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奕,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讓語文教學走向有效
文/張 奕,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本文摘要:語文,常常讓人心動不已:或為之開顏,或為之神傷;或為之振奮,或為之憔悴。為語文而著迷沉醉者,比比皆是。然而語文和語文教學卻形成了強烈反差,讓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批判或抨擊。如何讓語文課充實有效是筆者通過多年教學中總結出的經驗形成此文。
語文;教學;有效;文本
浙江大學文學院的王元驤教授指出:“沒有任何其他意識形態(tài)對于人所產生的影響像文學作品所喚起的審美體驗那樣,使整個心靈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觸動,產生如此強烈的影響,獲得如此全面的滋養(yǎng)。它在人們精神上所產生的綜合效應,決不是一般的知識傳播、道德教育和娛樂消遣所能企及的?!?/p>
然而,關于語文的教學,卻又讓那么多的人充滿失落、欲說還休!學生面對語文課,往往有無限的遺憾和無奈:要么是枯燥的知識講授,老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要么老師大量引進野史雜談,滿足學生獵奇心理,課后學生毫無收獲;更有甚者,課堂雜亂無章,學生不知所云,語文和語文教學的強烈反差,讓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批判或抨擊。所以我在這里呼吁,讓語文課充實有效。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學呢?
有效教學就是能引導全體學生的學習收到實效,能訓練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好”到“好”,能引導學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獲的教學。語文課要留下鮮明的形象,留下鮮活的語言,留下至誠的情感,留下至真的感悟,這才是有效的語文教學。
有效,它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有效教學作為一種科學方法,是新課程推進的有力措施,是實踐新課程的有益補充,它應體現(xiàn)在教學生活的每個層面中,特別是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教學預設中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需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索,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思維,大膽實踐的語文學習活動。
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放點“調料”,多給點感覺,讓我們的語文課也品得有滋有味。
要想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要有收效,就要了解課文、做文本作者的知音。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是當前語文課必須解決的首要任務。一些老師為了教學形式手段的創(chuàng)新,常常忽略了作為課程資源的主要憑借——文本,有的課脫離文本甚至放棄文本,未深入鉆研教材,是教學無效、微效的關鍵癥結?,F(xiàn)在現(xiàn)成的優(yōu)秀教案到處都是,許多老師就投機取巧,不去鉆研教材,生搬硬套現(xiàn)成的教案,沒有自己思想,使課堂死氣沉沉。我認為老師在接觸一篇課文時,首先要拋開這些教輔材料,潛心會文。反復誦讀,讀懂文章內容,讀出文章情感,細察深思,形成自己對教材、對一篇課文獨到的認識。在深入理解教材后,還要從中跳出來,防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還要從整單元,全冊、考綱、考點等角度看文本,這樣就可以游刃有余的設計教學思路了。
“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一個精美的教學預設必須首先“定標”,確定一組簡明的教學目標。“面面俱到,等于不到” 、“與其傷敵十人,不如斃其一個”,一篇課文或一節(jié)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遠比蜻蜓點水似的教學要好得多。而現(xiàn)在的課堂往往是這樣的:或是遠離文本、任意生成,或是旁逸斜出、無謂爭辯,或是陷于一點、糾纏不清,或是漫無目標、聽之任之,把課堂變成了“放羊式” 課堂,所以語文課首先教學目標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也要明確,教學的思路更要明確。
“簡潔,是語文教學設計的靈魂,也是語文教師智慧的結晶?!保愮娏海┖啙嵤且环N教學中的大氣度、大智慧,它來源于對學生真切的、真誠的、真實的愛,來源于教師豐厚的修養(yǎng)和教學藝術,來源于對教學生活的發(fā)現(xiàn)和深刻的認識。語文教學必須返璞歸真,不可承載著太多的“使命”,也就是“大道至簡”。在語文教學中,一節(jié)課的教學板塊不宜過多,要簡潔。教學中的“簡”指教學目標簡明——解決好一兩個真問題;留給學生真教學內容簡約——用好有限的學習時間、精力,選擇關乎學生終身受用 的“核心知識”,留下點懸念和空間,就是給學生自由和發(fā)展; 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化——不必設那么多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習障礙、陷阱讓學生去鉆;教學用語簡要——課堂中除卻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jié),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凈,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要讓語文體現(xiàn)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搞教學,扎扎實實促發(fā)展”。
愛因斯坦提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和其他學科相比,更強調人文因素,也就是更需要“包裝”。如果我們的教學始終是以同一種面孔示人,采用的永遠是單調、刻板的教學形式,時常機械地重復固有的教學程序,那么不要說是學生,恐怕就連教師自己也會產生一種厭惡感,怎么能談得上有明顯的效果呢?因此,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設一種新的教學情境,營造“新鮮”的教學氛圍,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讓學生在課堂上興奮起來,讓學生有一點兒新鮮感。
一個單元的4篇課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設教學重點,一個單元結束后組成一個完整的只是體系。如第一冊的第一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我分別從詩的意境、詩的意象、詩的主題、詩的語言4個角度分析詩歌,第三冊的第一單元是各代詩歌,我又從古代詩歌的體裁講起,從詩的沿革、詩的主題概括、詩的表現(xiàn)手法、詩的鑒賞方法等角度來講詩,讓學生每篇課文都有新的知識學習,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期待。另外課前演講、作業(yè)、課堂形式都要時時變換,讓學生感到語文課是新奇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單元才會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才會敏捷;而在壓抑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就會受到抑制。所以善于營造一種相對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一點兒輕松感,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手段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因課而異。但幽默、游戲、表演通常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實際靈活采用,就可以使課堂充滿生機。語文課堂應該常聞笑聲。好的課,可用“累”與“不累”來衡量:
有效教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天,每一節(jié)課所追求的目標。當我每一個次拿著課本、備課走進教室時,都會想這堂課我要教什么,學生要學會什么。我們應該帶著這個不變的問題去嘗試一節(jié)節(jié)不同的教學。
[1]淺談語文課改教學中的感動[J]. 曲忠娥. 中國校外教育. 2016(S1).
[2]淺談中學語文課之“三味”[J]. 白華云.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5(03) .
[3]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 楊亞芳. 新課程(中學). 2012(06).
[4]在研究性學習中求得發(fā)展[J]. 劉果霞. 語文學刊.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