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葉
〔摘要〕小學階段的兒童心理問題是可以被發(fā)現(xiàn)、被干預、被矯治的,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應關注孩子內(nèi)心需求,爭取各方面幫助,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關鍵詞〕同伴交往;沙盤游戲;咨詢個案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34-0052-03
我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1000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和咨詢,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的重要一環(huán)。
我校的心理健康咨詢室籌建起來后,我們在全校范圍內(nèi)進行了宣傳:填寫調(diào)查問卷,在宣傳欄內(nèi)張貼咨詢室資料,利用校園廣播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一段時間下來,陸續(xù)有學生及家長前來咨詢。作為咨詢室教師,我以極大的熱情對待咨詢工作,想給前來咨詢的學生盡可能多的幫助。然而,最早的兩個咨詢案例卻令我自責之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案例一,孟某,11歲,四年級某班學生。2016年11月初,他的父母找到我,要求給孩子做咨詢,因為孩子厭學情緒非常嚴重,不愿上學。
我向家長詳細詢問了孩子的情況:開學不久,孩子總說胸口悶,喘不過氣,有時嚴重起來憋得臉通紅。帶孩子去很多醫(yī)院檢查,均沒有發(fā)現(xiàn)器質(zhì)性病變,在中醫(yī)學院開了藥回來。在家里休息了兩個星期后,父母看孩子一切正常,便準備再去打工。但孩子不愿去上學,家長一旦逼著他上學,他就哭鬧不休,嚷著胸悶難受。
我請孟某前來咨詢室,綜合孩子所述,我了解到:孩子父母在浙江打工,平時奶奶在家里照顧他;朋友很少,最喜歡在家里看電視;生病期間,媽媽在家里照顧他,滿足他的一切需求;自上學期始,成績直線下降,受到老師批評;班主任很嚴厲。孟某自述:不是不想上學,是不能上。早上醒來躺在床上,就感到胸悶難受,根本起不來,只有躺著才舒服些。
針對孟某的問題,我請家長協(xié)助,對孩子不能予取予求,多和孩子溝通,告訴他父母打工的無奈和必要。又向班主任了解情況,想請他關注這個孩子,多給他一些關愛,并鼓勵同學們與他交往??蓡栴}就出在這兒,這位班主任是全校有名的嚴厲。我話沒說完,他就道:“什么厭學?他要是不想上以后就都不要來了!”也不知這位班主任是怎么和孩子說的,這孩子再也沒說不上學了。
我的第一個咨詢案例就這樣糊里糊涂結束了。
案例二,陳某,12歲,五年級學生,是我任教班級的學生。該生性格內(nèi)向,語數(shù)成績均為班級倒數(shù),被同學孤立,經(jīng)常受班主任批評和同學欺侮。其父母經(jīng)營一個早點攤子,有一個3歲的弟弟。
一次上完課,有學生跑來告狀:“陳某吐吐沫在我桌上!”“我沒有!”陳某立即反駁,僵著腦袋,臉通紅。我想了想,把他帶到咨詢室,向他詢問具體情況,問了半天,他只說了句:“他們都欺負我!”然后就開始哭,在咨詢室三十分鐘的時間里,他哭了十六分鐘,而且是嚎啕大哭。
我開始留意這個孩子。期中檢測過后的一天早晨,我正在班里上課,陳某來到班級。他的走路姿勢引起了我的注意:不是正常地一步一步走,而是兩條腿順著地拖,身體左右搖晃,眼神直愣。我發(fā)覺不對勁,請他到教室外詢問。他言語有些混亂,說父母不讓他上學了,考這么差。他們出去玩不管我,還打我?!拔矣憛捫〉艿?,我恨不得拿把刀把他殺掉!”最后這句話說出時,那眼里射出來的光讓我感到心驚,真的是憤恨的目光。
我意識到是他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忙打電話給他的父親,想請他們夫妻一起到學校來,就孩子的問題溝通一下。他的父親推三阻四,就是不愿到學校來。我想讓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告訴了他孩子的異常,還有那句話。誰知晚上孩子回到家,被他的父親狠狠一推,撞到電腦桌上,磕掉了半顆門牙……
我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是我對問題考慮不全面,高估了其父親的素質(zhì),導致了孩子的無妄之災。正如孩子自己說的:“牙齒雖然能補,可再也不是原來那顆牙了?!边@一切原本可以避免,我為什么要把那句話說出來?
在自責的同時,我也在思考:小學生的心理咨詢應該怎么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版)指出,要密切聯(lián)系家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長的特點、規(guī)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強親子溝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養(yǎng)成,以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同時,學校要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協(xié)助他們共同解決孩子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誠然,取得家長的支持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咨詢工作有著莫大的幫助。然而,就這兩個案例而言,家長們的幫助微乎其微,甚至起著反作用。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該做些什么?
一、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耐心傾聽
小學階段的兒童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他們的需求不再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滿足,更多地需要精神層面的滿足。如案例一中的孟某,作為留守兒童,究其厭學的根本原因是與父母較少的情感交流使他感到內(nèi)心的孤單和失落,和奶奶也無法溝通與交流情感,沒有歸屬感,自然希望父母多多陪伴他,為了挽留父母不再外出打工,便一直嚷著胸悶。所以我建議其母親留下來照顧陪伴他。后來的隨訪也表明孩子在往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對于有情感訴求的孩子,心理咨詢老師應該耐心傾聽,以朋友式的交談令孩子放下戒備心理,尊重孩子的體驗,關注孩子的言行,理解他們的苦惱,最重要的一點:為他們保密。有時候,哪怕一句話不說,只是陪著孩子,在孩子哭時遞給他紙巾,也是傾聽。
二、取得家長的支持協(xié)助,坦誠溝通
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在青少年心理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庭的教育和影響對個人早期社會化甚至一生的社會化都具有重要意義。對個體早期社會化來說,家庭環(huán)境因素對個人的觀念、心理和行為習慣會發(fā)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因此,我們的工作要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梢栽诩议L會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讓家長了解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給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當孩子遇到挫折、困難時,不包辦、不代替、不責備、不斥罵,而應多鼓勵,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和戰(zhàn)勝困難挫折的勇氣。與家長多做溝通,采用約見、隨訪、電話訪問等方式,了解孩子情況,共同關注孩子成長。endprint
案例二中陳某的母親后來來到了咨詢室,她向我講述了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認識到自己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表示不再一味追求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我也給她布置了一項作業(yè):每天發(fā)現(xiàn)孩子的某項優(yōu)點。可以是簡單的一件事,比如帶小弟弟玩耍;可以是簡單的一句話,比如對你說謝謝。鼓勵她積極關注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三、鼓勵同伴交往
童年期的同伴交往具有重要意義: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體歸宿感的心理需求;同伴交往促進兒童的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技能的發(fā)展;同伴交往有利于兒童自我概念的發(fā)展;同伴交往增進良好個性品質(zhì)和社會責任感。為了讓學生能與同齡伙伴交往,在交往中獲得愉悅體驗,要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建立適宜伙伴關系的條件,積極地予以協(xié)助和引導。
在咨詢活動中,對心理問題較為突出的兒童采用沙盤游戲治療是極為安全和有效的。沙盤游戲治療是一種以榮格心理學原理為基礎,由多拉·卡爾夫發(fā)展創(chuàng)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沙盤游戲是運用意象(積極想象)進行治療的創(chuàng)造形式,“一種對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煉”。其特點是在醫(yī)患關系和沙盤的“自由與保護的空間”中,把沙子、水和沙具運用于意象的創(chuàng)建。沙盤中所表現(xiàn)的系列沙盤意象,營造出沙盤游戲者心靈深處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持續(xù)性對話,以及由此而激發(fā)的治愈過程和人格(靈性與自性化的)發(fā)展。
“沙盤游戲”的名稱包含了三個“關鍵詞”:“沙”“盤”和“游戲”。首先,兒童喜歡沙,似乎是對沙具有某種出乎天性的情感。幾乎所有的小學校園里都有“玩沙地”和“玩水池”,同樣是一種沙的游戲。兩個盤子,一個盛沙,一個盛水??柗蚋脑旌蟮纳潮P,兩個都加上沙子,但其中一個用做“干沙游戲”,另外一個則可以加水進去,被稱作“濕沙游戲”。濕的沙盤更容易玩出搭建城堡、挖洞建橋等游戲效果。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中包含著天性的恢復和阻礙,于是,也就能在游戲中得到療愈的條件和機會。
對案例二中的陳某采用這樣的沙盤游戲效果極為顯著。我和他約定:請5個同學和他一起玩,但那5個同學事先并不知道我們是有意安排的。開始他們還有些排斥陳某,所擺的器具與陳某的有一定距離。隨著玩的次數(shù)增多,孩子們接觸次數(shù)增多,陳某性格中誠懇、憨厚的特點逐漸被他們認識到,接納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心山成玉,協(xié)力土變金。總之,作為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不僅在專業(yè)理論上要有過硬的知識,在咨詢工作中還要取得學校、家長、同事、學生的協(xié)同幫助,對待前來咨詢的學生,要做到耐心、尊重、關注和幫助,更要考慮到家長的素質(zhì)和接受能力,溝通時講究方式方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快樂生活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肥東縣店埠學區(qū)中心學校,合肥,231600)
編輯/王 楨 終校/丁 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