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密
摘 要 課堂提問是構建和諧師生互動關系的有效方法及手段,同時也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及思維能力。本文著重探討了小學數學提問的適時與適法,以期能夠進一步提升課堂提問設計質量,構建高效教學課堂。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數學提問 適時性 適法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提問運用的重要意義
在當前新課改進程不斷推進的形勢背景下,對于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重要的啟蒙和啟智時期,對于未知知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極為旺盛,因此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基于學生的個性特征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傳統(tǒng)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是極為常見的雙邊互動活動,可以說,“提問”方式在教學課堂中的運用極為常見和頻繁。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良好的提問運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好奇。通過構建有效的問題導入情境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動思維主動思考、提出質疑和實現互動對話,這有助于學生通過思維活動進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構建高質量的師生互動對話,推動高效教學課堂的實現。
2小學數學提問的基本原則
就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而言,部分教師在運用提問這一方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例如在進行數學知識提問的同時存在隨意性,許多提問并不具備較高的認知水平和探究價值,缺乏設問技巧,過多和過于簡單的提問不僅促進學生的思考,甚至還會抑制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為了更好地優(yōu)化提問這一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這需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首先是提問的適時性,問題的提出需在教學的實際現狀和進度的基礎上,基于一定的教學目的,同時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適時提出,而非僅僅為了營造熱鬧的課堂互動氛圍而隨意提問;其次是提問的適法性質,問題的提出需要具備一定的設問方法和技巧,同時具備相應的探究價值,認知水平較低的提問較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缺乏適時性和適法性的提問,既不利于開發(fā)學生思維,也不利于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
3提升小學數學提問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3.1遵循適時性原則,注重提問的梯度選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提問,面向的是班級全體學生,因此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問題的適時性,在合適的時間提出合適的問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前的教學進度,基于具體化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水平和具體認知特點,進行適時提問。但由于學生主體存在個性化的差異特征,因此這需要教師在運用適時性原則提問時注重問題難度的梯度選擇,設計由淺入深的不同問題,使每一個提問都能夠滿足學生個體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例如,在進行“圓的周長”這一內容教學時,如學生首次接觸周長的概念,需要基于這一現狀首先對此進行提問,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難度的逐步推進,什么是圓的周長?如何測量圓的周長?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之間有什么樣的內在關系?這些問題需要基于學生認知水平的不斷推進而適時提出,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向更深層次進行開發(fā)。
3.2遵循適法性原則,注重提問的方法技巧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強,邏輯思維還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階段。
同時數學科目是一門具備一定理解難度的科學學科,因此為了讓小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需要教師在提問時遵循適法性原則,注重提問的方法和技巧,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以更為高效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思維情境之中,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數學問題的類型極為多樣,包括識記性提問,理解性提問,批判性提問、封閉性提問、開放性提問及創(chuàng)造性提問等多種類型,教師可基于不同教學目的進行多樣化的選擇。如在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長度單位及相關進率算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選擇開放性的提問,如“填上什么樣的單位,能夠讓1-1=9這一等式成立?”,這樣的提問打破了固有的“1-1=0”的概念,而是需要學生開發(fā)數學思維,運用所學習到的長度單位知識進行問題回答和解決。通過適法性的提問,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對于空白知識點也能夠及時進行了解,針對性地進行提升。
3.3善于構建有效的問題導入情境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素養(yǎng)不斷發(fā)育和成長的階段,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構建更加生動有趣的問題導入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和思考。生活是數學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在運用提問時可構建生活化的理解情境,讓生活現象牽引學生進行思考,進而更為高效地去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人民幣相關知識之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構建構建陪伴父母一起去逛超市的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化的情境進行有效聯系,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加深數學理論知識的生活化理解。
4結束語
為了構建更為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提升提問設計的質量是極為重要的,這有助于直接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需要基于當前課堂提問的現狀和不足,遵循適時性和適法性原則,更好地提升提問設計的認知水平,推動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高向紅.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提問方式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5,(12):210.
[2] 鄺孔秀,胡娟淼,姚璐,勞金晶,沈嫻.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質量的策略探析——基于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與普通教師的課堂“提問”教學比較研究[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8(06):27-30.
[3] 李艾蔓. 啟思促學習,點撥為高效——略論小學數學的提問教學藝[J]. 教育現代化,2016,3(38):113-114+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