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林,邱傳軍,龔駿
(上饒市立醫(yī)院骨科,江西 上饒 334000)
后路單枚長方形cage椎間融合聯(lián)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
張躍林,邱傳軍,龔駿
(上饒市立醫(yī)院骨科,江西 上饒 334000)
目的 分析后路單枚長方形cage椎間融合聯(lián)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所選對象為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給予后路單枚長方形cage椎間融合聯(lián)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觀察分析臨床療效。結果 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分別為(1.6±0.5)h、(361.5±94.2)mL、(115.8±53.6)mL。術后2周患者的L4~5、L5~S1椎間隙高度顯著高于術前(P<0.05),術后2周和末次隨訪的椎間隙高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颊吣┢陔S訪時的JOA評分、VAS評分、ODI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術前(P<0.05)。結論 在對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患者進行治療時,選擇后路單枚長方形cage椎間融合聯(lián)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能取得比較顯著的臨床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后路;長方形cage椎間融合;椎弓根螺釘;固定;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
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會導致慢性腰腿痛,在病情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xiàn)神經根和硬膜囊受壓,引起一系列神經癥狀,如運動減退、感覺減退、下肢放射痛等,進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1]。減壓融合術是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腰椎滑脫患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最常用的手術方式則為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術中則常常選擇單純后外側植骨融合。但是該方式因為前柱支撐缺乏而容易導致一系列并發(fā)癥,植骨融合率不高。在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在對腰椎滑脫癥患者進行治療時,cage聯(lián)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2]。本研究中主要分析了后路單枚長方形cage椎間融合聯(lián)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的臨床效果,現(xiàn)做如下分析。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所選對象為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患者40例。納入標準: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峽部裂性腰椎滑脫;存在一定程度的腰腿痛,伴神經功能障礙癥狀。排除標準:腰椎手術史患者、滑脫致椎管狹窄患者、退變性腰椎滑脫、非L4或者L5節(jié)段腰椎滑脫。全部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2.2±7.5)歲;18例患者為L4滑脫,22例患者為L5;Meyerding分級為:14例患者為Ⅰ度,18例患者為Ⅱ度,8例患者為Ⅲ度。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給予后路單枚長方形cage椎間融合聯(lián)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給予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協(xié)助患者俯臥在脊柱手術支架上,懸空腹部;選擇腰背部后正中切口,將滑脫椎體作為中心,將皮膚、皮下組織和腰背筋膜切開,沿著棘突兩側對椎旁肌肉進行剝離,讓滑脫椎體機體下位椎體的椎板、棘突、橫突根部、上關節(jié)突得以充分顯露。在患者的滑脫椎體及其下位椎體,選擇“人”字嵴定位法將4枚螺釘置入。將滑脫椎體的黃韌帶、部分椎體、有癥狀側的下關節(jié)突有效切除;從外向內對側隱窩進行潛行擴大,對神經根管進行有效減壓,認真探查對側;選擇神經根拉鉤對硬膜囊和神經根進行有效,將變性椎間盤組織有效摘除,對椎體軟骨終板進行有效刮除;在椎間隙前部置入碎骨塊,并向外傾斜45°,在椎間隙中部打入大小合理的長方體cage;再次給予少量的小碎骨快植入,將其打實,合理加壓后,將螺帽旋緊有效固定。給予引流管常規(guī)放置,復位椎旁肌肉后,對切口進行分層縫合關閉。術后36~48 h,在患者引流量小于50 mL時則應將引流管拔除。術后給予激素、脫水劑、抗生素治療,時間為3~5 d;術后2周患者應在佩戴腰圍的情況下及早活動,腰圍佩戴時間≥3個月。術后3個月內患者不能負重活動和過度彎腰。
1.3 臨床觀察治療 選擇日本矯形外科協(xié)會(JOA)腰痛評分來對患者的腰痛情況進行評估,分值越低則表示腰痛程度越嚴重[3]。選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來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越高則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選擇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基本情況 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分別為(1.6±0.5)h、(361.5±94.2)mL、(115.8±53.6)mL。術后全部40例患者均給予為期1年時間的隨訪。
2.2 手術前后的椎間隙高度觀察 術后2周患者的L4,5、L5S1椎間隙高度顯著高于術前(P<0.05),術后2周和末次隨訪的椎間隙高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手術前后的椎間隙高度觀察(x±s)
2.3 JOA、VAS、ODI評分觀察 患者末期隨訪時的JOA評分、VAS評分、ODI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術前(P<0.05),見表2。
2.4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術中2例患者在固定安放棒時發(fā)生滑脫椎體螺釘脫出或者松動,術后2例患者發(fā)生患側下肢放射性疼痛。
表2 JOA、VAS、ODI評分觀察(x±s)
cage的設計理論為撐開-壓縮,也就是利用cage撐開椎間隙,進而讓椎間盤的前后縱韌帶、纖維環(huán)保持張力狀態(tài),除此之外自身體重的垂直作用和韌帶、肌肉的動態(tài)收縮會壓縮融合器,讓椎體內的融合器位置保持穩(wěn)定[5]。在置入cage前,通過反復切削能讓軟骨殘留有效減少,增加骨性終板和融合器的接觸面,進而讓椎間融合率顯著提高。除此之外cage材料具有較高的強度,能對前中柱載荷進行有效重建,并讓其有效維持,椎體高度的復位情況比較理想,能讓術后高度丟失和應力遮擋有效減少;cage的齒狀設計和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的壓縮力量配合,能有效提高植入后的穩(wěn)定性,脫落幾率較低,而且能讓椎弓根螺釘斷裂、松動等情況有效減少[6]。在置入單枚普通方形cage時,選擇椎板間入路,通過椎間隙后外側將其置入,只需要將部分椎板、一側關節(jié)突、棘突切除,對手術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簡化,能讓手術時間有效縮短,能有效減少骨性組織的破壞,讓術后偽脊膜、瘢痕有效減少。分析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臨床療效、植骨融合、椎間隙高度方面,單枚長方形cage植入的效果比較理想,而且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也比較短。
綜上所述,在對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患者進行治療時,選擇后路單枚長方形cage椎間融合聯(lián)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能取得比較顯著的臨床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1] 侯海濤,邵詩澤,王亞楠,等.單枚長方形cage椎間融合聯(lián)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13):849-854.
[2] 陳志明,馬華松,趙杰,等.椎弓根螺釘提拉復位與椎間隙撐開復位治療峽部裂型腰椎滑脫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0,20(2):89-93.
[3] 呂會強,劉建波,喬永東,等.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聯(lián)合單雙枚方柱型Cage在PLIF手術治療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中的應用[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11):1478-1480.
[4] 匡凌浩,徐冬,李廣慶,等.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腰椎滑脫癥的療效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29):2293-2296.
[5] 黎建文,黎松波,劉先銀,等.微創(chuàng)可擴張通道下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植骨融合術治療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6,37(4):536-538.
[6] 黃新民.椎間植骨融合與橫突間植骨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癥的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7,23(3):36-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