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躍環(huán)
摘要:新課標明確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一些非良性的數學教學方式?!稗q論”數學課堂以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為一體的數學模式,激發(fā)每一個學生學數學愛數學主動思考數學的目標。
關鍵字:辯論數學;訓練組織;小組討論;高效課堂
數學課堂是人自然成長中思維訓練的一種方式,數學教育追求思維的發(fā)散與開拓。“數學的本質就在于它自由”(康托語),學生應當在教師創(chuàng)造的數學舞臺中充分展示自我。“辯論”這一較常出現(xiàn)在語文課的情景,在小學數學課堂并不多見?;蛘咧挥性诠_課展示課中,才逼出一節(jié)生硬簡單應答的數學課。
作為一線的數學老師,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很多人都想并嘗試改變枯燥的數學模式。但數學課是智慧課堂,影響的因素很多:學生基礎、設備設施、教師理念、訓練模式等,努力一段時間后,便“流產”了。近來,我嘗試在數學課中開展“辯論”數學,取得一些成效和感想,與同行們一起交流探討。
一、基于研究問題,創(chuàng)造大數學平臺
“辯論”數學,基于問題而生,終結于問題。鄭毓信教授在《數學教師的三項基本功》中提到“教師的工作是通過向學生問他們應當自己問自己的問題來對學習和問題解決進行指導。”在課堂中,可以先讓學生交流,思考標題,想研究什么問題?這樣即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又可以讓課堂更輕松,學生對于自已提出的問題,研究興趣也更濃厚。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抓住“大問題”教學。“大問題”教學要引導學生思維進行縱橫交錯,但方向明確,不拘泥小節(jié),從大處開花。為“辯論”數學課堂做足準備。
二、注重訓練和組織方式
經常聽到老師說,班上就這么幾個活躍份子,大部分學生都不發(fā)言。其實由于學生認識與理解的局限,他們并不能一開始就能把問題分析得很好,這個過程需要老師的引導和訓練。
1、進行規(guī)范描述的訓練。
我會在黑板上長期留下這幾句話:我覺得/我認為;我同意/我不同意;我想補充等等。剛開始,學生只能簡單地用我覺得/我認為闡述簡單的數學問題,到后來學生慢慢出創(chuàng)造一些精彩的語句。如劉小麗同學說的: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道題里……;我反對××同學的說法。經過不斷地鼓勵,學生分析問題開始有條理性、邏輯性。也讓其它同學更加清晰聽懂對方的觀點,效果不言而喻。
2、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
大多不敢舉手發(fā)言的學生主要是怕答錯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取笑,所以想要學生大膽發(fā)言就要掃除孩子的顧慮。課堂上,當學生回答錯誤時,給一個微笑,告訴他(她):“沒關系,你已經很勇敢了,老師很喜歡!”當出現(xiàn)學生取笑時,告訴大家:“誰都有出錯的時候,不能取笑別人,這可不禮貌?!碑敯l(fā)現(xiàn)很少舉手發(fā)言的孩子突然舉手時,要及時關注到他并大力表揚:“瞧瞧今天××同學特別勇敢,竟然也舉手了!”如果他答錯了,也要鼓勵:“雖然你答錯了,但老師和同學們很高興聽到你的聲音,希望以后能常常聽到!”
3、以小組競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辯論”的欲望。
課后,我都對每個小組舉手發(fā)言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表揚發(fā)言率較高的小組,再次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大膽舉手發(fā)言的重視和欣賞。同時,小組競賽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形式,有了集體力量的約束,孩子在無形間會受到集體正能量的感染而自發(fā)學習。
三、“辯論”數學,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
1、落實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作用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咨詢者”、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使“辯論”過程的矛盾得到解決,教學難點得到突破。在學習“合格率”一課中,一些小組對“什么是合格率”無從下手。我告訴學生以前我們檢測經常聽到“合格率”一詞,再翻開北師大版數學課本94,研究課本中是怎么求“合格率”的。學生通過我適時的參與和點撥,一下找到了學習的方向,對接下來的“辯論”自信起來。課還沒有開始,學習目標已經達到一半。
2、“辯論”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切入的時機
在學習如何測量“黃豆的體積”一課中,郭陽陽同學首先說:“可以借用裝滿水的水杯,放入1顆黃豆,再測量溢出來的水,可以得到1顆黃豆的體積”。魏心怡同學反駁說:“溢出來的水只有一兩滴,水量太少刻度表讀不出來,方法不可行”。劉敏麗馬上補充說:“可以用放大鏡觀察刻度”。最后同學們一直糾結1顆黃豆溢出來的水能不能測量的問題爭論不休。我說:“大家一直討論沒有結果,是因為我們放入的“量”太少,換一種思維試試”。問題一拋出,學生馬上將思路回歸正軌,不再糾結一兩滴水的測量。
將“辯論”引進數學課堂,不僅讓正確解釋的學生明確了解題思路,也讓錯誤的同學找到了錯誤的原因?!稗q論”的真正使命不是在兩者之間決一勝負,而是尋求對兩種答案的理解,更好地為掌握知識。讓“辯論”走進課堂,增進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引起共鳴與思考,積極參與,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
[1]羅旋.小學數學的“辯論式學習”[J].教育,2017(05):65.
[2]呂佳.辯論:突破小學數學重難點的實踐例說[J].遼寧教育,2016(01):42-45.
[3]林忠.小學數學教學中“辯論發(fā)言”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教師,2015(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