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師說》教育思想淺析
張文財牛一嵐
牛一嵐(1991-),男,漢族,山西,碩士研究生,法學,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江西南昌330013)
《師說》是一篇闡述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重要作用,學生跟從教師學習的必要性,依據何種原則選擇教師的論說文?!稁熣f》行文簡練,深入淺出,在當時駢文盛行,內容空洞的浮華文風下,展現(xiàn)出了韓愈勇于斗爭,堅持文以載道的時代追求,提倡尊師重道,求真求實的治學問道精神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較大意義。
韓愈;《師說》;師道;教育思想
1.1 魏晉以來門第觀念仍然濃厚,科舉選拔制度較難公平
魏晉以來實行的選士制度在唐代依然有所沿襲,寒門學子在科舉制帶之外很難獲得較多的發(fā)展機會。韓愈在貞元二年到長安赴試,由于沒有門第庇護,三試不中。后經多處請托、行卷,聲名鵲起,于貞元八年始中進士。應吏部試,又三次不中。貞元十一年,三次上書宰相,也希得薦舉。貞元十七年秋冬季,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職。出身權貴家族子弟可進弘文館、崇文館、國子學,且無論學業(yè)能力水平如何,都可入仕為官。普通百姓子弟社會晉升通道狹窄,選拔制度弊病較多。
1.2 中唐文壇駢文依舊興盛浮華,難以經世致用
自南北朝以來,文壇駢文盛行,流于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寫作形式,華麗不實,浮夸空洞。西魏蘇綽曾仿《尚書》作《大誥》,倡議商、周古文來革新文風。隋文帝時亦下詔制止“文表華艷”,李諤曾上書請革文華,均未能改變當時文風。唐朝初期文壇,駢文占據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文壇虛浮風氣深重,文多卻無物,流于形式,難以濟世興邦,推動社會進步,浮華文風一定程度影響了社會風氣。
1.3 深受門第觀念影響,社會“恥學于師”的風氣較重
魏晉以來,門第制度十分森嚴,包括高門和寒門,深重的門第觀念極大影響了社會積極從師學習的風氣,韓愈《學記》撰文的背景,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可以看到:“從魏、晉以來,人們更不去拜老師。當今之世,便不曾聽說有誰要作別人的老師,有這種想法,人們便總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認為他是個狂人。韓愈不顧世俗,頂著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輩學生,寫了《師說》 這篇文章,并提出了態(tài)度端正地做老師。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為怪事,紛紛咒罵,指手畫腳地污蔑誹謗。韓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聲,在長安居住時,連飯都來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開別人的誹謗而東去任洛陽令了,這樣的情形,已經發(fā)生不止一次了?!睆亩梢婍n愈勇于斗爭,提倡師道,有很強的時代革新意義。
1.4 中唐社會危機加重,佛、道興盛,儒學冷落,韓愈努力推動儒學復興
在中唐時期,統(tǒng)治危機日益加重,地方勢力割據,威脅統(tǒng)治的狀況逐漸增多.在安史之亂之后,社會生產力水平下降,部分物資短缺,朝吏懶散昏庸,社會政治腐?。兏镫y以推動。同時,佛教道教勢力日漸強盛,社會信佛風氣彌漫.韓愈提出要結合社會現(xiàn)實,解決實際問題,以圣人之志對待天下,希望用先王之道來徹底改變當時的社會風氣.韓愈提出要重新振興儒學,確立正統(tǒng),提出道統(tǒng)一說,極力提倡古文運動。
2.1 論述教師存在的必要性和職能作用
文章開篇直入主題,“古之學者必有師”,文首“古之”二字,既強調古人倡樹師道,又針對現(xiàn)實,借古諷今。必有師,說明作者對于老師的敬重,接著從正面論述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受業(yè)解惑,簡潔精準的指出了教師最核心的能力素質,“解惑”說明教師存在的必然,如果疑惑不解就會永遠疑惑,此處反證強化了師道存在的必要性。提出“傳道”表明了作者認為有道無道才是作為教師的基礎,一改流行的門第出身,貴賤長幼的世俗風氣,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實屬難能可貴,開篇觀點,旗幟鮮明,簡練有力,論述合理,為下文展開做好鋪墊。
2.2 批判不重師道的錯誤態(tài)度以及恥于從師的社會風氣
《師說》通過三個方面去論述不重師道的錯誤態(tài)度以及恥于從師的社會風氣的危害。首先,古之圣人依然向人求知問道,今人卻恥于向別人學習請教,側面說明賢者和庸人的區(qū)別。其次,舉例子擇師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指出“小學而大遺”的荒謬結論;最后,文章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作對比,大力批判當時社會上輕視師道的不良風氣。
文章中用孔子為例,舉出古代圣人重視師道的事跡,更進一步支持了作者提出的從師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觀點。文章提出“圣人無常師”的論斷,與前面“古之學者必有師”前后照應,并且更進一步,由學者推進到圣人”,由必有師推進到無常師。封建文化中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至圣先師,地位至高,舉孔子為例就更有說服力。
《師說》一文寫作上直率大膽,行文氣勢磅礴,文筆簡潔,論述透徹,結合時代分析,《師說》對當時的社會問題做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師說》全文都在傳遞著一個思想:尊崇師道,從師學習是重要的,這是文章的主旨,盡管作者在寫作時有一定的社會理想訴求,但是仍然不能忽視這一立意的獨立性和正確性?!稁熣f》所表達出的求真求實,不論門第,積極向學,尊師重道等思想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較大的價值,值得思考。
[1] 易思平. 韓愈《師說》儒佛道三教思想交融探微[J]. 社科縱橫,2011,26(07):90-92.
[2] 呂正惠. 韓愈《師說》在文化史上的意義[J]. 文學與文化,2011,(01):15-24.
[3] 王麗英. “百代文宗”韓愈《師說》中的教育思想[J]. 蘭臺世界,2013,(18):115-116.
[4] 陸敏珍. 論韓愈《師說》與中唐師道運動[J]. 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9,(01):137-143.
張文財(1988-),男,漢族,山東,碩士研究生,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