
[7]俞理明、韓建俠,初始英語水平對全英語雙語教學效果的影響,中國外語,2011.5,8(3)
[8]朱浦,論上海中小學雙語教學實驗,上海教育,2001(15)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