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克軍
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楊克軍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許多突破傳統模式的教學方式進入課堂,微課作為其中之一,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本文通過對微課的分析,探索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從而研究新時代有效的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 微課 益處 應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通常都是教師先講,學生學習,然后再開始師生互動。而微課進入課堂以后則顛覆了這種傳統模式,教師可以提前錄制視頻,讓學生早早的對課本知識進行有效的學習,課堂上直接進行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
在百科上講,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通常時間比較短,一般為5-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教學內容也比較少,通常就圍繞一個知識點展開,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也比較具有趣味性。微課一般分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fā)類、演示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等11種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植入微課,不僅利于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同時也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增加學生學習的熱情。
(一)營造生動的教學氛圍
注意力是小學生進行學習的必要條件,教師的教學活動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的開展。而小學階段的還在通常都是無疑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還沒有完善。因而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要注意對學生無意注意的充分利用。微課的利用,能夠多途徑調動學生的感官注意力,營造一種生動的教學氛圍,排除可能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專心致志,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自學是發(fā)揮學生智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只有課堂教學充分培養(yǎng)起學生自學的習慣,打好了自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身智力活動的內化,才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在語文的教學中,利用微課,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文章背景、作者生平或者主人公的吸力信息,初步對文章的寫作背景、寫作心態(tài)有一種簡單的感知。然后根據微課的預習要求去有針對性的去學習。一步步的引導,逐漸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短小精悍,迅速入題
微課通常比較短小,一般都在十分鐘以內,因此教師在進行課題導入的過程中要迅速入題,任何一項內容的植入都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而且微課制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小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語文學習,所以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選擇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材料時都要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明確小學生的學習特定,從他們的需求點出發(fā),讓他們能夠在看到微課視頻的一瞬間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且也不會有因為課程過長,過于繁瑣而感到厭倦。
(二)設計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微課的時間有限,所以它能夠承載的教學內容自然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微課的設計過程中既要避免融入的內容過多,表現的過于繁瑣,也要避免加入的內容太少,過于空洞。微課的制作過程中要注意突出重點,目標明確,確定好所要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比如在學習《詹天佑》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將課文的內容利用微課展示出來,展示設計路段復雜的地形,展示“人字形”路線,讓學生能夠通過微課直觀的了解到地形的復雜崎嶇,這項“人字形”設計的巧妙,從而真正認識到詹天佑杰出的設計才能,真正的了解課文想要表達給他們的信息。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的“活”起來。
(三)生動性、交互性必不可少
在微課的設計過程中,不能一味的進行純文字的講解,那樣的教學效果與板書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只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并不會因為微課而產生太大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依然難以得到提高。教師在進行微課的設計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加入一些圖片、視頻、音樂等多元素的信息,以此來增加微課的生動性,讓學生對課文充滿興趣。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就所學的內容進行思考,讓學生主動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自發(fā)主動的提問、探究,鼓勵學生多提問、敢創(chuàng)新,增加小組的溝通交流時間,逐步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設計流程要完整
微課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所以微課設計要注重完整性,在注意突出課程重點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循善誘。學生在看完視頻以后并不代表學習就結束了,教師還需要利用課堂引導學生進一步的鞏固深化。學生通過視頻先學,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師再拋出深層次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同時配合教師精心設計的板書,對課文的重點、難點進一步總結,讓學生一堂課下來能夠完整順暢的體味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在生動的教學氛圍中自然而然的掌握知識。
在現今這個“微文化”迅速的發(fā)展的時代,“微課”的熱潮早已席卷了各類學校。語文老師們要想讓教學變得生動豐富,免不了需要借助微課的幫助。誠然,微課的多樣化能夠讓學生對指示的掌握更為主動、更加深刻,但是微課的設計也需要教師付出更大的心力,只有短小精悍、入題迅速,又重點突出、目標明確,不乏生動性、交互性的微課才能真正讓教學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段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2]羅瓊.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2016(41).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原州區(qū)官廳鎮(zhèn)沙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