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與書結緣的人生,人生都不會蒼白和虛度。因為讀書,可以讓我們品味世界、體驗生命、洞察人生;因為讀書,我們可以和孔子、柏拉圖、馬克思、曹雪芹、托爾斯泰、魯迅、愛因斯坦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當閱讀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一種習慣時,孩子會沐浴于美妙的詩歌里,陶醉于神奇的童話里,翱翔于偉大的歷史與神奇的科學世界里。將來孩子長大后,將會因為讀書而變得更加快樂,生活將更加多彩。
那么如何讓孩子的夢想從這里揚帆起航呢?
一、為孩子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營造讀書氛圍
1.為孩子讀書交流創(chuàng)設平臺,激發(fā)讀書興趣。在班內(nèi)建立“圖書角”,把學生自帶的、喜愛的圖書裝進書櫥,以確??晒W生閱讀的圖書源源不斷;同時,每周利用閱讀課和課外活動的時間,帶學生到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借閱圖書。另外,在教室黑板報上設置“好書推薦”、“我手寫我心”、“美文摘選”等版塊內(nèi)容。讓班內(nèi)書香縈繞,學生置身其中,天長日久自然會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
2.樹立榜樣,激發(fā)讀書興趣。每讀完一本書之后我會安排學生講述自己讀書的收獲,其余同學評議,如此一來,不但能矯正學生課內(nèi)外閱讀中的不足,還能借助同學之口,拓寬其他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集體讀書匯報活動,匯報的形式多樣,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書面形式匯報自己的讀書成果,還可以做圖書卡片、剪貼報、手抄報……通過多種多樣的讀書匯報形式讓學生盡情吮吸精神營養(yǎng)。
3.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開展朗讀、背誦等一些競賽,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二、授之以“漁”,做好孩子閱讀方法的指導
“沒有恰當?shù)姆椒?,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边@提醒我們,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好讀書方法和技巧。
1.讀與思結合。閱讀的核心是思維,在閱讀過程中,孩子想象豐富,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中,去馳騁想象,拓寬思維空間。因此,教師要讓孩子養(yǎng)成讀思結合的習慣,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的對話,與文中人物的對話,達到心靈的溝通,精神的共鳴。在閱讀中放飛想象的翅膀,大膽想象,多方質疑。閱讀完后,還要掩卷而思,看看自己究竟有何心得和體會。
2.讀與寫結合。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廣泛而豐富的語言和寫作范例。從讀到寫,由仿到創(chuàng),是指導學生寫作的有效途徑。如讓學生給讀過的故事續(xù)寫結尾,給課文補白,把自己課外所讀的一首古詩改寫成其它形式的文章,給自己所讀的課外讀物中的主人公寫一封信,談自己對他、她的印象,說出自己想說的心里話,寫讀后感等。
3.讀與使用工具書相結合。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有限,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肯定會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樣掃除這些讀書中遇到的“絆腳石”呢?這時候老師就應該指導學生請工具書來幫忙了,在閱讀中注意使用工具書不但可以掃除閱讀障礙,培養(yǎng)自讀能力,還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形成制度,確保讀書時間
課內(nèi)閱讀有充足的時間保障,這就要求課外閱讀也應有時間做保障,才能達到實效。把課外閱讀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經(jīng)常把學生領入閱覽室、圖書室,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之中自由泛舟。平時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讀書至少20分鐘,做好讀書筆記,將自己感興趣或優(yōu)美的字、詞、句、段、篇,也可以寫下自己的讀書感受。時間長了,學生的習慣就成了自然。有了時間的保障,學生讀書的質量自然就會有明顯的提高。
四、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學習致用
葉圣陶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技能?!闭n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字、詞、句、篇入手,去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但課堂的學習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學生的知識學習僅限于課堂是不夠的。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語文課教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學會閱讀有著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師在認真進行課堂閱讀教學的同時,應該注意選準切合點,加強閱讀方法的示范與指導,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閱讀中學會閱讀。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天空中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當讀書成為一種需要、一種樂趣時,他們所感悟的是人生的真善美,知識的深奧美,以及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個性的發(fā)展與提升。
胡方麗,山東淄博市高新區(qū)第八小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