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迪君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衡量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并不是以“教師用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為標準的,而是取決于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盡可能地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掌握更有效地學習方法。進一步促進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深入對話,個性化的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學生們對文本的感悟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語文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68
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即閱讀、寫作、聽話和說話的能力。這是由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所決定的。因為讀寫能力是學習和工作的必要條件,只有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才算是真正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量。而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指教師與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基于預定的課程目標,通過交流與互動達到預期的目標,以較少的資源投入取得較高的教學成效。廣大語文教師對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地途徑和方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但毋庸諱言,舊的教育觀念還沒有從根本上轉變過來。筆者認為要徹底改變仍普遍存在的語文教學質量低下的狀況,以適應現(xiàn)代和未來社會的需要,必須全面而準確地領會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在語文教學中把能力訓練放在首要地位。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一、變“教教材”為“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獲取知識技能,掌握學習方法的媒介。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只是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所學內容僅限于課本之中。教師的教學核心只是要“吃透教材”,研究教參中的標準答案;上課也只是“以本為本”,以大綱為限。這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造成了嚴重的限制。新課程理念則倡導,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學科知識和教材結構,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吃透教材的科學思想、文化底蘊,融合單元之間的知識,確定教學設計目標。教師應不受教材的束縛,以教材為藍本,根據(jù)教學實際需要靈活處理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整合、重組、補充,積極開發(fā)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活化教學內容,實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資源與教材資源的結合,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確立明確教學目標,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案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教學依舊延續(xù)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倡導的教育理念,從‘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fā)設計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讓學生有的放矢的完成學習任務,我們在開展教學活動前要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擁有明確的探究方向。我們要重新審視語文教學,既要重視實用性目標,又不能忽視應試化目標,將高考當作一次學習生涯中的考驗,在此基礎上注重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做到雙豐收,實現(xiàn)語文教學質量的突破。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我們需要做好備課工作,優(yōu)化教學方案,使教學任務有章可循。首先,我們的教學方案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實際需求擬定教學計劃,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和展示才華的平臺,注重引導性和啟發(fā)性,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在教學大綱基礎上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學計劃,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的合作探究鋪路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主宰者;而學生是課堂教學中,學習的主體,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至關重要的。首先,作為教學組織者的教師要擁有能感染學生的激情。高效的課堂需要有激情。激情的課堂高潮迭起,喚起學生的激情,驅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其次,課堂語言要幽默。
幽默的教學語言生動、活潑,增添了教師講課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能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保持興奮,清除疲勞和緊張。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活力。最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創(chuàng)設設疑、激思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問題中質疑、批判、探索、創(chuàng)造。借助多媒體教學,讓教學內容“具象化”,讓課堂教學“有聲有色”,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濃縮教材精華,擴大教學容量。
四、授之以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這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觀念,嚴重地束縛了語文教師的思想。誠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觀念已被廣大語文教師所接受,教師應以語文課本為范例,既要讓學生從中學習到聽、說、讀、寫的知識技能,更要引導他們掌握有效地學習方法。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則教人去發(fā)現(xiàn)真理”。未來社會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語文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教給學生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用方法自學、自讀、自悟。
五、形式多樣的作業(yè),同樣是提高語文教學時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眾所周知,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中,作業(yè)設計以強化訓練為主。教師為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和解題技能,課后大搞“題海戰(zhàn)”,這樣的作業(yè)形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作業(yè)過程中以同樣的標準來衡量學生,這樣,很多基礎不好的學生在作業(yè)過程中也就容易出現(xiàn)反感現(xiàn)象,導致作業(yè)不認真完成、抄襲等現(xiàn)象。作業(yè)是課后鞏固的重要形式,為通過作業(yè)形式來更好地起到鞏固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在作業(yè)形式上多樣化。
比如,根據(jù)學生的差異而設置具有選擇性的作業(yè)。教師可在教學中對班級學生分層,針對學生層次要求學生完成必做題和一定數(shù)量的選做題。其次,除了書面練習外,教師還要注重以實踐類作業(yè)來引導學生,如課后練筆、課后辯論、讀書筆記等。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我,努力探究有效地課堂教學策略,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語文的獨特魅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