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榮
在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中注重的不僅僅是針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同時還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本文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趣”進行探討,以期可以讓小學低年級學生更好地喜歡上語文課,奠定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小學低段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課堂上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要靈活地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只有在教法上下功夫,讓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自己新奇有趣的教法所吸引,才能在輕松愉快中提高課堂效率。
一、“裝聾賣傻”產生意想不到的“風趣”
班上總有部分孩子怯怯的,聲音很小。如果教師批評他,他甚至還會一聲不吭。鼓勵了幾次,效果也不見好。一次課堂上,我請班上最害羞的小朋友劉程回答問題,她站起來說了半天,我一個字都沒聽清楚。突然,我靈機一動,大聲說:“哦,我知道我為什么聽不清了,因為我姓龍(聾),你能照顧一下龍(聾)老師的耳朵,回答時大點聲好嗎?”全班同學聽了我的話都忍俊不禁,劉程同學聽了,果然亮開嗓門大聲說了一遍,聲音是那么響亮,以至全班同學都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我高興點點頭,微笑著說:“我終于聽清楚了,謝謝你照顧龍老師。以后,希望同學們都能像劉程小朋友一樣,回答問題時聲音響亮點,讓教師很容易就能聽清楚。”學生們都愉快地回答:“好!”只要學生回答問題、朗讀課文的時候聲音不夠響亮,我只要說“唉,龍老師為什么要姓龍(聾)??!”學生馬上就會把聲音提高??磥斫處熝b聾的效果還挺不錯的。
二、游戲讓教學過程充滿“樂趣”
著名的物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則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如我在詞語訓練中開展“采蘑菇”游戲。事先將本課出現的詞語寫在卡片上做成蘑菇狀,貼在黑板上。學生上來“采蘑菇”,采后先讀蘑菇上的詞語,再用詞語說一句話。鼓勵學生采摘2個以上蘑菇,說一句話,并給予獎勵。孩子們爭先恐后“采蘑菇”,在愉快的活動中,在激烈的競賽中,不知不覺地完成學習任務。既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fā)展智力,又寓教于樂,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音樂、舞蹈與表演創(chuàng)設美的“情趣”
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激發(fā)兒童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感體驗的模式來營造課堂教學氣氛,將學生帶入某個特定情境中,達到刺激學生感官神經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對知識的領悟和運用。愛唱、愛跳是孩子們的天性,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投其所好,將他們喜愛的音樂、舞蹈等多種直觀手段,直接運用課堂教學中,產生吸引力,加深對語文文字的理解,使他們樂于接受,并且還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另一種美的情趣。如在教學《快樂的節(jié)日》一文時,我設計了一個“演“的環(huán)節(jié),讓想要表演的孩子上臺,跟著音樂一邊唱一邊表演。在悅耳的音樂感染中,學生們馬上有了表演欲,紛紛跑上臺來加入表演的隊伍中。孩子們真正地融入課堂之中,融入語文這個美麗、豐富的世界之中。
總之,低年級的語文課,屬于起步階段的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要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我們教師必須積極努力地去增強每一堂課的趣味性,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教師的教學才相對輕松,其教學效果也會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