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試析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策略
劉 洋
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能夠打破定性思維,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推斷,完成批判性的閱讀。大學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根據(jù)批判性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合理設計課堂教學,重視在教學中運用引導式問題與討論式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 批判性思維 培養(yǎng) 策略
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主要由二元論、多元論、相對性和信奉相對主義這四個階段構成。二元論階段,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是以對與錯簡單劃分的,不會考慮其它可能性,學習的目的就在于尋找唯一的正確答案。多元論階段時,學生對于事物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有了一定的認知,對于每個問題的答案也不再局限于唯一正確性與標準性,而是認同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見解。相對性階段,學生會分析多方證據(jù),并對證據(jù)的有效性和有效程度進行區(qū)分,總結知識形成的背景。信奉相對主義階段時,學生會摒棄事物的絕對性這一認識,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答案的認知發(fā)展為“合乎邏輯和適合自身要求”。具體到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基于此思維發(fā)展歷程開展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教學。第一,要對文章中的一些細節(jié)題進行回答,如句義、詞義、連接詞等。第二,要對文章中的論點進行識別,總結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并對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支撐性論據(jù)進行提煉與總結,可以通過列提綱、釋句義、段落連接方法、寫作手法、總結全文論點等完成這一階段的教學。第三,引導學生對文章開展批判性閱讀,基于對原文的充分理解,引導學生評估文章,對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論據(jù)與論點之間的支持程度進行分析,對于句子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并權衡論據(jù),并以此判斷作者是否存在一定的偏見。第四,對文章中的潛在觀點進行分析,構建質疑與假設教學模塊。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有目的性與一定難度的,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合理的設計,使各個階段的教學能夠目標明確,學生能夠有相應的收獲與提高。在閱讀前,教師要給學生分配預習任務和材料準備任務,讓學生圍繞閱讀材料的題目或者插圖開展頭腦風暴練習,搜集相應的背景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激發(fā)學生對于文章話題的興趣與求知欲,做好充分的準備進入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掌握好閱讀節(jié)奏,注意閱讀的暫停,讓學生能夠根據(jù)上文內容想象并推測下文內容,并構建關于文章內容推進的想法,之后再繼續(xù)進行閱讀,以檢驗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學生在之后的閱讀中,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與文章結論進行對比,對兩種想法的不同之處進行分析,從而對文章中的論點與論據(jù)展開質疑與討論,在分析、解釋與推論中,完成自我校對與批判性學習。在教學中,一些yes-no、how、multiple choice、fill in the blanks或者推斷性等類型的問題設計,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把握作者論點、寫作目的及寫作態(tài)度等,并在自主推斷與文章結論的對比、分析與質疑等批判性思維活動中,加深對文章論點、論據(jù)、邏輯關系的理解,對于文章中存在的疑難句、潛在假設、連接詞等細節(jié)有更深刻的把握。在文章閱讀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反思與拓展。對文章內容進行評論,找出文章中的問題,提出自身的看法與觀點,列出文章的提綱與摘要。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對作者在文章中的觀點進行評價,對作者在文章中的論證邏輯、描述過程的正確性與合理性進行評價,并提出質疑與新的假設,更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主題。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發(fā)揮引導作用,給予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決定與選擇權,協(xié)助學生完成整個閱讀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經(jīng)驗與自主思考主動學習知識,主動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與加工,以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思考、深入分析。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文章的標題意義、價值,各個段落與文章主題的關系,語句表達方式,寫作手法,論據(jù)的充足性與合理性等,這些方面都是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邏輯推導的有效問題,能夠幫助學生串聯(lián)好整個文章及其相關知識背景,并對文章提出自身的想法與感受。要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內容、論點、手法等進行獨立思考與分析判斷,建立符合自身要求及邏輯推導的知識結構。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與探究中,完成自我反思與自我修正。
批判性思維需要教師根據(jù)閱讀文章逐級進行引導,通過多種類型的問題引導學生完成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敢于質疑、敢于批判,并能夠從閱讀文章中根據(jù)提供的論據(jù)進行自主思考與邏輯分析,對文章論點、表達手法等進行批判性吸收與學習,逐漸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使學生成為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1]吳夏蕓.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yǎng)[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8):130~132.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
劉洋(1981-),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吉林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領域: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