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蕾
【摘要】我國教育學發(fā)展迅速,隨社會需求及產業(yè)結構方面的進步,高職教育不斷擴大。作為人才輸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職教育的質量一直受到企業(yè)和家庭的重視。然而高職院校課堂中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影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就這些問題及其改進方法進行了深入分析。全文首先就對當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然后就這些問題原因進行了分析,最終針對上述分析就高職課堂教學的改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問題;成因;教學改革
我國新常態(tài)背景下,對于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長,高職院校的發(fā)展對于整個社會轉型的影響巨大。至2017年,我國高職院校在校生已達到1000萬左右。高職院校的發(fā)展也暴露出其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辦學內涵、教學觀念等方面的不足。尤其是作為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解決這些問題將有助于提高高職教學課堂教學質量,帶動高職教育的整體發(fā)展,解決我國經濟發(fā)展中人才匱乏的問題。
1 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學習興趣不強,高職學生基礎較差。在各科學習中,多涉及數學、英語等方面的知識,學生難以理解,學習興趣不高。中學學習中,往往由教師起主導、督促作用,而高職院校受限于師資等方面的因素,對于學生學習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學生缺乏自制力,學習效果差[1]。曠課、睡覺、看其他書籍、走神等影響教學及課堂紀律的行為十分普遍。
課程設計研究不深入。我國缺乏針對于高職課堂教育方面的研究,課堂模式往往與高校教學類似;課堂教學評價不合理,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評價往往將教師教學方式等作為對象,而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在教學中,主要以知識作為主體,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著眼不夠;學生參與性低。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知識的輸出者與學生互動較少,忽略了其主體作用;教學方法落后,講解法、討論法等占據了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主流,這與當前對于人才的需求及培養(yǎng)方式是背道而馳的;教學主線偏差,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往往以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為教學主線,但這與社會實際需要及學生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偏差,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造成一定影響[2]。
2 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問題成因分析
造成高職課堂中教學問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在社會因素方面,社會對于高職院校的評價不高,認為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水平等偏低,甚至很多家長將高職院校當成了托兒所。這種片面的看法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熱情,社會對于高職院校的投入偏低,教學資源、生源等緊缺,影響教學效果;其次,社會、網絡發(fā)展導致學生自制能力進一步下降[3]~[5]。由于受中學高強度學習壓力及管理壓力影響,學生對學習具有厭惡心理,沉迷于網絡游戲。同時因網絡資源的多源性、易得性,使課堂權威下降,學生缺乏對知識的尊重感;缺乏有效的教學監(jiān)管體系。進入大學后,學生性格日漸成熟,任課教師沒有行政權,批評教育并不能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期末考試等考核體系不嚴,學習對學生的價值變小。
再者,教師方面,精力有限,在教研活動中投入的時間太少。高職院校擴張迅速,在教師的選擇上良莠不齊。且當今科技發(fā)展迅速,知識結構不斷更新,教師難以用有限的精力進行學習。教師授課經驗少,學校培養(yǎng)力度小[6]~[7]。在授課方式上,仍然以教授法為主,實踐培養(yǎng)經驗缺乏。對于新的教學方法沒有學習途徑和實踐機會。
3 解決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對策
解決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應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意識。教師應對課堂具有一定的掌控能力,無論是課程進度,還是課堂紀律。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面向市場的實用性人才,而非科研型人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各種技能的培養(yǎng),而非理論知識的考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將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如利用任務教學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教學法提高學生團隊配合能力等[8]。課堂應從教師講授向學生自主學習轉變。教師要營造企業(yè)環(huán)境和工作氛圍,通過改變學生的思想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當前很多職業(yè)院校與企業(yè)合作進行定向培養(yǎng),教師可利用這點使學生熟悉工作環(huán)境,提高自身技能。學校應定期進行市場調研,研究企業(yè)人才需求,培養(yǎng)與市場相適應的人才。
提高教師素質。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課堂教學由教師組織、實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從根本上應該提高教師素質,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教師的培訓和考核,提高整體教師素質。教師素質提升是職業(yè)院校的頭等大事,應用一把手直接主持工作,全員教師共同參與。培訓應以教學方式改革和知識結構更新為主,就每一先進的教學方法認真探討。培訓完成后,對教師進行考核測評[9]??己藴y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考核,由理論、教學設計兩部分組成。第二部分為實踐考核,進行整體教學評價??己藴y評完成后由先進教師總結相關經驗,并成立教學教研小組,不斷推廣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如有教師未通過考核可進行反復培訓。改變以往的大綱、教材、學生的“三備”備課方式,進行研究型備課,做到六備兩滲透: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工學結合的備課;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的成長目標備課;以實施為手段的項目載體備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教學情境備課;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計劃備課;以反饋提高為主的教師、學生自我、他人評價備課。兩滲透是將一些基礎、重要的課程分散到每門課程的教學中[10]。如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數學能力等;將個人發(fā)展能力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高職院校只是學生終生學習中的一個過程,在工作中,學生需具有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自學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是學生職業(yè)發(fā)展的核心。
高職院校與傳統(tǒng)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傳統(tǒng)教學是以知識傳授為主,傳道受業(yè)解惑,而高職院校的目的在于實踐就業(yè)。培訓目標在于進入企業(yè)后能迅速解決崗位上的實際問題,并不斷進步實現(xiàn)自己的職業(yè)目標。所以學生的考核應向學生掌握的技能、解決制定項目中的問題為主。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可適當降低理論教學的難度,提高技能、實踐等方面的考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根據整體能力和單項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設計相應的情景模式,進行項目實訓。使學生深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自身的探索、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相應的技能和能力[11]。教師在此過程中應扮演監(jiān)督者、指導者、鼓勵者的作用,發(fā)現(xiàn)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并予以相應的指導。任課教師應加強與指導員的合作,了解學生特點,改進授課方式,發(fā)揮學生的長出,彌補其短處。如可進行分層教學法,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不同的能力。endprint
針對學生課堂紀律差、學習熱情低的情況,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協(xié)調課程進度和學生學習進度。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可通過降低授課難度、進行個性化授課等方式進行。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建立交通平臺,創(chuàng)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交流溝通中不斷鼓勵學生,認同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制定職業(yè)規(guī)劃。
此外,建議學員長期推行教研小組帶頭計劃。由資深教師推廣相應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提高院校整體教學水平。建立心理健康計劃,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4 結語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具有長效的推動作用。高職院校與傳統(tǒng)高校具有相似的部分,又有著極大的差異。我們應結合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董美曾.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4,147(A4):165.
[2]吳躍明.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視界,2014,15(17):213-213,220.
[3]金立江.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改革與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6,133(6):198.
[4]王艷秋.課堂教學"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的實踐研究 ——以高職工程造價教學為例[J].西部皮革,2016,38(20):219-220.
[5]馬敬雯.淺談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2014,50(23):100-101.
[6]常同珍.提高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15,17(6):27-29.
[7]王霞俊,殷玉明.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以常州科教城5所高職院校為例[J].才智,2016,72(18):32-33,35.
[8]鄭洪利,張駟宇.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學生量表的編制[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29(3):42-46.
[9]黃愛平.我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2(16):60.
[10]邵曉華.高職院校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J].科教導刊,2014,65(25):120-120,148.
[11]喻慧.高職思政課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數位時尚(下半月),2014,12(1):18-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