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黃裳+黃若微
案情簡介:
2014年廣州白云山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歐盟知識產(chǎn)權局申請注冊一件歐盟商標,如下:
異議期內(nèi)Multi Access Limited以《歐盟商標條例》第8條第(1) (b)款規(guī)定的混淆可能性為理由提起異議。四件引證商標為:
1 2 3 4
文字商標
WANG LAO JI
圖形商標
圖形商標
圖形商標
EUIPO駁回了該異議請求,異議人繼而向申訴委員會提起了申訴。申訴委員會支持了EUIPO做出的異議決定。
決定要旨:
委員會首先指出,本案相關公眾應為一般消費群體,并不應限定為有亞洲背景的消費者。
委員會進行商標比較時,賦予了視覺因素更大的權重:相關公眾在接觸到異議商標時,絕大多數(shù)只會認為異議商標的內(nèi)圓中經(jīng)過風格化設計的“王老吉”是一些可能與亞洲文字有關聯(lián)的線條組合,從而將其僅認為是具有裝飾作用的圖形要素,且其在布局方式、字形等方面與引證商標差別十分顯著,因此在視覺方面難以認定為近似。至于發(fā)音和概念方面,由于相關公眾無法將異議商標和引證商標中的中文內(nèi)容作為文字進行識別和理解,因此也不能得出存在近似的結論。
啟示:
對于希望在歐盟申請中文商標的申請人而言,需要明確的是:中文商標在歐盟商標申請及后續(xù)相關程序中都會被認定為圖形商標而非文字商標,相應地,在與可能構成沖突的在先商標進行比較時,主要是通過視覺方面進行對比,而發(fā)音、概念對比的重要性相對較低。因此,如果發(fā)現(xiàn)在先商標與擬申請商標的中文文字內(nèi)容相同或近似,在后申請人可以考慮通過強化具有自身特色的視覺效果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申請時遭到異議的風險。
對于在歐盟已持有中文商標的在先權利人而言,本案申訴委員會的決定再次提醒了中文商標權利人在歐洲開展維權活動時,一方面,如果確有希望將相關公眾限定在具有東亞背景、認識漢字的相關人群中,應結合商標所對應的商品或服務(而非僅僅憑著“商標中有中文”這一事實),盡可能提供證據(jù)以說服主管機構或法院;另一方面,當無法對相關公眾的范圍進行如上限縮時,在進行商標標識的近似性比較時,一般情況下就無需再基于母語(中文)習慣執(zhí)著于發(fā)音、含義上的近似性,而應將主要精力投入在視覺方面的比較上。當然,對于惡意“搭便車”的行為,如果無法在商標法框架內(nèi)解決相關糾紛,也可以爭取通過各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其他法律來實現(xiàn)維權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