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 于航
(1.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2;2.濰坊一中 山東濰坊 261041)
高校羽毛球選修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①
于一1于航2
(1.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2;2.濰坊一中 山東濰坊 261041)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實施下普通高校羽毛球課程改革方案。設立初級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注重學生個體差異,體現(xiàn)因材施教原則;采用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的教學形式,分層次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自主練習法、領會教學法、競賽法的交叉運用,實現(xiàn)了教學方法的最優(yōu)化;采用競賽法,建立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調整評價內容的權重,并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完善教學評價手段,使改革后的羽毛球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羽毛球 課程改革 理論 實踐
當前,我國正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課程改革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體育課程改革在此背景下如火如荼得進行?!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頒布實施,提出了課程的新理念和新目標,給地方課程及學校課程的制定以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使體育課程改革走向個性化改革時期。改革高校羽毛球課程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手段。為此,本文從理論到實踐上探索羽毛球課程的改革和調整方案,促進羽毛球運動在高校的開展,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選取部分高校學生240人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圖文信息中心,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shù)據庫、國家圖書館等平臺,獲得相關資料,建立前期研究基礎。
(2)問卷調查法:問卷主要是針對羽毛球球課程改革后學生的反映進行調查。發(fā)放問卷240份,回收問卷237份,回收率98.75%,有效問卷234份,有效回收率98.7%。
(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筆者運用Excel等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統(tǒng)計整理,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分析。
(4)訪談法:本研究選取相關專家、學者等從不同側面進行訪談,制定相關的問卷和有關問題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在羽毛球課程目標的制定中,建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培養(yǎng)健康的人為目標,以終身體育為主線,以體育健身教育為主導的課程新體系,同時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分層次設定教學目標,制定出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設置的初級目標和中級目標,以及針對部分學生設置的高級目標,呈梯度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區(qū)別對待與因材施教原則,注重學生個體目標的差異和應該允許的自由度,并以此來設計教學過程,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分層次教學法。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分層次的基礎上,每個教學班內也采用分層次教學。在羽毛球開課初始階段,根據學生的運動水平、體質狀況、身體素質等將全體學生分成不同級別的“小組”,每個小組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使基礎接近的各層次學生有共同的努力目標,使教學要求適合每一個層次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不同層次學生均能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與提高,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獲得自信。
(2)多媒體教學法。
信息技術和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使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走進了課堂。在羽毛球教學中,在學習初始階段,用圖影儀播放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的比賽錄像,提高學生對羽毛球的感性認識和興趣,同時用手機將學生學習、練習的過程錄制下來播放,讓學生直觀地從中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提高,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3)自主練習法。
在練習過程中教師采用引導→學習→改進→提高的方法,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學會思考和客觀的評價,進而在學、練中既掌握了鍛煉方法,又培養(yǎng)了團結合作和相互幫助的精神,改變了過去多年形成的教師帶領學生統(tǒng)一做準備活動、統(tǒng)一講解、統(tǒng)一練習等傳統(tǒng)式的教學方法。
(4)領會教學法。
“領會教學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把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及其戰(zhàn)術意識,而不是技巧本身,作為教學重點。
(5)競賽法。
教學比賽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在羽毛球教學中,大量采用競賽法,以賽帶學,并利用競賽法進行考核評價。在學生初步掌握基本技術、比賽方法和競賽規(guī)則后,教師在課堂中用大量時間安排各種形式的教學比賽,比賽中讓學生輪流擔任裁判工作,既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裁判水平和運動興趣,又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及管理能力。
表1 學生上課、課外活動出勤統(tǒng)計表(n=240)
在羽毛球的教學中,主要采用分組教學和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分組教學主要包括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
改革原有“技評”和“達標”的考試模式,采用競賽法,建立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形成既注重過程評價又注重效果評價的綜合評價體系。
(1)競賽法:在羽毛球教學中異質分組后,期末考試安排教學比賽。比賽形式有單、雙打淘汰賽、單循環(huán)賽、團體對抗賽等。例如:單打比賽,首先組內4人循環(huán)賽,排出1~4名,隨后,每組的1~2名重新排列進行單打循環(huán)賽,每組的3~4名同樣重新排列進行單打循環(huán)賽,直至排出教學班全體學生的名次。根據比賽的結果,給予相應的技術打分,前三名95分以上,4~10名90~94分,11~20名85~89分,20~30名80~84分,30名以后的學生60~79分。在此評分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進步幅度和比賽中的表現(xiàn),進行10分內的加減分。最后教師綜合學生全部比賽的成績排定成績。
(2)學生自評:期末比賽結束后,學生根據本學期本人技能掌握情況、進步幅度、學習態(tài)度及課外鍛煉情況等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自評結果和理由填寫后上交給老師。
(3)學生互評:學生按照異質分組后的小組,對組內的其他三名同學從技能掌握情況、進步幅度、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相互給予客觀的評價。
(4)教師評定:教師根據學生本學期課上的表現(xiàn)、比賽中的表現(xiàn)、比賽結果以及學生對自評、互評的態(tài)度、客觀性、認真程度等方面,為每一位學生客觀公正地做出評價。
經過教學實踐,對羽毛球考核內容與比重重新進行了調整。具體如下:考核內容中技術實踐部分,調整前后比重分別為50%和55%,考核方式分別是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技術動作情況給予評定成績和教師參考學生自評、互評結果,對學生技能掌握情況和進步幅度給予綜合評定;比賽方面,調整前后比重分別為20%和30%,考核方式分別是比賽、筆試和比賽成績排名;學習態(tài)度部分,調整前后比重分別為30%和15%,考核方式分別是上課出勤、課堂紀、積極性變?yōu)槌銮诼逝c積極性10%,紀律性與誠信度10%,團結協(xié)作與交往能力10%。
經調查,由表1可知,學生上課全勤的達到92.92%,課外活動全勤以上的達到82.5%。這說明學生喜歡上羽毛球課,課外鍛煉意識較強,課上學習和課下鍛煉的積極性都很高。
(1)通過羽毛球課程目標的改革,分層次設立了初級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體現(xiàn)了區(qū)別對待與因材施教原則,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和應該允許的自由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通過羽毛球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改革,分層次設置教學班級,分層次選擇教學內容,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充分開放羽毛球館,教師、學生會定期組織班級、年級聯(lián)賽,實現(xiàn)了課內外一體化,拓展了羽毛球課程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成長進步。
(3)通過羽毛球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采用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的教學形式,分層次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自主練習法、領會教學法、競賽法的交叉運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多渠道啟迪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
(4)通過羽毛球課程教學評價的改革,采用競賽法,建立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調整評價內容的權重,并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完善教學評價手段,進而形成既注重過程評價又注重效果評價的全面客觀評價體系。
[1]胡謀,王倩.深圳一所中學通過分班實施“分層教學”引來爭議——變相分班?因材施教?[N].人民日報,2006-09-26(011).
[2]汪波,曾明,王娟.高校羽毛球選修課分層教學初探[J].甘肅科技縱橫,2012,40(6):120,170.
[3]趙歡.分層次教學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4]王金朝,高校羽毛球選修課分層教學研究[J].教師,2013(20):87.
[5]郭慶榮.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分層教學的研究[J].才智,2009(17):69.
[6]金長偉,肖爾盾.羽毛球分層教學探究[J].青少年體育,2007(1):17.
[7]晁嘉文.對大學羽毛球教學在新課改下改革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3(7):357.
[8]唐偉華.分層次教學在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2009(8):22-24.
G807
A
2095-2813(2017)09(c)-006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063
于一(1980—),男,漢族,山東濟南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羽毛球教學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