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普通話的應用愈發(fā)廣泛,給人們的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普通話的教學也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然而從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現狀來看不是十分理想,暴露出了不少的弊端,導致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始終無法得到提高。本文將對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以探討和分析,并論述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huán)境,全面提高高職院校普遍話教學質量,從而推動我國語言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問題;對策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社會文明發(fā)展的產物,我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對語言的使用已經達到了非常之高的水平。由于我國有著眾多的民族和地區(qū),各個地區(qū)和民族在語言上有著明顯的差別,為了促進各族人民的交流,普通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重要地位在日常交流中愈發(fā)彰顯出來。高職院校是孕育人才的搖籃,必須注重普通話教學,同時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確保學生能夠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從而真正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1 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方言土語使用頻繁
高職院校的辦學性質決定了其招收的學生主要來自于同一地區(qū),且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生占據重大比例,這些學生比較習慣使用當地語言來交流,這就造成了教師在授課時也樂于運用方言土語,一方面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對高職院校的歸屬感,殊不知這種做法大大壓縮了普通話的生存空間,致使學生的普通話得不到有效的鍛煉。
1.2 學生學習意識不夠
長期以來,普通話教學在高職院校中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高職院校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專業(yè)教學體系的構建上,沒有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提出過高的要求,即使學生普通話不過關也可以順利畢業(yè)和就業(yè),學生因而對普通話學習存在輕視心理,花費的時間比較有限,通常只是為了應付普通話考試進行突擊訓練,在考試結束后普通話練習也被束之高閣。
1.3 師資水平落后
通常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普通話課程是以選修的形式存在的,選擇修習這門課程的學生少之又少,負責授課的教師教學素養(yǎng)普遍較低,在教材的選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都缺乏專業(yè)性和嚴謹性,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再加上高職院校的教學設施相對滯后,沒有及時進行更新,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普通話教學的形式化十分嚴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停滯不前。
2 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的改革措施
2.1 激發(fā)學生對普通話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普通話教學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若教師一味的墨守陳規(guī),照本宣科,學生也會逐漸失去學習熱情,普通話教學就會愈發(fā)艱難。對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采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營造活潑熱烈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以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是普通話教學的關鍵所在。同時,教師還應清楚的認識到學生才是普通話教學的主體,進而打破固有教學模式,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和討論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相互交流學習經驗,經常進行普通話聽說讀寫的訓練,并對學生的成績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肯定,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普通話的自信心。
2.2 提高高職院校對普通話教學的重視程度
首先,高職院校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聘請專業(yè)素質過硬的普通話教師,以便對學生進行普通話基本知識的傳授,糾正學生的不良語言習慣,確保學生能夠使用標準規(guī)范的口語。教師應了解方言土語與普通話的區(qū)別,無論在授課還是與學生的交流中能夠一直使用流利的普通話,將普通話交流意識根植于每個學生的心中。
其次,加強宣傳力度,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語言環(huán)境。普通話強調實踐性和實用性,可將校園作為練說普通話的堅實陣地,實行普通話單語制,要求所有教師和學生都講普通話,將普通話打造成唯一的校園語言。同時,開展豐富多樣的語言類活動,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和使用普通話的熱情。
最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用于教學設施的完善和更新,引進現代教學設備,建設多媒體教室,作為普通話教學的主要場所,在教學中大力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效率,開拓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確保普通話教學的實效性。
2.3 編寫符合職業(yè)教育特點的實用教材
首先,高職院校要鼓勵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動態(tài)的教師,本著夠用、實用的原則,結合時代特征和本校職業(yè)教育的特點,貼近日常生活的實際和專業(yè)崗位的需要,對癥下藥,編寫出針對性強的實用教材,將枯燥乏味的課程變得趣味橫生,增強普通話學習的效果。其次,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密不可分,高職院校要建立自己的教材評審委員會,秉著為學生負責、為學校發(fā)展負責的態(tài)度,嚴把教材質量關,在關鍵因素上提高普通話課堂教學的質量。
2.4 改革現有的普通話評價體系
為了檢驗學生的普通話學習成果,必須要合理設計評價體系,這是轉變學生的普通話學習態(tài)度,強化普通話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很多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目的在于是獲得證書,這種狹隘的思想限制了普通話教學的開展,學生的思維也被牢牢桎梏,只知模仿照抄,不會靈活變通,那么學生在就業(yè)和工作時也會遇到重重阻礙。實際上普通話的學習重在運用,唯有經常的使用才會融會貫通,因此高職院校設計的評價體系應分為多個階段,包含優(yōu)、良、中、合格、不合格五個層次,評價內容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各類考試中的成績,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勵他們在普通話的學習道路上不斷前行。
3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存在著種種不足,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普遍偏低,不能滿足企業(yè)的崗位需求,給學生的就業(yè)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為了轉變這一現狀,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對普通話教學的重視程度,打造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致力于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充分激發(fā)出來,從而保持學生在普通話學習上的濃厚興趣,為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的穩(wěn)定、高效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李瑩.普通話教學高效教法之探討[J].校園英語,2015(15).
[2]郭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普通話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研究[J].視聽,2015(11).
[8]黃雙.關于職業(yè)學院普通話口語教學思路的探析[J].好家長,2017(30).
作者簡介
劉青(1982-),女,漢族,湖南省長沙市人。現供職于長沙職業(yè)技術學院(中二職稱)。研究方向為播音主持
作者單位
長沙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南省長沙市 4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