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玲
【摘 要】創(chuàng)設教學中問題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切實提高教學效能的重要手段,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并解決問題,本文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列舉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幾種途徑。
【關鍵詞】問題情境;興趣;案例
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一個好的教學問題情境的設計可以很好的突出這一點。在這里,筆者結(jié)合近年來自己開出的一些公開課,探討一下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幾種途徑。
一、設置巧妙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智力活動的展開,關鍵是要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由于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了艱苦的、同時又極富挑戰(zhàn)性的探索過程,所以他們的意義建構才牢不可破,他們的能力發(fā)展自然也水到渠成。
1.問題設置應具有層次性
問題設計一定要有層次,不能過于籠統(tǒng),有層次性和梯度性,要使優(yōu)秀生從問題和習題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在突破難點時所設計的問題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從而“圍殲”難點。
2.問題設置應具有啟發(fā)性
首先要優(yōu)化思維程序,循序漸進,使提問具有啟發(fā)性。筆者認為課題上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既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積極的思維,又要使學生通過努力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跳一跳,摘桃子”。
例如,在學習了濃硫酸的性質(zhì)之后,可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將有兩瓶盛有等體積的硫酸,一瓶是濃硫酸,一瓶是稀硫酸,鑒別出來。只要教師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時間,經(jīng)過學生的討論,會得出很多方法:①取少量蒸餾水,向其中加入少許試樣硫酸,如果能放出大量熱的就為濃硫酸,反之為稀硫酸。②用手掂量,因為濃硫酸的密度大,重的就為濃硫酸,輕的是稀硫酸。③觀察狀態(tài),略微搖動,若為油狀粘稠液體就為濃硫酸,另一為稀硫酸。④取少量試液,向其中投入鐵片,若產(chǎn)生大量氣泡的為稀硫酸,另一為濃硫酸。……筆者認為,像以上這種難易適度的問題,關系到學生思維活動開展的廣度和深度,能引導學生沿著符合邏輯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二、利用生活現(xiàn)象,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化學源于生產(chǎn)生活,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化學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
案例1:“鐵和鐵的化合物”問題情境的設計
教師:大家都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削皮后的蘋果顏色有什么變化,其中的奧秘呢?
生:描述生活中感受
教師:紅褐色你想到了什么物質(zhì)?發(fā)生變化有說明了什么呢?
生:Fe3+溶液為黃色,是不是含有Fe3+呢?
生:剛開始沒有,一段時間后變化說明Fe3+是由Fe2+生成的
……
案例評析:為學生提供生活中可以感知的學習情境。由此為話題有的說也敢說,思維逐漸活躍,在教師的引導下,把生活中的現(xiàn)象與所學化學知識聯(lián)系來分析認識新的知識。
三、通過化學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化學實驗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感知興趣和操作興趣,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規(guī)范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分析研究變化的實質(zhì),并概括得出結(jié)論。
案例2:“鹽類的水解”一課中有效問題情境的設計
問題導入:我們知道酸溶液呈酸性,堿溶液呈堿性,那么鹽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設計思路:在學生已有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制造一種“不協(xié)調(diào)”,把學生引入一個多疑、好奇的境界,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更加活躍的狀態(tài))
組織實驗:請用自己實驗臺上的試劑分別做兩組實驗。
實驗1:測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實驗2:往3mL0.5mol/L CH3COONa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觀察顏色。加熱,再觀察顏色。
展示資料:25℃時,下列溶液的pH如下
NaCN CH3COONa NaF Na2CO3 NaHCO3
11.2 8.9 8.2 11.6 8.3
提供事實:①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時要加一定量的鹽酸。②泡沫滅火器成分為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③銨態(tài)氮肥不宜與草木灰混合使用。
提出問題:
①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酸堿性如何?
②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滴酚酞,現(xiàn)象如何?加熱后現(xiàn)象又如何?
③為何NaCN溶液、CH3COONa溶液、NaF溶液的pH依次減???為何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
④如何解釋①②?
近十五年的初高中化學教學使我體會到,化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教學情境不能單純地追求形式的新穎性、手段的先進性和多樣性,而應首先考慮如何有效地實現(xiàn)化學教學目標,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考慮采取何種形式和方法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參考文獻:
[1]熊川武.教育實踐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鄭長龍.中學化學課程與教學改革.東北師范大學,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