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麗
摘 要:隨著新課標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就顯得尤為重要,開放式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順應新課標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時也能夠避免出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針對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開放式教學;分析
學校是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基地,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是否多樣不但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也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所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而開放式教學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同時也符合我國新課標教育改革的需求,開放式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值得廣泛運用。
一、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
隨著新課標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日益顯著,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夠順應新課標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時也無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通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無法體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這樣就會極大程度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會處于十分消極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但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大家有目共睹,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十分必要[1]。
(二)新課標教育改革的需要
初中學習階段是學生學習以及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另外,《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教學要立足于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所以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十分必要[2]。
二、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學生分層教學,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
由于初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比較特殊,他們的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生的學習欲望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或者是教學計劃,不要一味為了提高教學速度而忽視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植物與土壤”時,由于不同的學生對于“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這一內容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對那些無法掌握這一內容的學生要減緩他們的教學進度,另外,他們對“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這一內容的理解較差,說明他們對于前兩節(jié)的“土壤的成分”以及“各種各樣的土壤”中的內容掌握得也同樣不好,教師要向學生深入講解這兩個方面的知識,另外還要對后面學習的新知識進行滲透。
(二)充分利用資源,增添學生的體驗趣味
隨著我國經濟以及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我國新課標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的資源也變得越來越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學生能夠理解課本的內容之后,帶領學生到科學實驗室進行親自的動手實驗,這樣不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可以制作成實驗器材的用品,并將這些生活用品制作成相應的實驗器材,這樣不但有助于豐富實驗器材,擴大教師教學的資源,同時也有助于讓學生感受科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結合課本中“植物與土壤”這一教學內容到學校周邊進行實際的觀察體驗,這樣不但有助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過程中感受科學的奧秘[3]。
(三)合理安排時間,引導學生去積極探索
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總是短暫的,所以教師要在每個學期開始的時候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能夠在課前做好預習,在上課的時候認真學習,課后能夠及時復習。教師讓學生進行預習,學生難免會在預習過程中有不明白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學習的時候就會認真地查找資料,積極動腦,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另外,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教師要對課堂的有限時間進行合理安排,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并且能夠主動去探索知識[4]。
(四)組織科學實踐活動,促進科學教學的多樣化
科學這門學科充滿著趣味性,同時也具有開放性,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科學這門學科的特點運用開放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不但要打造開放的初中科學課堂,還要組織一些科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這不但是一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課堂由教室轉移到科學實踐活動中,同時也是一種開放式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體現(xiàn)。
綜上所述,初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比較特殊,他們活潑好動,對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再加上科學這門學科是一門開放的學科,所以在初中科學課堂中有必要采用開放式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實施開放式課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科學,開放的課堂也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活潑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感受科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黃偉堅.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析[J].教育界,2011(17).
[2]周智健.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J].科教文匯,2011(3).
[3]吳哲.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分析[J].教育學報,2013(2).
[4]吳廣峰.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分析[J].科教文匯,20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