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于乃 靳澤宇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淺析空手道組手運動練習方法與要求①
汪于乃 靳澤宇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空手道發(fā)源于日本,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的運動項目,更是增長勢頭頗為強勁的新興項目之一。如今,對空手道感興趣并參與其中的人逐漸增多,部分人由于對空手道了解不夠深刻,對基礎訓練不甚重視,導致動作不規(guī)范,技術難以有所突破。該文從空手道組手訓練出發(fā),在結合運動訓練方法和個人項目經驗的基礎上,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歸納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對空手道運動練習進行剖析,并就訓練層面提出實用的方法和建議,爭取對空手道訓練方法的優(yōu)化略盡綿力。
空手道 組手運動 練習方法 練習要求
空手道組手,即以徒手形式,對手雙方利用踢、打、摔、拿等技術動作,按照空手道規(guī)則進行擊打、防守的對抗性運動項目,具有較高的實戰(zhàn)性和觀賞性??帐值涝谖覈鸩捷^晚,2006年以官方形式正式引入國內,現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全國試行開展的體育項目。國內的愛好者接觸比較晚,所以其訓練方法和要求在科學性上有所欠缺。
空手道是日本國技,也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武術門類之一,古稱“唐手”,源于中國傳統(tǒng)拳術,具有豐富的內涵,其后流傳至日本琉球,再而聞名于世界。古代日本由于社會變遷,階級變化,軍事戰(zhàn)亂等歷史因素,曾經實施了兵器禁用政策,嚴禁民間私藏、使用武器,這一主導因素為空手道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當中國拳法進入日本,當地人對其進行改良,衍生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武術?;趯θ毡颈緡赜薪^技的發(fā)掘,“唐手”正式更名為“空手道”。
2006年中國正式通過官方渠道將空手道引入到國內,國家體育總局在2007年3月將其列為全國試行開展的體育項目,從此帶動了該項目在全國快速的發(fā)展,目前北京、上海、廣東、安徽、河南、山西等省以及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等體育院校已經成立了專選隊,并通過不同的方法確保隊伍的建制和正常訓練。
空手道十年來在我國發(fā)展變化日益凸顯??帐值绹谊犜趪鴥葒舛既〉幂^好成績。全國各地形勢一片大好,會員單位約有140多個。民間空手道也極度吸引眼球。迄今為止,我國許多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繁華大都市以及各大體育院校如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都相繼成立了空手道專業(yè)隊,且獲得了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并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來確??帐值肋\動項目的隊伍構建與常規(guī)訓練。
空手道與常規(guī)體育項目具有共性特點,可以提高練習者的身體素質和增強體質。此外,還能培養(yǎng)人的自信,和無所畏懼的心理素質,使人動心忍性。而空手道對禮儀和禮節(jié)的規(guī)定能使練習者在學習空手道技術的同時,受到良好的禮儀約束,使人懂禮儀,講禮貌,學會尊重他人。同其他對抗格斗類一樣,練習者需具備良好的體能。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爆發(fā)力等身體素質是練習者必須具備,且需要長期增強的。組手訓練中,近距離地搏擊能使人頑強勇敢,堅守“寸止”原則使人堅忍不拔,困境中的纏斗使人冷靜思考,錘煉出良好的心理素質。
3.1 打練結合,講究“勢正招圓”
規(guī)范化的空手道動作要求,可以用四個字來簡要總結,那就是“勢正招圓”,這其中包含著該項運動的重要內涵。不管動作變化有多復雜、多樣化,始終離不開這四個字,如果練習者不能領會其內涵,便稱不上對空手道有深刻認識,也不能說自己掌握了組手動作技術要領。所以在練習空手道運動時,運練習者必須注意打練結合,調整呼吸配合。發(fā)聲同時需止息,降低人體內部的阻力,提高動作速度,集中精力,令動作更精準到位,出擊更見效果。在練習時要注重上肢、下肢、軀干、頭部的正確連貫,相互協(xié)調配合。
3.2 強調“止”,踐行“術道并重”
空手道組手有別于其他競技運動項目,其實戰(zhàn)性強,具有高攻擊力,為避免練習或比賽中出現傷亡,組手比賽十分強調“寸止”原則,規(guī)定其需嚴格遵守“寸止”賽例,即運動員必須控制力度,點到即止,不可擊傷對手。根據國際通用規(guī)則,拳頭出至對手面部約一寸處,便認為是有效擊打,可得分,不需直接接觸對手。若是擊傷對手,則會遭到判罰。因此,練習中,要注意寸止的要點,可以通過對鏡法進行自行練習寸止的點,并結合實際,做出巧妙靈活地訓練安排。
4.1 持續(xù)訓練法對注意力練習的應用
運動訓練法中的持續(xù)訓練法,普遍適用于技能主導類運動項目群各個項目中多種技術的串聯,攻防技術的局部對抗。常見的練習方法有:(1)雙人以實戰(zhàn)的距離站立,甲方伸出拳到乙方面部前五厘米的位置,乙方隨意地擺動拳頭,甲方進行閃躲,并加以防守和保護的動作。(2)雙人對立站立,互相配合,甲方拿著尺子,以自由落體的速度放開,乙方以最快的速度用手接住,以此方法練習眼力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3)在空手道訓練場館實地觀摩運動員的訓練姿勢和訓練方法,對自己的訓練進行糾正和調整,與專業(yè)運動員進行一對一指導切磋,使得自己的水平更加專業(yè)化。
4.2 間歇訓練法對腰部練習應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教練員開始強調核心力量的訓練,核心力量在提升運動員技術水平的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空手道組手的對抗中,腰部和髖關節(jié)的擰轉居多,因此,腰部需要足夠靈活有力,針對腰部練習,我們將間歇訓練法運用其中。方法有:(1)雙手緊握欄桿,腰部快速地左右、前后移動,以此練習腰部的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2)在訓練場內,助跑起跳,并在起跳過程同時緊收大腿提膝,反復訓練。(3)雙手緊握單杠,身體垂直懸在半空,腰部用力往前方收,小腿繃直,與大腿程180°,腿部與上身程90°,反復練習。(4)在田徑場內,還可以使用仰臥起坐和俯臥撐以及機械訓練來幫助腰部力量的提升。
4.3 循環(huán)訓練法對腳力練習的應用
在教學中,腳力練習是十分重要,周而復始地進行腳力練習雖然較為枯燥,卻是必不可少的。(1)使用連續(xù)快速地提沙袋方法,既可以對腳步的力量進行提高,也可以對速度進行進一步強化和提高。(2)結合競走與慢跑,對腳步的肌肉和耐力進行加強,主要對于腳踝部分的韌勁進行更為有效的提升,腳踝韌性的提升對于空手道項目各個訓練環(huán)節(jié)都有重要意義,腳部的穩(wěn)定性和韌性練習到位,站姿和動態(tài)實戰(zhàn)練習都會有不小的效果提升。
4.4 重復訓練法對速度練習的應用
重復訓練法在空手道訓練中是較為常用的訓練手法之一。重復訓練法對于空手道速度練習的應用有:(1)短時間內重復出拳,負荷時間小于30 s,出拳迅速且保證有一定力量。(2)中時間重復踢腿,負荷時間為30 s~2 min,出腿迅速且具備一定力量。(3)長時間重復練習步法組合,負荷時間為2~5 min,步法轉換盡可能地快速靈活。
5.1 結論
5.1.1 認知仍是雛形
空手道在國內是一個新興的運動項目,具有極大上升空間,很多人都不了解這項競技項目,更不知道該怎么樣去練習這項運動,隨著空手道文化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人為之所吸引,參與到其中,部分更成為了專業(yè)運動員。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人光有興趣,對基礎訓練、技戰(zhàn)術的練習并無太多理解,基礎打不穩(wěn),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
5.1.2 訓練方式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
實際上,基礎訓練扎實與否,是影響戰(zhàn)斗力強弱的重要因素。初學者應該注重基本功的練習,結合運動訓練法,有意識地練好基本功,從而引導自身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化定型。對于教練員而言,基礎訓練應著眼于練習者的實際,根據空手道組手運動的特點,遵循其規(guī)律,來制定訓練計劃,通過循序漸進的科學化指導,強化練習者的技術水平、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5.1.3 空手道的內涵不可忽視
空手道作為一門獨特的競技運動,它不同于其他運動的地方在于要適當克制自己的力量。一方面強身健體,加強練習者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培養(yǎng)練習者的身心情操。因此,多體會空手道背后的精神文化也是提高競技水平的必要課程。
5.2 建議
5.2.1 理清對空手道的認識
通過本論文中提到的練習方法和練習要求,提出建議是初學者可以使用持續(xù)訓練法對注意力練習,間歇訓練法對腰部練習,循環(huán)訓練法對腳力練習,重復訓練法對速度練習。在平時的基礎練習當中,練習者要結合注重空手道的核心理念就是姿勢要正確和優(yōu)美有力,展現出空手道的力量感和美感。
5.2.2 全面培養(yǎng)選手的生理和心理質素
由于空手道的實戰(zhàn)能力很強,具有較高的攻擊力,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害,練習中要尤為注意“寸止”的概念,力量達到點到為止即可,不必直接接觸對手。在平時的基礎訓練當中,單靠選手的個人經驗是遠遠不夠的,教練員必須從選手的實際出發(fā),制定合理周詳的訓練計劃,通過不斷加強速度、耐力、靈敏等各項素質練習,優(yōu)化基礎能力,并立足于實戰(zhàn),鍛煉選手攻防兼?zhèn)?、膽大心細的實?zhàn)心態(tài)。
5.2.3 設置空手道的特色討論課程
空手道和我國淵源頗深,是中日文化碰撞下的產物,理解時容易產生共鳴??帐值澜M手的表現形式雖然簡單、直接,但其練習過程著實不易。多多體會一招一式的特點,感受中日武道的共性和個性對其技術水平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練習方案中,應當設置關于空手道文化的講解課程和自身練習心得的交流討論課程,以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促進大家共同進步。
[1]龐俊鵬.我國空手道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6):69-73.
[2]龐俊鵬.空手道運動在普通高校開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6):123-124.
[3]劉衛(wèi)成.淺談空手道運動的訓練要點[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5):51.
[4]汪曉明.對空手道組手三分技術運用的調查與分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6(5):143-145.
[5]董金蕾.競技空手道組手與型的專項特征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4(1):108.
[6]喻俊莉.空手道組手基礎訓練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7]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2版.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G808
A
2095-2813(2017)06(b)-002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024
汪于乃(1992,12—),女,漢,遼寧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跆拳道、空手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