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帆
摘 要 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頻發(fā),不僅給學生及家長帶來不幸,也影響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隨之引發(fā)的糾紛及索賠也日益增多。本文擬從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含義、類型、歸責原則、責任認定等幾個方面對高校在該類事件中的責任承擔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 高校學生傷害 歸責原則 高校責任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1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類型
1.1第三人侵權行為導致的人身傷害事故
“第三人”是指除高校和受害學生以外因侵權行為導致人身傷害事故的組織和個人。第三人的范圍很廣泛,包括在校學生、校外社會一般人員、以及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住宿、餐飲、娛樂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jīng)營者或活動組織者等。一般以個人侵權居多。
1.2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給學生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
學校的教學和生活設施,包括學校的樓房、墻體、道路、場地、林木、體育器械、實驗器材、電力、消防設施設備等。因學校的教學生活設施陳舊、老化,未及時修復或拆除,設備設置不當,器材、設施產(chǎn)品質量不合格或不符合安全標準,設施、設備存在安全隱患,未及時修理或更新等原因造成學生人身傷害的,學校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1.3學生參加的校內集體活動中發(fā)生的人身傷害事故
高校中,學生參加的集體活動很多,可以說,這些集體活動構成高校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同,有學生自發(fā)組織,院校自行組織,也有學生社團安排。這類傷害事故的前提是在校園內發(fā)生的。當然,不同的組織形式導致最后責任的分擔也是不同的。尤其是發(fā)生頻率比較高的體育運動傷害事故。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又不同于其他的人身傷害事故,在實際處理過程中頗有爭議。
1.4在校生因學校提供食物、藥品引發(fā)的人身傷害事故
盡管《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等有關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當認真貫徹執(zhí)行食品衛(wèi)生法律、法規(guī),加強飲食衛(wèi)生管理,辦好學生膳食,加強營養(yǎng)指導”“普通高等學校、中等專業(yè)學校、技工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生產(chǎn)勞動,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提供保健待遇。學校應當定期對他們進行體格檢查,加強衛(wèi)生防護”。但是,該類事故還是發(fā)生。
1.5在校生因突發(fā)性疾病、嚴重疾病及碎死引發(fā)的人身傷害事故
此類事故的發(fā)生往往是學生自身的健康原因造成的,學生是特異體質或是有特定的疾病,學校對于學生的身體狀況不知道或是難以知道,一般來說,學校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以下兩種情況下學校應當承擔格應的責任一是學生有特異體質或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引起必要注意。二是學生在校期何突發(fā)疾病,學校發(fā)現(xiàn),但未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1.6學生因自殺、自殘導致的人身傷害事故
自殺或自殘的誘因分為學生自身的原因和與學校有關聯(lián)的原因。一般來講,只要是學生自身的原因或者雖然與學校工作有關,但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合法或教育管理工作在法律法規(guī)容許的自由限度內并無聽顯不當?shù)?,學校不承擔賠償責任。
2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校方責任分析
基于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特定的教育管理關系,依據(jù)相關歸責任原則,筆者認為高校在學生傷害事故中應承擔的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
(1)高校未能履行法定職責或者在履行教育管理職責過程中未能盡到相當注意義務,主觀有過錯,因此導致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的,學校要承擔全部的法律責任?!掇k法》第九條明確規(guī)定:對發(fā)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學生傷害事故,高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①高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高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②高校的安全保衛(wèi)、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的;③高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yè)的有關標準、要求的;④高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⑤高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⑥高校違反有關規(guī)定,組織或者安排學生從事不宜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⑦高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這類傷害事故具有相似的特點,即受到傷害的一方均是在校學生,責任人均是負有教育、管理等職責的高校、高校教師或者其他教職員工。對這類事故,學校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如《刑法》第183條規(guī)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chǎn)損失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高校未能履行與學生之間的約定義務,從而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其行為具有違約性。對此高校應根據(jù)與學生的約定,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3)學生傷害事故并非為前述高校違反法定或者約定義務所造成,而是由于第三人加害、或者發(fā)生在校外、在同學之間等,高校無直接責任。但如果對事件的發(fā)生學校存在一定的過錯,或者采用措施明顯不當,也應根據(jù)其過錯程度及其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當然,并非所有的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高校都要承擔責任。第四,學生傷害事故是由于高校教師或者其他教職員工故意實施的與職務無關的違法犯罪行為所造成。由于其純粹屬于個人行為,因此學校不承擔法律責任,其法律后果應由加害人依法承擔。
參考文獻
[1] 馮建立.大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中的學校賠償責任[D].山東大學,2011.
[2] 王琪.大學生人身傷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
[3] 張歡.大學生傷害事故中的高校侵權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