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爽
摘 要 在日語教育逐漸步入國際化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已經(jīng)不適應當今重視語言交際能力以及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外語教學要求。秉承JF日語教育標準和Can-do模式理念,結(jié)合在高?;A階段日語教學中的實際,試探討將其與我國現(xiàn)有日語教學實際相結(jié)合來提高學生日語實際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可行性。
關鍵詞 JF Can-do評價體系;日語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10-0104-03
Basic Japanes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JF-do Evaluation System//CUI Shuang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adually internationalized Japanese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grammar teaching will no longer adap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es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and the language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concepts of the JF Standard and the Can-do Model, an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the basic Japanese teaching in university, this paper will try to combine the concepts with the existing Japanese teaching practice in China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Japanese, and also to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Key words JF Can-do evaluation system; Japanes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1 新時代對日語教育要求及日語人才需求趨勢
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全球化已是當今時代各行業(yè)面臨的最富變革性的課題。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對日語教育教學也提出嶄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日語教育教學應是使學習者掌握日語語言知識的過程;另一方面要求日語教育教學應是使學習者使用日語掌握社會交際的過程。與此同時,跨國企業(yè)對于人才的需求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企業(yè)對于學習日語專業(yè)的人才,不僅要求其具備流利的口語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工作中應該將語言文化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相結(jié)合,運用日語在專業(yè)領域與人溝通交流。
2 國內(nèi)高校日語教學普遍現(xiàn)狀及改革設想
我國長期的日語教學過程中存在日語教學計劃不可控、課時有限、課堂內(nèi)容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受限等諸多問題的干擾,普遍使用的是結(jié)構(gòu)分析和語句語法翻譯等方法。在日語課堂上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課堂以教師為核心,學生處于聽講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視語法以及詞匯量積累等知識的講解,忽視了用詞語境的介紹和講授,對于社會交流活動只注重外在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文化本質(zhì)的傳播,對于文化融合溝通能力以及跨國交流技巧等方面沒有加以重視。在這種語言環(huán)境下教授出的學生雖然詞匯量較大,閱讀以及翻譯等能力較好,但語言交流的實際應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日語人才的需求,使得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社會需求產(chǎn)生距離。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日語語言應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日語專業(yè)教學的終極目標難以有效實現(xiàn)。
而如今的跨國企業(yè)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走進來,跨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顯得越來越重要。日語教學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腳步,緊緊跟隨語言教學的趨勢,不斷進行自身的完善和發(fā)展,挖掘新的教學方式,不斷探索更加適合學生的方式方法,不斷吸收引進先進的文化教學模式,學習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斷提升學生跨文化的語言交流能力。
3 關于JF Can-do評價體系
JF Can-do評價體系概述 國際交流基金日語教學標準中所提出的Can-do是英文單詞“能夠做,可以做”的意思。在標準中用Can-do來表示學習者對日語的“掌握程度”,即用所學習到的日語“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因此,JF Can-do是用來判斷日語學習者運用所學到的日語能完成的活動的評價標準。
JF Can-do理論的指導意義 有了JF Can-do評價體系的標準作指導,廣大日語教學和培訓工作者可以依據(jù)此標準修改和制訂教學計劃,進而編訂教材,進一步進行課堂的教學設計。因此,此評價基準可以說對日語教學工作者以及學習者的日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適應當前日語國際能力考試的改革而適當進行的教學計劃和內(nèi)容的調(diào)整,也是日語教學適應時代發(fā)展和變化的基本要求。在教學改革和試行的過程中研究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驗證新理論、新方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實施的可行性,這些對提升日語教學整體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4 改變基礎階段日語教學現(xiàn)狀,增強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
對基礎日語課程授課內(nèi)容及授課方法的革新 目前我國開設日語專業(yè)的高校采用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傳統(tǒng)的以語法結(jié)構(gòu)為中心、以語法翻譯手段為主的教學模式,基礎課上教師多數(shù)以完成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與任務為授課的主要目標。在練習方面,教師習慣用替換練習來對學生的語法及句型進行訓練。因此,學生學到的和掌握的只是單一的書本上的知識,甚至有些院校的教材反復使用,無法體現(xiàn)新標準以及語言隨時代變化和發(fā)展的特點。在國際日語能力考試的新要求中,對于日本文化習俗提出新的要求,在考試中對文化現(xiàn)象提出新的考核標準。這種考核要求教師在教授日語知識時摒棄灌輸式的教學,對日本的文化習俗以及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進行詳細介紹,對于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要對學生重點介紹,并引導學生對其進一步理解,從而更有利于進行跨文化語言交際。endprint
對初級聽力課程授課內(nèi)容及授課方法的革新 在日語聽力課程基礎階段,每周設置的聽力課程計劃規(guī)定為三個學時,遠遠達不到語言能力測試的要求。如何在課時計劃有限的情況下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解練習欲望,而不是利用有限的課時讓學生機械地去“聽”,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聽的技巧、感受語言語境等?可以通過搜集學生興趣高的、時代性強的日本相關的視頻并截取部分播放。對于能力考試真題的聽力練習,可以采取“跟讀聽力原文→背誦聽力原文→默聽→默背”的方法練習,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樹立聽說的信心,從而靈活熟練地應對實際會話場景,切實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對日語會話課程授課內(nèi)容及授課方法的革新 會話課程在基礎階段同樣課時有限,由于學生基礎階段的語法知識還不足以滿足會話教材內(nèi)容上的要求,教師在日語會話課上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將會話教材進行精講,在授課過程中會讓學生對會話能夠全盤了解和掌握。但是,會話課不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背誦課文,這種做法已經(jīng)失去它的初衷。日語會話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能夠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更多的是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與記憶能力。
教學方式小班化 隨著初級階段課程改革體系的逐步完善,保證各類課程在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上都達到相對均衡的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課程質(zhì)量。分步驟地在專業(yè)必修課、專業(yè)限選課上推動以“小班授課、小班討論”為特征的“小班課教學”,強調(diào)對實用會話的場景練習和對學科前沿問題的討論,加大經(jīng)費投入,保證師資和助教團隊,推動課程質(zhì)量的提升。
5 以基礎日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為例,創(chuàng)建有效課堂教學效果的試想
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 《基礎日語》這本書是全國開設日語專業(yè)入門階段的通用教材,其教學目標中最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基本功,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五大基本技能,繼而全面提升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诖?,教師應該充分調(diào)動課堂積極性,不斷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合理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日語的基礎知識以及發(fā)揮語言特長,在進行日語授課時應該注重課堂實踐教學的配合,以扎實培養(yǎng)學生語言功底、全面提升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為導向。
啟發(fā)式教學的應用 教師在進行日語新知識傳授時應該注重課堂的導入部分,充分意識到課堂導入階段是整堂課程的重要部分。在進行知識導入時應該結(jié)合學生所學知識,通過學生自身的知識貯備歸納推出新的學習內(nèi)容。每節(jié)課中專業(yè)知識的講授是授課的主導內(nèi)容,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始終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出發(fā)點,由此而展開的教學設計才能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和產(chǎn)生理想的教學效果。
1)詞匯教學中的活動設計。在日語入門階段的教學中應該充分認識到詞匯量的重要性,授課時教師應該結(jié)合單詞之間的特點進行設計,如實物演示、聯(lián)想舉例、慣用表達記憶等。在進行教授的過程中要充分與學生保持交流,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最大限度學習到新知識,從而為語法和句型的講解奠定基礎。
2)語法教學中的活動設計。日語入門階段的語法教授主要由文章的段落字句進行引入,鑒于不同的語言背景及文化差異,過多、過早地側(cè)重語法知識講解,學生會產(chǎn)生理解障礙,對句型的直接應用產(chǎn)生恐懼,對語言的使用產(chǎn)生障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避免過多地強調(diào)語法的使用規(guī)則以及考試技巧,可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加強對句型本身的訓練,從而使學生更輕松熟練地將句型用于日常交際及生活中。
3)課文講解中的活動設計。在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可采用的設計活動有翻譯練習、問答練習、模擬場景訓練、會話聯(lián)想練習等。翻譯練習有助于學生對所學語法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模擬場景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問答練習和會話聯(lián)想練習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語言應用能力。
4)會話教學中的活動設計。初級階段的課程中對學生會話能力的訓練可在基礎日語課堂上和日語會話課堂上進行。在基礎日語課堂上,教材中有相應的會話課文,因此,可在教學中設計活動,如通過不同角色扮演以及模擬場景等方式。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在角色中學習到更多的文化知識,同時對詞匯以及字句等得到更進一步的加強,在角色中與實際生活相連接,更加適用于現(xiàn)實溝通交流,對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除此之外,在進行日常教學期間,應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為課堂上有良好的互動性奠定基礎。日語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充分配合,這樣才能確保教學質(zhì)量得以保證。學生在課余時間應該積極鞏固課上學習到的新知識,同時教師應該積極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只有抓住語言學習的方法與特點并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才能全面幫助他們提升語言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
6 基于JF Can-do評價體系的基礎階段日語教學改革的意義
隨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全球一體化的深化,日本和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進一步加深,日語語言生活也隨之發(fā)生巨大的改變。日語學習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作為一門學科來學習,它成為一種藝術、一種工具,一條了解日本人世界觀的途徑。因此,日語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筆者將在今后的日語教學中基于JF Can-do評價體系逐步地探求適應于時代發(fā)展與社會用人需求的日語教學方法,并將其在實踐中加以驗證,以培養(yǎng)應用型、技能型職業(yè)日語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田軍.“新日語能力測試(JLPT)”如何合理融入到高校日語教學中的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1(13):83.
[2]郭力.創(chuàng)建基礎日語課程有效課堂教學活動研究[J].學理論,2013(32):296-297.
[3]孫秀云.“Can-do”體系在日語基礎階段教學的可行性論證[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2012.
[4]陶魏青.JF標準下“Can-do模式”在提高日語專業(yè)技能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1):68-69.
[5]趙冬梅.“JF Can-do”評價體系下任務教學法的實施[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11):121-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