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眾所周知,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中漢字的認識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而在眾多的識字方法中,“字理識字”這一方法無疑可以說是個中翹楚。“字理識字”法是指依照漢字的構型規(guī)律,運用漢字音形義三者之間的關系來進行識字的一種教學方法。此外,在運用中結合古代“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四種造字法是“字理識字”的一大特色,能讓學生更加高效、主動地進行識字學習,達到識字教學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識字教育;字理識字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089-01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革新,但就其中關鍵的一環(huán)——漢字的識字部分來說,教師們往往都過于專注教學方法等宏觀層面的調整,而往往忽視了例如識字等這些微觀角度的改進和完善,導致識字教學的改革情況和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這也會對以后的語文教學整體造成不利影響。出于對這一問題的發(fā)現(xiàn),許多語文研究學者們通過對之前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再和后世發(fā)展的有關理論相結合,歸納總結出一系列的識字教學方法,為各校的語文教師提供了許多有效的學習和教學參考的模板。本篇文章將著重介紹“字理識字”這一教學法,通過對“字理識字”的內涵分析、在漢字學、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的依據(jù)說明、以及這一教學法的運用等方面的論述,來展示“字理識字”法的獨特魅力。
一、字理識字教學法內容概述
(一)何為“字理”
先來看“字理”二字,簡單來說,意即漢字的構型理據(jù)。詳細的解釋為“漢字構造時的每一個部首偏旁,甚至于每一個點畫被采用、被依照某種程式拼裝所用的依據(jù)和緣由。”漢字其本身所具備特有的構造方式,也是其表意表音形成的本質所在。
(二)何為“字理識字”法
作為建立在漢字構字基礎上的識字法,字理識字法主要運用漢字的字形和字音,通過對漢字的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等造字法的分析,再結合適當?shù)穆?lián)想,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起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目前運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擁有很大的可擴展性。
二、字理識字教學法所涉及理論簡析
(一)漢字學理論
從當前的識字教學中可以看出,現(xiàn)階段面臨最大的問題在于學生無法對漢字產生一個直觀的印象,所以更談不上理解其中的含義。字理識字教學法使得漢字三要素音、形、義之間建立起穩(wěn)固的聯(lián)系,抓住三者中形和義這對主要矛盾,使得對漢字有了一個更加徹底的分析。這一理論可以追溯到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一書。
(二)哲學理論
漢字作為記錄和承載中華民族文化和思維意識的載體,音與形不相對應,彰顯出創(chuàng)字者運用對立統(tǒng)一這一辯證思維創(chuàng)造出“形聲字”的卓越壯舉和獨特的價值觀。此外,漢字的三要素使得漢字彼此之間聯(lián)系與矛盾同時存在,增加了其多樣性。而對于小學生而言,日常生活的積累可以使他們在識字過程中做到知音明義,但是對于記住字形就有一定難度。而字理識字恰恰是從漢字組構切入,著重分析漢字形與義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使得音、義、形達到辯證統(tǒng)一。
(三)心理學理論
一般而言,人類對事物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均是先具象后抽象,而對于處于小學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其認知特征更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開始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并且與感性經驗相通。所以為了更貼近小學生的這一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特征,字理識字法關注漢字的構成規(guī)律,以漢字字形作為識字教學的突破口,使其畫面感更加鮮明,更有效地做到據(jù)形知意。因為漢字音、義、形三要素是和諧統(tǒng)一的,識字過程最重要的是要將這三者巧妙密地結合在一起,以達到最終提到其中一者,另外兩者便能隨之被引出的效果,思維之中形成漢字三要素之間、漢字與漢字之間螺旋上升的關聯(lián)是識字教學的最終目的,字理識字法無疑符合識字過程中這一心理學上的現(xiàn)象。
(四)教育學理論
為了更好地啟發(fā)和引導小學生的識字熱情,字理識字法還從教育學角度出發(fā),結合直觀性教學原則,加上小學生獨特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和故事穿插在漢字的組構規(guī)律中,啟發(fā)和誘導孩子們認字識字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讓孩子們真正樂學愿學,引導他們從具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識字的教學目的。
三、字理識字教學法的運用技巧
(一)象形字:圖文并茂,聯(lián)系想象
象形字是構成會意字、形聲字和一部分指事字的基石,在目前現(xiàn)行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往往都注重圖文結合,給學生對象形字造成一個直觀的印象,使其能快速方便地進行記憶。所以在字理識字法中,基本象形字的教學應該注重按圖索驥、搭建聯(lián)系、聯(lián)想想象這些方面的傳授,例如,在講解“火”一字時,教師可先畫出火焰的形狀,接著給學生展示“火”字的甲骨文,告訴學生該甲骨文是根據(jù)事物形狀演化而來的,最后出示楷體“火”字,進行比較對照后便引導學生得出“火”字像物體燃燒時跳動的火苗這一結論,這樣通過分析字形,達到了強調字義的目的。之后學生便可以沿著這一思路,自己認識一些簡單基本的象形字。
(二)形聲字:形旁聲旁兩手抓
形聲字屬于合體字,在漢字中所占比重高達83%,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很簡單,即“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由此可見,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牢牢把握住形聲字的這一構字規(guī)律,利用形旁和聲旁這兩個關鍵點來展開教學。
(三)會意字:拆分組合,理解想象
會意字和形聲字同屬于合體字,但各有異同。教師在講授時可采用“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的方法,從會意字三要素出發(fā),將其拆分成幾個有意義的部分,弄清楚各部分的本義,最后組合,理解部分與整體的聯(lián)系與含義,最終認識會意字。在會意字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分析能力層級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將會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學習認知臺階。
綜上所述,字理識字教學法為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提供了一種值得深思與借鑒的方法,不僅符合語文教學改革的宗旨,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讓識字教學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與接受,還通過“字理識字”這一形式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很大提升,能更加主動地進行識字學習。當然,對于“字理識字”法的應用也還需經過更深的實踐和調整改進。
參考文獻
[1]趙雅君.淺談低年級字理識字教學法[J].教育,2016(29):78-78.
[2]馬迎春.淺談小學字理識字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7(3):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