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格式】高晶.基于從眾心理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探討[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7,41(6):42-44.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7.06.010
摘要:“從眾”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常常見到。在高校圖書館中,從眾心理所產生的從眾現象也隨處可見。本文首先對從眾心理和從眾行為進行介紹,并分析從眾心理的積極正效應和消極負效應在圖書館中產生的影響,進而探索出新方法,以達到圖書館為學生服務的目標。
關鍵詞:從眾心理;圖書館;正負效應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7)06-0042-03
Discussion on the Services in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onformity Mentality
GAO J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 China)
Abstract: “Conformity” phenomena can be seen frequently in daily life. In the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formity phenomena resulting from conformity mentality can be seen everywhere. This article firstly introduced the conformity mentality and conformity behavio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in the libraries caused by 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conformity mentality, and then explored new methods to realize the libraries goal of serving students.
Key words: conformity mentality; librari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大學生盧虹任3年買了2682冊圖書,把寢室變成了小型“圖書館”[1];云南師范大學的李詩白在寢室堆放了5000多冊圖書[2],初衷僅是為了滿足閱讀的愛好,方便自己閱讀,但是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其他同學也紛紛效仿,開始了讀書,并愛上了閱讀。其實,在高校圖書館經??匆姟皩嬍壹w考研”“班級集體學習”的現象,他們的共性之一就是群體性。這種群體性是從眾心理的積極正效應在發(fā)揮著強大的作用,也因此,它的威力不可小覷。比如,在2017年高考中,山東省莒縣的“學霸班”40名學生的分數全部超過600分,全部考入“985”高校[3];四川大學某學霸寢室收到16份錄取通知書,分“搶”5名學生[4]。但是,從眾心理利用失當也會產生消極的負效應,一人作弊,一部分思想意識薄弱的大學生受其“傳染”,這樣不假思索的盲目從眾行為,雖可偶爾蒙混過關,但最終在大學里一無所成、害人
作者簡介:高晶,2016級圖書館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 E-mail: ligaoyongxin@163.com
害己。還有校園貸、“裸條”貸款等社會不良網絡借貸毒瘤,一直在殘害著大學生的心理甚至生命,這都是從眾心理消極作用所引發(fā)的表現。
1 從眾心理的概念
埃利奧特·阿倫森是美國當代杰出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他是這樣解釋從眾心理的,“由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真實的或是臆想的壓力所引起的人的行為和觀點的變化”[5]。1951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 1907-1996年)做過一個關于從眾心理的實驗,用實驗數據來進一步闡述從眾心理可怕的影響力。實驗材料用1對卡片,左邊的卡片上有1條豎線,右邊的卡片上有3條不同長度的線段,但其中有1條豎線和左邊卡片上的豎線是一樣長的,被試者要求回答的問題很簡單,只要辨認出哪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就算完成回答。實驗共進行了18輪。第一輪實驗開始,被試者在互不影響對方的情況下,基本都能做出正確答案,前兩輪的實驗正確率達到99%。從第三輪實驗開始,根據實驗的需要,會有一部分人故意做出錯誤的判斷,當被試者看見這些人的答案時,明顯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有誤,直到18輪實驗結束,平均有33%的被試者放棄了自己原來的正確判斷而順從了群體的錯誤判斷,有75%的人至少做出過一次錯誤答案。由實驗可推論出,從眾心理的選擇與群體選擇有關。從眾心理是人類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
2 避免大學生在高校圖書館發(fā)生從眾心理的負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Carl Ranson Rogers, 1902-1987年)曾經指出,“青年的從眾行為很可能是他們在自己的需要被接受與保留其個性兩者之間的一種妥協(xié)。盡管他們相信保持個性很重要,但同時也感到為了受歡迎而與同伴保持一致是必要的”[6]。從眾心理有著廣泛的社會普遍性,有著廣大的群眾基礎。大學生正處于全面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期,意識能力較弱,判斷性較差,獨立性略有不足,很容易受他人言論與行為的蠱惑,做出與自我認知相違背的判斷[7]。高校大學生比個性、比排場、比闊氣的風氣日趨嚴重,從眾心理明顯,但是其消費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產生了校園毒瘤“校園貸”。校園貸只是從眾心理的一個現象,從眾心理的表現比比皆是,比如,擇業(yè)從眾、專業(yè)從眾等都是從眾心理在發(fā)揮作用。從眾心理往往是缺乏理性思考的一種表現。endprint
而從眾心理的負效應在高校圖書館也有著強大的傳播作用。當今社會,藏書量已不再是衡量圖書館的唯一標準[8]。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基本都是在校大學生,他們思維活躍,對事物的解讀有片面性,從眾心理嚴重,容易受到不良行為的傳染,比較常見的有,亂涂亂畫亂寫,污損撕毀圖書,偷取盜竊圖書等不良行為;還有一些大學生對圖書館的規(guī)章制度視而不見,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在圖書館不關閉手機等通訊設備,旁若無人地接打電話,隨意大聲講話、聊天,更有學生甚至吸煙打鬧,惡語傷人等;還有行為散漫,衣著不得體進入圖書館;占位情況相當嚴重,圖書嚴重超期不歸;還有少數學生與圖書館工作人員直接發(fā)生沖突等問題。
大學生容易受從眾心理的影響,“剽竊”錯誤的不良行為。為了防止不良行為的大規(guī)模發(fā)生,圖書館工作人員首先應該秉承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度負責的精神,時時關注圖書館學生的行為,對于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勸阻和制止,防微杜漸,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以免不良行為的擴散。第二,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發(fā)揮其專業(yè)精神,在尊重讀者權益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耐心的解釋和說服教育,防止抵觸情緒的產生,有效遏制不良負效應。第三,針對蓄意破壞行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應盡可能早發(fā)現其不良勢頭,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制止。如若破壞行為已經發(fā)生,則在說服教育的同時應按相關規(guī)定嚴厲處罰,把從眾心理的負面行為消滅在可控范圍內,維護圖書館自身利益和廣大學生的權益。第四,圖書館應抓住有利時機,在新生開學初期進行圖書館有關規(guī)章制度的學習和教育,把圖書館館員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傳達到每一名學生中。強調愛護圖書和遵守紀律,把保持圖書館良好學習氛圍的重要性也同樣傳達給每一位同學。免費發(fā)放大學生手冊,改變大多數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和行為,盡快營造出良性的文化氛圍。另外,通過運用心理暗示法,制止消極從眾行為。在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角色期待”“興趣誘變”等方法,達到制止大學生消極從眾的目的[9]。
3 正確把握從眾心理在高校圖書館的正效應
為了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高校圖書館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把握從眾心理的積極正效應,改變大學生自身的消極從眾,因材施教,適時引導,促使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價值最大化。高校圖書館的圖書借閱服務、多媒體閱覽服務、電子文獻下載等服務,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和諧進取的教育環(huán)境,同時也應鼓勵大學生積極從眾,由個體影響群體,繼而影響更多的個體[10],促使更多的大學生“融入主流、順應潮流”,逐步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圖書館文化環(huán)境。高校圖書館只有正確認識學生的積極從眾心理,有效擴大“從眾規(guī)?!?,才能為高校大學生從眾心理的正面效應的傳播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發(fā)揮從眾心理的正效應,把從眾的正效應傳遞給每一位學生,以形成正確導向的文化氛圍,感染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有學者認為,“圖書館宣傳是指能影響圖書館形象及效能發(fā)揮的一切信息傳播”[11]。具有客觀的存在性、群體性和時代性的特點,有著明顯的現實意義。學校應該積極利用從眾心理的正效應,發(fā)布正面信息和權威信息,利用從眾心理加快其傳播速度,提升影響力,力求得到大學生的關注與效仿。
高校圖書館應從以下2個方面進一步改善。一方面,組織名人演講,用名人的勵志故事激勵學生學習與效仿。在專業(yè)領域范圍內,為了達到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專業(yè)興趣的目的,聘請國際知名專家、國內著名學者做研究報告,使學生在折服于大師風范的同時,也能找到對專業(yè)領域的信心與目標,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動力,確立人生目標,并為其奮斗。圖書館還應該建立正確健康的輿論導向,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是他人行為的示范,既能反映高校對學生個體的立場觀點和要求,又能將這些要求融入示范者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言行中,這無疑為大學生選擇人生發(fā)展方向提供了有效的參照坐標[12]。把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和遵守圖書館紀律的學生,在宣傳欄中加以提倡表揚,利用從眾心理的正效應積極感染學生,使大學生的行為導向一直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
另一方面,為了加強在校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應該多組織集體活動,加強校園道德文化建設,使同學在集體中充分感受到強大的凝聚力,創(chuàng)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為了取得學生的認同感,發(fā)揮出從眾的正效應,營造出健康的文化氛圍,在利用圖書館建設校園環(huán)境這一功能的時候,要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把從眾的正效應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使大學生能夠主動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形成優(yōu)秀學生的從眾行為的心理趨向,并明確自己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形成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在心理上達到較成熟較高層次的境界。
4 小結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既有消極方面,又有積極方面。從眾心理也如此,消極與積極并存。圖書館作為高校重要的組成部門,是學生的第二講堂,是學生學習的好幫手,進步的催化劑。優(yōu)秀的圖書館應該像企業(yè)文化一樣,有著振奮人心的作用。因此,圖書館要深入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正確引導大學生從眾心理,有效克服從眾心理負效應所帶來的問題,努力發(fā)揮從眾心理正效應的作用,把高校圖書館變成學生心目中不可撼動的“精神燈塔”。
參考文獻
[1] 高樺文.大學生3年買2682本書 鋪滿樓道建“宿舍圖書館”[N].三晉都市報,2015-11-17(001).
[2] 趙鵬.云南師范大學現學霸寢室:堆放5000本書籍[EB/OL].(2015-12-28)[2017-07-01].http://news.china.com/social/pic/11142797/20151228/21025174.html.
[3] 彭彥偉.莒縣一中出了個“學霸班”:全班40人,高考成績均超600分[N].齊魯晚報,2017-07-27(004).
[4] 李寰.川大學霸寢室:16份名校通知書搶著錄5個男生[N].華西都市報,2016-05-17(001).
[5] 埃利奧特·阿倫森.社會性動物[M].鄭日昌,張珠江,王利群,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19-34.
[6] 方鴻志,朱玲.從大學生的從眾心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4.
[7] 趙玲,張靜.微博用戶的從眾行為特性與影響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13(9):60-64.
[8] 黎意慧.談高校圖書館的讀者宣傳工作[J].大眾科技,2008(11):182, 170.
[9] 曾莉,韓之路.大學生從眾心理的負效應分析及引導[J].中華文化論壇,2008(S1):131-132
[10] 張娜.通過研究讀者心理做好讀者服務工作[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1,21(20):69-71.
[11] 郭驤,王連明.從眾心理在高校及圖書館建設和管理中的應用[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0,28(2):12-14.
[12] 尹素娥.淺談從眾心理與高校圖書館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 2006,16(17):44-45.
(收稿日期:2017-07-25)
(修回日期:2017-08-04;編輯: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