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鏵,李 靜,次旦扎西,孟陽磊,于澤明,亢素素,白瑪多吉,任海龍
(西藏大學醫(yī)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強日光紫外線照射地區(qū)大學生皮膚防曬認知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
鐘 鏵,李 靜,次旦扎西,孟陽磊,于澤明,亢素素,白瑪多吉,任海龍
(西藏大學醫(yī)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目的 了解強日光紫外線照射地區(qū)大學生皮膚防曬認知情況,為開展日光紫外線防護知識宣講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以拉薩市自愿參加調(diào)查的全日制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19.81±1.10)歲。收回有效問卷356份,對數(shù)據(jù)進行頻率描述和卡方檢驗處理。結(jié)果 男性對是否有必要使用防曬品主要持否定態(tài)度,而女性主要持肯定態(tài)度,兩者間存在顯著性差異(χ2=60.305,P<0.01)。超過70%的被調(diào)查者對防曬系數(shù)和防護等級PA值的含義并不了解。在防曬方法中,不同性別和民族學生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均P<0.05),男性和藏族學生選擇“防曬霜+戴帽”的居多(19.6%,32.4%),女性和漢族學生多選擇“防曬霜+遮陽傘”(19.5%,15.3%)。結(jié)論 大學生對日光紫外線引起的皮膚危害認識不足,防護行為存在誤區(qū),需加強日光紫外線防曬知識教育。
紫外線;防曬;藏族學生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首府拉薩市全年日照時間長達2 980小時[1]。由于空氣稀薄,大氣層對紫外線(Ultraviolet Radiation,UVR)吸收較少,致使西藏成為我國日光UVR暴露最多的地區(qū)[2]。研究證實,UVR中的中波紫外線(Ultraviolet B,UVB)和長波紫外線(Ultraviolet A,UVA)與皮膚損傷密切相關(guān)[3]。大學生進行戶外運動較頻繁,曬傷發(fā)生率較高[4]。以往關(guān)于皮膚防曬認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區(qū)[5]或云貴高原[6],對青藏高原人群雖有報道,但主要為部隊官兵[7],缺乏對大學生人群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因此,本文調(diào)查西藏地區(qū)大學生皮膚防護認知狀況,為開展日光紫外線防護知識宣講提供參考依據(jù)。
本研究根據(jù)知情同意原則,以拉薩市自愿參加的全日制大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年齡18~24歲,平均(19.81±1.10)歲。發(fā)放并回收問卷382份,其中有效問卷356份,有效率93.2%。共調(diào)查男性178人,女性178人;藏族192人,漢族164人。
調(diào)查問卷依據(jù)文獻[8]進行編制,并結(jié)合西藏地區(qū)特點對被調(diào)查者的一般情況信息進行調(diào)整?,F(xiàn)場發(fā)放問卷并收回。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一般情況(年齡、性別、民族等)、防護態(tài)度、防護知識和防護措施。調(diào)查時間為2016年6月1日至8月31日。
數(shù)據(jù)利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軟件處理,統(tǒng)計描述主要用頻率表示,統(tǒng)計推斷采用χ2檢驗,顯著性設(shè)定為0.05(雙側(cè))。
對是否有必要使用防曬品,男性主要持否定態(tài)度,而女性主要持肯定態(tài)度,兩者間存在顯著性差異(χ2=60.305,P<0.01),而不同民族學生間回答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對于近期使用防曬護膚品情況和僅室外才有必要防曬等問題,不同性別和民族學生回答差異有顯著性(均P<0.05);對冬季也應(yīng)防曬和室內(nèi)也應(yīng)防曬問題的回答,不同性別學生間差異有顯著性(均P<0.05),不同民族學生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 1)。
在防曬態(tài)度方面,男性有91人(51.1%)對防曬持無所謂態(tài)度,39人(21.9%)覺得防曬是費錢的事情,“覺得防曬很重要”和“喜歡黝黑膚色”的均有24人(13.5%);女性有70人(39.3%)覺得防曬很重要,69人(38.8%)對防曬持無所謂態(tài)度,32人(18.0%)覺得防曬是費錢的事情,7人(3.9%)喜歡黝黑膚色。不同性別學生防曬態(tài)度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35.045,P<0.01)。藏族學生中有82人(42.7%)對防曬持無所謂態(tài)度,54人(28.1%)覺得防曬很重要,38人(19.8%)覺得防曬是費錢的事情,18人(9.4%)喜歡黝黑膚色;漢族學生中有78人(47.6%)對防曬持無所謂態(tài)度,40人(24.4%)覺得防曬很重要,33人(20.1%)覺得防曬是費錢的事情,13人(7.9%)喜歡黝黑膚色。不同民族學生間防曬態(tài)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在對曬黑的態(tài)度方面,男性有71人(39.9%)對此不關(guān)注,40人(22.5%)覺得曬黑不漂亮,35人(19.7%)認為曬黑可以顯得健美,32人(18.0%)認為曬黑有益健康;女性有84人(47.2%)覺得曬黑不漂亮,46人(25.8%)對此不關(guān)注,29人(16.3%)認為曬黑有益健康,19人(10.7%)認為曬黑可以顯得健美。不同性別學生認識有顯著性差異(χ2=25.843,P<0.01)。藏族學生中有67人(34.9%)對此不關(guān)注,51人(26.6%)覺得曬黑不漂亮,46人(24.0%)認為曬黑有益健康,28人(14.6%)認為曬黑可以顯得健美;漢族學生中有73人(44.5%)覺得曬黑不漂亮,50人(30.5%)對此不關(guān)注,26人(15.9%)認為曬黑可以顯得健美,15人(9.1%)認為曬黑有益健康。不同民族學生認識有顯著性差異(χ2=20.124,P<0.01)。
對于防曬知識,不同性別和民族學生了解率差異有顯著性(均P>0.05)。對于紫外線的危害,不同性別學生了解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漢族學生了解人數(shù)多于藏族學生(χ2=4.956,P<0.05)。對于紫外線可致皮膚光老化知識,不同性別學生的認知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藏族學生(47.9%)相比漢族學生(37.2%)對此更不了解(χ2=4.149,P<0.05)。對于紫外線可致皮膚腫瘤的認知,女性不了解人數(shù)(46.1%)較男性(34.3%)多,藏族學生不了解人數(shù)(52.6%)較漢族(25.6%)多。有超過70%的被調(diào)查者對防曬系數(shù)和防護等級PA值的含義并不了解(見表2)。本研究還顯示,有7.3%的男性和12.4%的女性、8.9%的藏族和11.0%的漢族學生存在防曬護膚品過敏現(xiàn)象。
對于防曬產(chǎn)品,47.2%的男性從不使用,38.8%的女性只在夏季使用;31.3%的藏族學生從不使用,42.1%的漢族學生只在夏季使用。在夏季烈日下,男性多選擇單一方法防曬(74.2%),而女性多選擇組合方法防曬(63.5%),兩者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χ2=51.020,P<0.01);藏族學生多選擇單一方法防曬(61.5%)、漢族學生多選擇組合方法防曬(51.8%),兩者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χ2=6.319,P<0.05)。在單一方法防曬中,不同性別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χ2=37.369,P<0.01),男性多選擇“穿長衣褲”(47.7%),其次為戴帽(26.5%)、防曬霜(18.2%)、太陽鏡(5.3%)和遮陽傘(2.3%);而女性的防曬方法主要為“防曬霜”(41.5%),其次為戴帽(21.5%)、遮陽傘(18.5%)、穿長衣褲(15.4%)和太陽鏡(3.1%)。在單一防曬方法中,不同民族學生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均以選擇“穿長衣褲”者最多,選擇“太陽鏡”者最少。在組合方法防曬中,不同性別和民族學生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男性選擇“防曬霜+戴帽”者居多(19.6%),女性多選擇“防曬霜+遮陽傘”(19.5%);藏族學生選擇“防曬霜+戴帽”者居多(32.4%),漢族學生多選擇“防曬霜+遮陽傘”(15.3%)。在選擇多個部位使用防曬霜方面,不同性別學生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以“面部+頸部+雙手”為主,而不同民族學生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χ2=54.809,P<0.01)。對于防曬霜使用部位,有25.3%的男性和3.9%的女性、17.2%的藏族學生和11.6%的漢族學生不清楚(見表3)。
表1 不同性別和民族大學生防曬態(tài)度情況[n(%)]
表2 不同性別和民族大學生防曬知識了解情況[n(%)]
表3 不同性別和民族大學生防曬產(chǎn)品使用情況[n(%)]
女性較男性更注重防曬,這與程少為等[9]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學生防曬意識由強到弱分別為:藏族女性(40.1%),漢族女性(28.7%),藏族男性(16.7%),漢族男性(12.8%)。藏族學生較漢族學生更注重日常防曬,這可能是由于漢族學生在入藏前均生活在平原地區(qū)(本研究中的漢族學生生源地主要為山東、河南、河北、陜西、山西和四川等),對高原地區(qū)的日光紫外線輻射強度并不了解。日光紫外線輻射強度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強[10],藏族學生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qū),因此更懂得日常防曬。藏族學生防曬知識知曉率較漢族學生低,這與楊皓月等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11],防曬知識知曉率方面漢族學生較少數(shù)民族學生高。在不同季節(jié)的日光紫外線防護中,學生普遍容易忽視冬季防曬。由于冬季臭氧量下降[12],人體皮膚更容易受到日光紫外線的照射,因此在冬季依然要注意防曬。
日光紫外線照射可引起皮膚顏色變深[13]。不同性別學生對深膚色的認識不同,受傳統(tǒng)觀念“一白遮百丑”的影響,多數(shù)女性(47.2%)覺得曬黑不漂亮,而男性(39.9%)則對曬黑表示無所謂。李艷等[14]的研究顯示,男性膚色較女性膚色黑。Baumann[15]對不同人種的研究也顯示,白人女性膚色白皙度比男性高15.2%,黑人女性膚色白皙度比男性高11.1%。同樣,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男性更偏愛膚色較白的女性,而女性更偏愛膚色較深的男性[16]。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防護措施上男性不使用防曬產(chǎn)品者占多數(shù),而女性只在夏季使用者占多數(shù)(38.8%)。大部分學生對室內(nèi)防曬認識不足,87.6%的男性和69.7%的女性認為室內(nèi)無需防曬。由于UVA照射強度受季節(jié)影響不大,較UVB有更強的穿透力,可對皮膚真皮結(jié)締組織產(chǎn)生持久性影響[17],因此室內(nèi)也應(yīng)注意皮膚防曬。藏族學生(25.0%)較漢族學生(17.1%)更加注重室內(nèi)防曬,這或許與其生活環(huán)境有關(guān),因為傳統(tǒng)藏式民居在窗戶設(shè)計上常采用開口較小、進深較大的造型,以達到使建筑隔絕日光紫外線的照射和保溫的目的[18]。
本次調(diào)查的大學生皮膚防曬認知整體水平較差,對于日光紫外線照射對皮膚造成的危害認識不足,且防曬行為存在一定誤區(qū)。今后還需在該地區(qū)加大相關(guān)知識宣講和行為引導(dǎo)力度,以減少高原地區(qū)由日光引發(fā)的系列皮膚病。
[1]周長艷,楊秀海,旦增頓珠,等.“日光城”拉薩日照時數(shù)的變化特征[J].資源科學,2008,30(7):1100-1104.
[2]華維,董一平,范廣洲.青藏高原年日照時數(shù)變化的時空特征[J].山地學報,2010,28(1):21-30.
[3]Chang N B,Rui F,Gao Z,et al.Skin cancer incidence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ultraviolet-B radiation history[J].Int J Hyg Envir Heal,2010,213(5):359-368.
[4]馬少吟,程軍平,梁慕蘭,等.廣州大學生對日曬防護的認知情況調(diào)查[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0,43(4):281-283.
[5]周華,朱惠剛,張振農(nóng).大學生防曬情況及防曬化妝品的效果研究[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1998(6):247-250.
[6]楊茜,田景玉,楊景,等.貴州西部高原5278例紫外線致病知識和防曬方式調(diào)查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3):238-240.
[7]肖青林,常開齊,劉蘇辰,等.高原紫外線輻射對執(zhí)勤官兵皮膚損傷的調(diào)查[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8,41(4):211-213.
[8]楊皓月.烏魯木齊地區(qū)人群面部皮膚老化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
[9]程少為,劉方,曹梅,等.北京地區(qū)人群對防曬霜的認知及使用情況[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22(9):566-569.
[10]余志康,孫根年,馮慶,等.青藏高原旅游氣候舒適性與氣候風險的時空動態(tài)分析[J].資源科學,2014,36(11):2327-2336.
[11]楊皓月,楊珊,許麗莉,等.維族和漢族女性對紫外線危害的認知水平和皮膚防護現(xiàn)狀調(diào)查[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3(5):262-265.
[12]周順武,楊雙艷,張例禾,等.近30年青藏高原臭氧總量虧損的可能原因及其與對流層頂高度的聯(lián)系[J].高原氣象,2012,31(6):1471-1478.
[13]陳旭,孔佩慧.中國女性季節(jié)性膚色加深:上海女性日常防曬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47(10):765-766.
[14]李艷,李利,蔣小月,等.皮膚顏色和部位、年齡及性別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雜志,2005,14(5):624-626.
[15]Baumann S.The moral underpinnings of beauty:A meaning-based explanation for light and dark complexions in advertising[J].Poetics,2008,36(1):2-23.
[16]Stephens D P,F(xiàn)ernandez P.The Role of Skin Color on Hispanic Women’s Perceptions of Attractiveness[J].Hisp J Behav Sci,2012,34(1):77-94.
[17]Battie C,Bernerd F,Moyal D,等.UVA在日光誘導(dǎo)皮膚生物學變化中的重要作用[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1,44(5):371-375.
[18]孫賀江,冷木吉.甘南農(nóng)區(qū)藏式傳統(tǒng)民居熱環(huán)境[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4,36(5):29-36.
G479
A
1671-1246(2017)23-0098-03
注:本文系中華醫(yī)學會-薇姿項目(V2014100601);中華醫(yī)學會-歐萊雅項目(S2016131416);2016年西藏自治區(qū)高校青年教師創(chuàng)新支持計劃項目(QCZ2016-14);自治區(qū)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15QCX059);西藏大學珠峰學者人才發(fā)展支持計劃資助項目(20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