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麗
【摘要】目的 探討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9月到2016年10月我院心內(nèi)科治療患者90例,分為對照組(45例)和研究組(45例),對照組應(yīng)用利多卡因靜脈推注治療,研究組在運用常規(guī)治療的前提下引入胺碘酮配合治療。結(jié)果 通過對比兩組治療前后QPR波時限、心率及PR間期,研究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療后,在常規(guī)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礎(chǔ)上引入胺碘酮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病癥,治療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guān)鍵詞】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miodaron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9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5 cases) and study group (45 cases) in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used lidocain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premise of using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QPR duration,PR interval and heart rate,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after routine treatmen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disease,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obviou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 words】Ventricular arrhythmia;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odarone
急性心肌梗死已經(jīng)成為中老年人群的潛在殺手,由于此病癥的緊急性和不可預(yù)見性,因此必須給患者進行有效的預(yù)防和控制[1]。在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實踐證明,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前提下加入胺碘酮配合治療,臨床實踐比較成功,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心內(nèi)科治療的患者90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齡31~63歲,平均年齡(45.1±2.4)歲。石魚湖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5例。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急性心肌梗死各種常規(guī)治療措施基礎(chǔ)上,血流動力學(xué)穩(wěn)定情況下,首次靜注利多卡因(Lidocaine)1.0mg/kg(不超過100mg),而后每10 min給0.5 mg/kg,至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總量達3~4 mg/kg,繼以每分鐘20~50 μg/kg靜脈滴注維持[2]。
1.2.2 研究組
在急性心肌梗死各種常規(guī)治療措施基礎(chǔ)上,血流動力學(xué)穩(wěn)定情況下,胺碘酮先按3.0 mg/kg(一般按50 kg計算)靜脈推注10 min,繼之以0.5~1 mg/min靜脈滴注維持,同時口服胺碘酮片0.2,日三次。
兩組患者用藥觀察3天,用藥期間進行嚴密心電監(jiān)測,若心率<50次/分,即停藥或者減量;胺碘酮組QTc超過正常值30%時停藥。所有患者如果伴有血流動力學(xué)異常,立即行電復(fù)律治療。
1.3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指標包含PR間期、QRS波時限,檢查患者的心電情況,測量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心率。
1.4 療效判定
無效:減少室性早搏不足40%,仍然存在成對室早、短陣室速情況。有效:減少80%成對室早以上,減少60%~89%室性早搏;顯效:消除成對室早、短陣室速情況,減少90%以上的室性早搏;
1.5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檢測數(shù)據(jù)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 果
2.1 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治療顯效20例,有效14例,無效11例,總有效38例,總有效率75.6%。研究組治療顯效26例,有效17例,無效2例,總有效45例,總有效率95.6%。研究組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endprint
2.2 治療前后相關(guān)指標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和對照的心率數(shù)值、QRS波時限、PR間期的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心率低于對照組,但是QPS波時限、PR間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致死原因是致命性心律失?!氖翌潉?,而出現(xiàn)室性早搏一直被認為是危險信號,需要緊急處理。過去利多卡因被認為是首選藥物,它是Ib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抑制心室肌細胞膜鈉離子內(nèi)流,促進鉀離子外流,可降低心肌自律性,相對延長有效不應(yīng)期,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但是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致心律失常作用,使心衰加重,甚至心室停搏等,故利多卡因雖能減少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不能減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胺碘酮具有如下作用:阻斷鉀離子通道,延長心室復(fù)極時間,進一步延長延長動作電位時間和有效不應(yīng)期;輕度阻斷鈉通道,心率快時阻滯作用強,但沒有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所特有的促心律失常作用;阻滯L型鈣通道,抑制早期后除極的延遲后除極;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擴張外周動脈,降低外周阻力[3]。因此靜脈注射能明顯地降低血壓,但對心排量無明顯影響。胺碘酮沒有或僅有輕度的負性肌力作用,對合并心衰的心律失常有較好療效[4]。研究顯示,碘胺酮對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時,可明顯改善QRS波時限、心率、PR間期等方面。
綜上所述,臨床中應(yīng)用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時,安全有效,可作為首選藥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香玲.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09(4):79-80.
[2] 陳國偉,鄭宗鍔,現(xiàn)在心臟內(nèi)科學(xué)[J].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5,929-969.
[3] 中國生物醫(yī)學(xué)工程學(xué)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中華醫(yī)學(xué)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療應(yīng)用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5-1071.
[4] 李庚山.胺碘酮臨床應(yīng)用的歷史和現(xiàn)狀[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1,15(5):291-2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