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珍
摘要:數(shù)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動手操作活動正是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動手操作對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幫助理解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恰當?shù)刈寣W生動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又好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是解決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矛盾的一種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操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147-01
1.精心選擇有價值的內(nèi)容
在實際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內(nèi)容都適合動手操作學習,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需要操作學習。在沒有任何價值的情況下,操作活動充其量只能算做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一種"休閑"和"消遣"。從操作的難度上講,要注意選擇適合低年級學生,能被學生所接受的。從操作的內(nèi)容上講,要注意與教材的教學要求相吻合,即能恰當?shù)胤从辰虒W內(nèi)容的本質(zhì)及特點。操作既不能由老師包辦,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推給學生,應重視操作的目的和難易程度,來選取操作的對象。難度大、精確度高的應由老師來做;稍難一點的,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做;比較簡單的應放手讓學生去做。
比如在教完《米和厘米的認識》后,我安排了一個測量活動,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張"小小體檢表",要求每人量出自己的身高、頭圍、胸圍、臂長等?;顒忧?,我先向?qū)W生示范了每個部位的正確量法,量頭圍、胸圍、臂長并不難,學生間只要互相合作就能完成。只是學生的身高都已超過一米,量起來很困難。我?guī)蛯W生在墻壁上畫好刻度,讓學生站過來背靠著墻壁,量出身高。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一下子就掌握了方法,還主動幫其他學生測量。這樣的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測量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真是何樂而不為?
2.平日老師有意識地利用教具演示,培養(yǎng)操作興趣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能自己做一做的,我都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能演示的,我都一一演示給學生看。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動態(tài)的教學中,個個學得既有興趣,又能很自然地認識和掌握新知;通過動腦,動口,動手操作,開拓了學生的認知領域,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靈活性。
如二年級學習平均分,開課時,讓全體學生用小棒代替香蕉進行分一分,給學生提出要求"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根?"。接著學生帶有目的性的進行了分小棒(分香蕉)活動;在練習時,完全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解決,有些學生選擇了直接用除法,有些學生選擇了仍然用小棒擺一擺的方法。之后我特意讓直接列除法算式的學生以及動手操作的學生進行了闡述,動手操作后的學生明顯比直接列式的學生理解更透徹,思維更清晰。這樣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變枯燥的概念教學為有趣的動手活動,學生感到有話可說。
3.把握時機,保護學生的動手熱情
在學生動手操作時,只有把握好時機,才能讓學生興趣高昂地投入到操作過程當中,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實效性。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啟發(fā)他們積極參與,讓每位學生都動手實踐,而且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對于實踐操作成功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操作能力差的或失誤的學生也應肯定其敢于大膽動手操作的勇氣,使每個學生都能自始至終地保持強烈的動手欲望和興趣,養(yǎng)成大膽動手的習慣。
如,在教學"認識正方形"一課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低,想辦法知識正方形的特點,有的學生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用一條邊與其它三條邊分別相比,發(fā)現(xiàn)這條邊與其它三條邊一樣長,說明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將相對的兩條邊重合,再將相鄰的兩條邊重合,說明四條邊一樣長……盡管有的同學操作不夠規(guī)范,有的同學表述不夠準確,教師應及時糾正,也要給這些同學鼓勵、表揚。
4.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保證操作效果
在操作前要讓學生認識的學具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準備學具要認真,操作學具要細心,桌面要整潔,收藏學具要有序等。我在學習新課前一天,就告訴學生應該準備些什么學具,指導學生自制一些學具,比如小棒,用硬紙板剪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操作中,訓練學生認真聽老師提出的操作要求,認真看老師的操作示范,引導學生學會操作,有效地掌握知識。
比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9+5=___,這樣的進位加時,課前會讓學生自己準備20根小棒,一開課就要求學生放在桌角,沒有擺一擺的要求不允許隨便動,要先靜靜地聽要求,直到老師說"開始"再動手擺,有孩子動手能力強,很快就擺好了,有孩子平日家長包辦較多,動手能力弱,擺的比較慢,老師會幫他或請速度較快的同桌幫他。有了小棒這一直觀教具,學生很形象地知道了結(jié)果是14,關(guān)鍵是通過挪一挪的方式,10個湊成一堆,很形象的理解了湊10法的好處。體會到了動手操作帶給自己的樂趣和收獲。最后引導學生輕輕地快速把小棒收下去,后面沒有操作需要不允許看或摸,以免影響后面的課堂學習。
總之,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對操作內(nèi)容進行選擇,培養(yǎng)操作的興趣,找好時機,并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動手操作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