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
未來是什么?這個需要用時間去衡量的命題似乎一直都沒有定論,不過以我們目前的認知,時間是沒有維度的,也無法去測量,于是未來變成了非理性的設想。但是人們并不甘心于把所有的明天都當做驚喜,從某些維度可以探討未來的軌跡,比如設計和科技,尤其當你駕駛一輛超越已知的全新A8L,在有2000年歷史的古城里游蕩,真的會產生穿越的錯覺。
任何事物都會對周圍的環(huán)境產生影響,反之,環(huán)境也會對事物的認知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在瓦倫西亞,無論是慵懶的陽光還是古老的教堂,都讓眼前這款奧迪的旗艦產品更加與眾不同。
豪華車市場,向來就不是靠時間取勝的
又說到了時間,不過對于奧迪A8這個級別的市場,時間不是決定性因素,盡管寶馬7系2年前就完成了換代,盡管奔馳S已經迎來了中期改款,對手的出招在其他級別市場中顯得格外重要,但是在豪華車市場里,如何推出一款流傳更久,前瞻性更高的產品,才是真正困難的事兒。
現在大家比較愛用定義這個詞,比如寶馬定義了運動,奔馳定義了豪華,那新的奧迪A8L可以說定義了未來,這個詞要比科技更加高大上,也容易延展,不論如何,這次奧迪A8L展現出來的硬實力確實讓我們對未來的汽車有了更多的期許。
全新設計語言的代表
第四代奧迪A8L在設計上第一次踐行了奧迪全新的設計語言,與上一任設計總監(jiān)席爾瓦不同,信任設計總監(jiān)萊馳特用了更少的線條來雕刻這款旗艦車型。車頭整體的比例也更加橫向,減少了縱向的空間感,包括那個著名的“大嘴”,也變成了六邊形,倒梯形的前大燈和霧燈組合,這些元素決定了整車的線條走向,也決定了新奧迪A8L的整體風格。
3128mm的軸距帶來了側面的難題,過多的直線條會讓整體效果更加扁平,缺乏豪華車的氣質,好在奧迪用腰線的變化彌補了這個問題,在前后輪眉處增加了腰線的層次感,同時C柱后面延長了一部分空間,整個車廂部分就600Nm,0-100km/h加速控制在6秒以內,整體的駕駛感受會讓你忘記了發(fā)動機的屬性,而更專注于駕駛本身,奧迪對于這個級別的車型會過濾到一些本來就不鮮明的動力特性,不激進但足夠用,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感覺不像駕駛一款5米多長的龐然大物,靈動又不失穩(wěn)重。Quattro全時四輪驅動系統(tǒng)是這款全新奧迪旗艦車型的標準配置。 在正常駕駛條件下,其自鎖中央差速器會以40:60的比例在前后橋之間分配扭矩。如果車輪有可能打滑,它就會將大部分驅動扭矩傳輸到牽引力更佳的車橋。前輪最高可獲得70%的扭矩,后輪最高可獲得85%的扭矩。
更加智慧的懸架和聰明的轉向
作為一項標準配置,所有的A8車型都帶有受控阻尼的自適應空氣懸掛。有舒適、自動和動態(tài)三種模式,還有單獨的抬升模式用于崎嶇路面。當車速達到或超過120km/h時,車身就會自動低20mm,以優(yōu)化空氣動力學性能。自適應空氣懸掛已經給A8提供了廣泛的操作特性,從平穩(wěn)舒適的乘坐體驗到運動的操控性。如果配備奧迪AI主動懸掛,駕駛體驗還會更加暢快淋漓。作為一個完全主動的機電懸掛系統(tǒng),它可以根據駕駛員的意圖和駕駛狀況,對每個車輪分別施加或釋放壓力。機電執(zhí)行器會主動利用并優(yōu)化調節(jié)車身運動和阻尼。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你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和自信通過西班牙并不完美的鄉(xiāng)間公路,它既能實現豪華轎車的柔和行駛,也能帶來跑車的動態(tài)駕駛體驗。
在超過25km/h的車速下,如果即將發(fā)生側面碰撞,系統(tǒng)會將面對撞擊一側的車身瞬間抬高最多80mm,讓撞過來的車輛撞上位置較低、更耐撞的車身區(qū)域,作用在乘員上的載荷(尤其是胸部和腹部)可以降低高達50%。
因為加長了車身,全新奧迪A8首次引入動態(tài)四輪轉向。允許前橋和后橋上的轉向角度各自單獨設置,在低速時,后輪在與前輪相反的方向上轉動多達5°,這不僅有利于操控和駛過急彎,而且還將轉彎半徑減少約一米,很難想象這樣它擁有不到12米的轉彎半徑。
對于奧迪A8L這樣亮點太多的車型,很難一次把它講清楚。從感性角度看,全新的A8L將未來的時間進一步拉近,從理性的角度說,無論在自動駕駛或者人機互聯的領域,奧迪用一個相對完美的作品給對手以明確的信號,其實豪華有很多種解讀,舒適和運動都只是現在的理解,對于未來的描述,沒有人能比奧迪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