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蘭,朱曉東
(1.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永安 366000;2.贛南師范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以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吳美蘭1,朱曉東2
(1.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永安 366000;2.贛南師范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互聯(lián)網+”時代給當前的英語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理念等帶來了挑戰(zhàn)和機遇,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本文作者結合所在高職學院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實踐,從師生兩方面視角來評價混合式教學,得出結論并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出展望。
“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混合式教學
近幾年隨著高校的擴招,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素質明顯下降,高職學生有的來自中職,有的來自普高成績下游者,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如果這種情況下教師仍延續(xù)初、高中的應試教學法,繼續(xù)英語知識的填鴨式教學,而忽視高職英語的現(xiàn)狀和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結果就是教師拼命教、學生不想聽或者聽不懂。“互聯(lián)網+”時代給當前的英語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理念等帶來了挑戰(zhàn)和機遇,作為教師,應不斷探索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數字信息化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豐富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拓寬了自主學習的路徑,增強了學習主體間的互動。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要求“課前學生通過教學視頻完成知識的傳授,課堂上學生通過各種教學形式完成知識的內化”,可實現(xiàn)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整合,是眾多教育者推崇的大學英語教改路徑。在高等教育中混合式學習進入課堂的需求越來越大,也不斷呈增長的趨勢。
“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被廣泛用于教育的各個領域。高職學院外語教師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外語課程?比如,教師可采用將課內英語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立體化學習模式。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可實現(xiàn)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標,彌補單機課件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課堂內,在開展英語教學的同時,可將學生自主學習引入課堂進行互動式討論交流。另外,學生也可通過在線學習論壇、作業(yè)在線、點擊學習網站鏈接等形式,打破傳統(tǒng)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轉變傳統(tǒng)課堂以教材內容為主的教學形式。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而且能讓教師留出更多時間準備學生真正想學的教學內容。
網絡技術融入高職外語課程,是大勢所趨,外語教師應學會如何使用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和已有軟件來設計專門的教學材料,推動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外語教學,同時不斷加強自身的信息化素養(yǎng),提高業(yè)務素質和教學能力。如今的高校大學生,至少擁有一個移動設備,如手機、智能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DA)、便攜式游戲機(PSP)?,F(xiàn)時大多數較新的手機都有無線連接互聯(lián)網的功能,此外,諸如GPRS和移動寬帶技術正在迅速發(fā)展,為終端用記提供更好的設施和條件??梢哉f,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方面的應用更適用于個性化的終端學習團體。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滿足當前“技術控”的學習需求,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更高水平的互動,可彌補與教師、同伴之間缺失的聯(lián)系。在混合式教學環(huán)境下,高校的管理者可充分利用“多元選擇”的優(yōu)勢,提高管理效率,減少教學成本。混合式教學的一大目標是吸取面對面教學(如人人互動、實時評估、實時反饋等)與在線教學(如內容的多樣化、虛擬學習環(huán)境的靈活性等)的各自優(yōu)勢。很多學者都認同混合式教學的積極作用:Gredone(2010)指出混合式教學“符合學生的學習曲線,鼓勵學生使用各種資源并向學生展示這些資源”;Hull(2010)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能使互動和參與變得更簡單,能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加強學生的思辨技能,擴大課程的選課率,幫助學生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構建課程學習共同體”。
筆者所在學校2016年進行了一些教學設施的更新,學校為每間教室安裝了最新的多媒體設備,而且多媒體設備使用云技術,配備了連接網絡功能,這無疑為實施混合式教學提供了硬件條件。英語教研室在學校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也積極尋找更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英語教學改革模式和方法。首先更換老舊的教材,選用《新生代英語》教材。該套教材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教材除在學生用書上配備學習光盤外,還提供了綜合訓練、iTest職業(yè)院校測試與訓練系統(tǒng)3.0試題庫、外研隨身學App,充分調動學生課內和課外學習的積極性,將英語學習趣味化。
除此之外,英語教研室所在的基礎部使用一套智能教學系統(tǒng),用來輔助教學。主要功能包括:
(1)簽到
為課堂考勤提供簽到功能,學生可掃碼或輸入簽到數字,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簽到。
(2)隨堂測試
老師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時發(fā)起隨堂測試,學生可基于微信直接答題。隨堂測試功能為老師實時檢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快速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提供了便捷,同時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互動效果。
(3)提問
隨機、搶答、分組等多種提問互動方式,老師可基于學生的回答情況及時評分,實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效果。
(4)教學反饋
老師可按課次查看學生出勤、課堂互動、分組討論等情況,根據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改進教學。
(5)學業(yè)反饋與預警
學生所有學習過程和結果將被自動記錄且生成可視化圖表,學生從學生端可隨時查看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排名。系統(tǒng)將根據老師預設的學業(yè)預警值自動預警學生,若觸發(fā)老師設置的預警值,系統(tǒng)會自動給學生發(fā)出預警。
(6)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每一個互動結果將被自動記錄下來,并生成自動化的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圖表。
在兩個學期的混合式教學結束后,筆者從“興趣度”“難易度”“清晰度”“趣味性”這四大維度了解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總體評價。對課程的效果評價雖涉及諸多因素,但總體而言“興趣度”和“難易度”基本可以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反饋情況,而“清晰度”和“趣味性”可捕捉學生對教學內容傳輸的反應情況。將筆者所任教的192名混合式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第一輪混合式學習結束后,發(fā)放“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調查問卷”192份,回收有效問卷178份,回收率92.7%。所有問卷采取匿名形式,對答題的應答式采取5分制: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一般(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
表1 你對英語這門課程的總體感覺如何? %
由表1可知,從“興趣度”看 ,學生對這門課程還是有些興趣的,基于網絡平臺的英語學習,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新體驗。相比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混合式學習更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難易度”看,大部分學生認為所學的內容為中等難度,學生對新教材還是比較適應的。
從“清晰度”看,學生普遍認為所學的材料是比較清晰的,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打了1分。學生對內容清晰度的認可超過了“興趣度”,這可能與出版社提供的教材配套的授課視頻、與PPT制作出色有關。
從“趣味性”角度而言,該部分的分值分布與前三者大有不同,認可或贊成在這一維度上體現(xiàn)并不明顯,超過半數的學生都選擇了3分。當然,語言學習避免不了枯燥的語法和單詞,學生認為所學內容沒有趣味性也是理所當然的。雖然學生認可這種教學模式,但是對教學內容并不持樂觀態(tài)度。
3.2 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研究
教學的有效性應該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檢測,筆者采用針對高職學生的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成績證實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是否具有更強的測試能力。筆者將開展混合式教學的2016級造價1633,未開展混合式教學的2016級造價1634,各選取入學成績相似的28人分別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將他們參加2016年12月的英語B級考試所取得的成績進行對比研究,研究假設: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參加英語測試能力的提高有沒有影響。通過t檢驗兩組樣本方差是否有顯著差異,分析結果參照表2和表3。表2顯示,實驗班的樣本均值為58.7312,對照班的為41.1250,兩者存在一定差距,需進一步檢驗樣本均值差異在總體中是否顯著。表3顯示,t 統(tǒng)計量的觀測值為4.641,對應的概率P值近似于0,小于0.001。這說明兩組的B級測試成績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即混合式教學模式會極為顯著影響學生測試成績的提高,實驗班的學生成績遠遠高于對照班的學生成績。
表2 組統(tǒng)計量:實驗組和對照組的B級成績統(tǒng)計
表3獨立樣本檢驗: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的統(tǒng)計結果
4.結論和展望
綜上,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測試成績有著積極的影響。但一方面,學生對基于網絡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持肯定態(tài)度,另一方面,新的模式和方法也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優(yōu)勢,達到最優(yōu)學習效果。學生對當前混合式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存在著一些負面評價,說明在當前混合式教學中植入能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顯得非常重要。教師需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文本教學設計,主動關注、善于挖掘、勇于探索是教師優(yōu)化混合式教學的前提。
近十幾年來,隨著計算機硬件和網絡的普及,國內外語界普遍認為單個學習軟件已無法滿足網絡化外語教學的需要。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急需開發(fā)基于移動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學習平臺。學習平臺能夠實現(xiàn)信息發(fā)布,在線考試、在線答疑、視頻教學、在線評價、自主學習等多種功能。近幾年,國內不斷涌現(xiàn)各種不同的外語網絡,大學英語教學也密切圍繞著學習平臺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改革探索。
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了另一種交際的通道,幫助師生建立了根本的互動。傳統(tǒng)時代和信息化時代的學生對學習有著不同的需求。在混合式學習模式下,教師對已有的課程材料進行重新設計,不僅可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語言技能,也有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旌鲜浇虒W就是一種信息化的教學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的面對面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完美地結合,并吸納了各自優(yōu)勢的教學特點。21世紀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學習模式也不再是知識型、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應用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整合知識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筆者希望混合式教學模式特別是適合高職學院學生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成為未來外語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1]鐘玉琴.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探究[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74-119.
[2]Garrison, D.R.& Vaughan, N.D.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8.
[3]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4(3):1-9
[4]馬武林,張曉鵬.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1(3):50-57.
[5]陸莉莉.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學習的應用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12.
TheConstructionandImplementationofHigherVocationalEnglishBlendedLearningMode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Plus"— Taking 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as an Example
WU Mei-lan1,ZHU Xiao-dong2
(1. 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Yong’an Fujian 366000, China; 2.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Internet plus" era has brough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current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idea.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supported b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trend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blende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paper evaluates blended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draws the conclus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blending teaching mode.
"Internet pl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lended teaching
H31
A
1671-3974(2017)04-0072-04
2017-10-15
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Z160582)階段成果。
吳美蘭(1981- ),女,大學,研究生在讀,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