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超
【摘要】目的 分析對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予以口服克拉霉素、靜滴紅霉素治療的不同效果。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60例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患兒,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組30例。實驗組患兒予以口服克拉霉素治療,對照組患兒予以靜脈滴注紅霉素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口服克拉霉素治療的實驗組的治療效率高于靜注紅霉素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口服克拉霉素治療的實驗組不良反應少于靜注紅霉素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討論 對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患兒,予以口服克拉霉素治療,效果更佳,不良反應較少,值得推廣。
【關鍵詞】克拉霉素;紅霉素;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0..02
小兒免疫力比較弱,機體抵抗力低下,呼吸道支原體感染也較為常見,呼吸道支原體感染久病不愈,會引發(fā)原發(fā)性非典型肺炎,嚴重時引起患兒全身多器官損傷,為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患兒尋找更好、更安全的治療措施,極為重要[1]。此次為分析對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予以口服克拉霉素、靜滴紅霉素治療的不同效果,全文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收治的60例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患兒,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組30例。實驗組男性患兒14例,女性患兒16例;年齡最大7歲,最小9個月,平均年齡(4.5±1.5)歲。對照組男患兒15例,女患兒15例;年齡最大6歲,最小11個月,平均年齡(4.5±1.1)歲。排除心、肝、腎等功能障礙患兒。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患兒的基本資料,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都接受常規(guī)臨床護理,防止流行感染,對咳嗽有痰患兒經常翻身、拍背或變換體位,對痰液難咳出患兒,可霧化吸入濕化氣道和痰液,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實驗組患兒予以口服克拉霉素(生產廠商:江蘇祥瑞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5091)治療,6個月以上的患兒1次7.5 mg/kg,2次/d,根據(jù)感染的嚴重程度應連續(xù)服用5~10日。對照組患兒予以靜脈滴注紅霉素(生產廠商: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3022470)治療,將20~40 mg/kg紅霉素加入5%葡萄糖500溶液,靜脈滴注,5-8h輸注完畢。兩組患兒均治療2周。
1.3 療效判定
參照《參照國家衛(wèi)生部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判定此次治療效果,痊愈:療程結束后,患兒胸悶、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消失,肺部體征消失,X線檢查炎癥吸收。有效:療程結束后,患兒胸悶、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體征減輕,X線檢查炎癥未完全吸收。無效:療程結束后,患兒病情無好轉[2]。記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后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臨床療效
口服克拉霉素治療的實驗組的治療效率高于靜注紅霉素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不良反應
口服克拉霉素治療的實驗組不良反應少于靜注紅霉素的對照組,實驗組嘔吐1例,惡心1例,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率6.67%;對照組腹痛1例,惡心2例,嘔吐1例,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率13.3%。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病原菌耐藥性的增加,支原體感染也明顯增多。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是小兒呼吸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常見原因之一。目前,臨床上對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治療多應用抗生素治療,通過藥物控制病情發(fā)展,由于病原菌耐藥性的增加,影響了支原體感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率,長期使用還會增加病原菌的耐藥性,不利于患兒的早期康復[3]。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患兒予以口服克拉霉素治療,對照組患兒予以靜脈滴注紅霉素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率少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可作為支原體感染的有效藥物之一,具有較好的抗炎作用,可在短時間內發(fā)揮藥物作用。
綜上所述,對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患兒,予以口服克拉霉素治療,效果更佳,不良反應較少,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呂芳露.對比口服克拉霉素和靜滴紅霉素治療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yī)療,2015,32(19):117-117.
[2] 彭建軍.對比口服克拉霉素和靜滴紅霉素治療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8):150-150.
[3] 周永烈.芐星青霉素與阿奇霉素對照治療呼吸道支原體感染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14,(15):71.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