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蓮+張慶生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寫作教學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與互聯(lián)網條件來提高效率呢?在連續(xù)兩年的初三畢業(yè)班作文訓練中,我進行了探究與嘗試。以2006版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下冊中“布局和謀篇”為例。
到了初三,學生已經有了基本的布局和謀篇的能力:事件的敘述能講清起因、經過、結果;作文也懂得分成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但缺乏用謀篇布局的方法來突出文章中心的能力。為此,根據學情設計了《謀篇布局,突出中心》的寫作訓練課,并開了兩節(jié)公開課,探索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的條件下初中語文寫作課堂的模式。
這是一個專題訓練,自然不能夠靠一節(jié)課來完成,整個訓練過程大概由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構成:全篇作文(學生,課堂)——找出問題、篩選樣卷(教師,課外)——歸納方法,修改片段(學生,課堂)——交流分享、鞏固方法(學生,課堂或課外)。就某一個作文題目,這個過程中的后面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可以反復進行的。公開課集中在“歸納方法,修改片段(學生,課堂)——交流分享、鞏固方法(學生,課堂或課外)”這兩個環(huán)節(jié)。
計算機教室的公開課:
謀篇布局,突出中心
——記敘文修改訓練
教學目標:1.理解謀篇布局與突出文章中心的關系。2.掌握基本的謀篇布局技巧,提升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選擇使用“矛盾沖突法”“正反對比法”“鏡頭組合法”“互相映稱法”等謀篇布局的方法修改習作,鞏固所學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謀篇布局的方法對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所學四種謀篇布局的方法“矛盾沖突法”“正反對比法”“鏡頭組合法”“互相映稱法”及其要點。
“矛盾沖突法”:設置兩難的心理情境,在矛盾沖突與選擇中,突出中心。
“正反對比法”:圍繞中心設置兩個人物的不同狀態(tài)和品質,在對比中有所領悟,突出中心。
“鏡頭組合法”:按一定的邏輯組合鏡頭,突出中心,如“同甘共苦”表現(xiàn)“真摯的友情”帶來的快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表現(xiàn)“快樂源于真心的付出”。
“互相映稱法:圍繞中心設置一主一次相同或相似的兩個人物或事件,互相映襯,突出中心。
二.修改習作
1.用所學的謀篇布局方法在電腦上對習作3《快樂源于真摯的友情》或習作4《快樂源于真心的付出》進行片段修改,突出中心,師巡視。
2.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部分學生的作業(yè),該學生介紹自己的修改思路和意圖,師生共同點評。
3.師總結謀篇布局中要注意的問題:
A.矛盾沖突法是否圍繞中心布局,能否突出中心。
B.對比法與映襯法主次是否顛倒,應以表現(xiàn)中心的為主。
C.鏡頭組合有無一定的邏輯。
D.細節(jié)描寫是否充分,會不會太生硬。
三.布置作業(yè)
把修改的習作全篇抄到作文本上,注意細節(jié)的呼應,語言的順暢。
這節(jié)課的主要流程是:利用計算機的中控系統(tǒng)發(fā)送范文及病卷到學生的電腦桌面;學生對比范文及病卷,分析歸納謀篇布局的方法;用所學方法現(xiàn)場進行病文的片段修改;利用中控系統(tǒng)展示參加交流的修改片段。
優(yōu)點:所有的文檔均是電子版,發(fā)送到每個學生的電腦桌面,有利于生本交流;教師利用中控系統(tǒng)可以遠程監(jiān)控學生的作業(yè)情況;面對電腦寫作,給予學生相對獨立的空間,利于學生獨立思考;電子版的作業(yè)便于交流和修改。
缺點:面對面的師生和生生交流,變成了在線交流,課堂的鮮活氛圍受到限制;學生們躲在電腦后,教師難以通過表情觀察來關注學生,調整課堂,對于學習積極性不夠的同學不利;課的容量太大,交流環(huán)節(jié)不夠充分,學生對方法的體會不夠。
白板教室的公開課:
謀篇布局,突出中心
——記敘文修改訓練
教學目標:1.掌握“正反對比法”“主次映稱法”兩種謀篇布局的方法。2.針對符合題意、“中心較明確”的作文,進行修改訓練,使得中心鮮明突出。3.了解謀篇布局與突出中心的關系,掌握基本的謀篇布局技巧。
教學重點:修改習作《微笑其實很簡單》,掌握“正反對比,突出中心”和“主次映襯,突出中心”的方法。
學情培養(yǎng):已經過“審題立意,符合題意”和“開頭結尾,確定中心”兩個專題訓練,使得大部分作文能夠到達三類卷“中心較明確”水準,“謀篇布局,突出中心”的目標是把三類卷作文提升到二類卷“中心明確”甚至一類卷“中心突出”的水平。
課前準備:指導“正反對比法”“主次映稱法”“鏡頭組合法”“矛盾沖突法”等四種“謀篇布局,突出中心”的方法;講評作文《微笑其實很簡單》的審題立意要點;選擇學生作文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心較明確的習作,要求學生用“正反對比法”“主次映稱法”的方法,補充一個片段,使得文章中心明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總結前一階段“審題立意,符合題意”和“開頭結尾,確定中心”兩個專題訓練的效果,陳述“謀篇布局,突出中心”的訓練目標。
二.診斷習作
展示習作《微笑其實很簡單》,引導學生診斷:1.中心是什么?2.事件能不能表現(xiàn)中心?
學生分析習作,診斷習作:1.有議論語句,中心確定。2.事件不能表現(xiàn)中心。3.中心較明確。
三.歸納方法
1.教師展示作業(yè)中的不同類型的情況,引導學生分析修改效果:能否使文章“中心明確”或“中心突出”。
2.學生點評交流并歸納“正反對比,突出中心”“主次映襯,突出中心”方法要點:
在主體事件中插入一個小故事,從相同的角度表現(xiàn)中心,與主體事件形成主次映襯的效果來突出中心 ——主次映稱法。
在主體事件中插入一個小故事,從相反的角度表現(xiàn)中心,與主體事件形成正反對比的效果來突出中心 ——正反對比法。
四.遷移鞏固
展示另一篇同類型的習作,要求學生現(xiàn)場進行構思修改。
五.交流分享
教師巡視,抽取部分作業(yè)拍照上傳到白板上。
學生交流討論,評價作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要求書面完成上面的構思,發(fā)到班級群。
學生上傳作業(yè),小組推薦優(yōu)作,發(fā)布于班級微信公眾號。
接受前一節(jié)課的教訓,細化了環(huán)節(jié),增加了課時,“歸納方法,修改習作”一課時,“交流分享、鞏固方法”一課時,公開課設計在“交流分享、鞏固方法”部分。同時,增加了課外交流的環(huán)節(jié)。
課的主要流程:利用班級QQ群交流片段修改作業(yè),小組推薦優(yōu)秀作業(yè);課堂交流修改思路及效果;現(xiàn)場修改訓練,現(xiàn)場隨機抽取部分作業(yè),拍照上傳到白板交流討論;課后上傳全部作業(yè),小組推薦優(yōu)作發(fā)布于班級微信公眾號。
優(yōu)點:利用QQ群交流作業(yè),小組推薦優(yōu)作,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學生推薦作業(yè)可直接傳到白板系統(tǒng),節(jié)約了教師備課時間;課堂面對面交流,拍照上傳作業(yè),現(xiàn)場感強,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發(fā)布于班級微信公眾號,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作品發(fā)表的成就感,也激發(fā)了家長的關注熱情。
缺點:QQ群交流需要依次打開電子稿,不夠直觀,現(xiàn)場感不夠,影響學生的交流熱情。
反思:
一.聯(lián)通與分享
兩節(jié)公開課間隔一年,是學校信息技術條件更新?lián)Q代的重要一年,也是“互聯(lián)網時代初中課堂模式探究”課題研究深入展開的階段。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硬件的提升,以及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對對課堂的影響是巨大的,二者的結合讓我們意識到:“聯(lián)通”與“分享”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課堂中不可或缺的理念。
聯(lián)通,是互聯(lián)網的特色,聯(lián)通縮短了空間的距離。學習的本質是交流,是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交流。在線交流具有廣泛性,因為時間上的充裕,使得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書面的表達方式也給人更多的思考時間,有利于交流的深入??梢哉f在線交流是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成為了課堂的有效補充,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分享,分享意味著平等與開放,互聯(lián)網上大家都是網民,學生推薦優(yōu)作,每個學生都有選擇的自由,每個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有自由才會有參與熱情,這里生生、師生是平等的;所有的作業(yè)向所有的學生開放,優(yōu)作甚至向家長開放,學生在展示的同時就有了約束,被評價的同時擁有評價別人的機會,知識在這個評價與被評價的過程中流動、變化、更新,個人的知識也在不斷地更新……分享的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
二.現(xiàn)場與在線
在很多人認為互聯(lián)網必將導致學校的消亡的同時,也有很多有識之士重新審視網絡教學、慕課等新的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和缺陷。首先,人們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而非單純地傳授知識;人與人之間因共同生活與學習而產生的心靈影響是個體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從育人的意義上來說,現(xiàn)場的同呼吸共歡笑的課堂是教育中不能缺少的,應占主要地位的,對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而言尤其如此。其次,課堂教學的互動是面對面的、實時的和同步的互動,課堂互動要比網絡互動更便捷、更豐富、更高效,也更富于情感色彩,因此在線交流只能是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伸。
三.獨立表達與社會化知識
寫作是一件私密的事,哪怕它最終公開,哪怕它只是一次考場作文,都連接著作者內心的情感體驗。因此,寫作,是一種個體化的行為。而寫作技巧,卻是人人都可掌握的社會化知識,是在交流中不斷得到變化更新的知識。在線交流中,應注意引導,在交流技巧的基礎上保護表達的獨立性,避免表達的同化,千文一面,失去個性。
綜上所述,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初中語文寫作課堂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的有利條件,
實現(xiàn)課堂的開放性與延伸性,在聯(lián)通與分享中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應以課堂教學為主,重要的訓練和重難點交流突破一定要放在課堂,相關練習和反饋評價盡量在線完成,形成課堂——網絡——課堂——網絡的良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湯敏.慕課革命——互聯(lián)網如何變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
[2]王竹立.碎片與重構——互聯(lián)網思維重塑大教育[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5.3
[3]楊曉哲.五維突破——互聯(lián)網+教育[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2016.3
[4]上海教育博覽會組委會,互聯(lián)網+教育——2016年上海教育博覽會高峰論壇實錄.[C]上海:華東師大出版,2017.4
[5]潘新和.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6
備注:課題“互聯(lián)網時代初中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編號FZ2016ZX024)的研究論文。
(作者單位:福建福州第四中學桔園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