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光
論述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的CT影像診斷
●王昕光
研究目的:分析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患者的CT影像特點。研究方法:選擇我院自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收治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患者80例,就患者的CT影像表現進行細致的分析,這80例患者通過CT掃描影像檢查均確診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研究結果:患者的顱腦CT影像主要表現為腦室出現擴張,腦膜發(fā)生病變,腦水腫、腦梗塞、腦結核瘤等。研究結論:通過CT掃描能夠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所出現的結核病的類型,發(fā)病的時間長短,發(fā)生病變的具體部位,發(fā)病范圍等,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后期的護理都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CT影像;X線
在我國結核類疾病是常見的疾病之一,一旦感染結核類疾病對人的身體有極大的危害,并且發(fā)病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結核類疾病是結核類疾病的主要形式,它主要從人體的其他部位的結核疾病采用血性傳播。并且有兩種不同的類型:結核腫瘤和結核性腦膜炎。本研究回顧了自2015年12月份-2016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80例中樞神經結核患者,這些患者都是經過實驗室檢驗或者臨床證實的患者資料,然后結合國內外的醫(yī)學文獻,就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的CT影像表現進行了總結分析,其具有很強的臨床實踐價值。
1.1 研究資料的選擇
本研究選擇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在4-68歲,平均年齡34.68歲。其中未成年患者16例,占所有患者的20%.這些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患者的臨床表現不盡相同,有的表現為發(fā)熱癥狀,有的出現頭疼,頭暈癥狀,有的出現嘔吐,驚厥癥狀,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偏癱,顱腦神經損傷癥狀?;颊叩木唧w臨床癥狀為:年級較大的患者表現出發(fā)燒癥狀,以中低度發(fā)熱為主,因此中老年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癥狀較輕,發(fā)病時間緩慢,所以其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影響具體的確診時間,確診需要的時間較長;兒童患中樞神經類結核病發(fā)病較急,病情發(fā)展較快,出現的發(fā)熱癥狀明顯,并且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或者驚厥。中青年患者的顱腦內的高壓癥狀較為明顯;嬰兒患者經常出現腦水腫,并且顱腦內部的高壓癥狀不明顯。
1.2 研究方法的選擇
1.2.1 診斷標準
診療標準主要有以下六條,一旦患者在診療過程中滿足以下癥狀的三條以上就可以判斷患者患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六條診療標準如下:患者的PPD皮試在++以上;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呈現陽性癥狀;患者有腦外結核或者有結核密切接觸的歷史;患者的腦脊液符合結核性腦的改變特征;腦脊液檢查出結核桿菌;腦脊液抗PPD抗體在++以上;對患者采用抗結核治療有療效。
1.2.2 檢測方法
從本組患者中有腦脊液癥狀出來的患者中找出抗酸桿菌,檢測方法是將腦脊液涂片然后進行醫(yī)學培養(yǎng),此外還可以進行神經系統(tǒng)外部的組織培養(yǎng),例如在患者的尿液中,咳痰中找出結核桿菌,在這80例患者中的神經系統(tǒng)外的組織處找到結核桿菌的患者有28例。本組患者中有72例患者的腦脊液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占據所有患者的90%。這80例患者體內的白細胞數量都出現增高的現象,并且以早期的淋巴細胞為主,然后以淋巴細胞增加為主。在本研究中60例患者出現了蛋白定量升高,占據的比例為75%。
1.2.3 影像學檢測方法
在對患者進行CT影像掃描檢測的時候,采用的是螺旋CT機,機器在工作時候的電壓值為120kv,200MAS。層厚度設定在8mm,對于患者先進性頭顱處的常規(guī)掃描檢查,采用平掃的方式進行,對于患病處采用2mm或者5mm的薄層進行掃描。
對于本次研究所選擇的的80例患者都采用CT平掃,掃描結果如下?;颊叱霈F了腦膜病變,并且病變發(fā)生的位置主要集中在患者的鞍上池,環(huán)池以及外側裂池處,CT平掃過程出現密度增加,并且邊緣變得模糊,不具備正常的透明度,隨著疾病加重有血患者出現了腦膜鈣化;患者出現腦室擴張,不同患者根據病情不同出現輕度或者重度的擴張,治療效果好的患者腦積水癥狀會減輕,腦室擴張的程度減弱,但是有些老年患者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則會使得病情加劇,出現的患者為45例;本組患者中有40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腦水腫,具體的CT掃描表現為腦室旁邊的密度變小,患者的腦積水癥狀越來越明顯;有46例患者出現了腦梗塞的問題,在單側或者雙側腦實質內都可見單個或者多個腔隙性低密度灶,當出現腦梗塞的時候,邊緣模糊。本演技中有18例患者出現了腦結核腫瘤或者腦膿腫的現象,這些患者的顱腦內有清晰可見的單個或者多個結節(jié)。具體的情況詳見表1。
表1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CT表現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是結核分歧桿菌對于腦膜侵害的一種非膿性炎癥病變,在人體可能發(fā)生的結核中占據的比例為8%左右。主要的兩種類型為結核腫瘤和結核性腦膜炎。一旦感染該疾病,患者的腦膜病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并且會影響患者的腦實質及腦動脈。中樞神經系統(tǒng)出現腦積水的可能性非常大,并且在患病初期就能體現出來,發(fā)病嚴重的時候患者的大腦會出現大水囊,當CT表現為腦室旁的密度降低的時候,腦室周圍的密度降低與腦積水的發(fā)生。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在診斷的時候由于缺乏特異性,因此其預后性較差,CT掃描的主要表現為腦膜出現病變,腦室擴張、腦水腫、腦梗塞及腦結核腫瘤,在我國CT檢測較為廣泛,并且屬于無創(chuàng)檢查范疇之內,CT檢測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病的類型,病期及部位檢測都是非常準確的,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邢臺市第三醫(yī)院CT核磁科)
[1]熊景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的CT影響診斷[J].江西醫(yī)藥,2014,47 (1) :67-68.
[2]張曉明.結核性腦膜炎的CT表現與臨床預后的關系[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 , 23 (2) :108-109.
[3]周玲.腦結核瘤的臨床分析及文獻回顧[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5,12 (3) :28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