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祺
胃腸道間質瘤內鏡下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研究
●羅祺
目的:探究胃腸道間質瘤內鏡下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間收治的78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進行研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的圍手術期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全面、綜合的圍手術期護理方式,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盆腔轉移以及患者滿意度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優(yōu)勢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內鏡下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胃腸道間質瘤患者實施全面、綜合的圍手術期護理,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值得推廣。
胃腸道間質瘤;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圍手術期護理
胃腸道間質瘤作為一種嚴重威脅患者健康的腫瘤,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療,將既有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為了能夠對胃腸道間質瘤圍手術期護理進行深層次探究,本文將根據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治療特點,研究分析不同的護理方法應用于胃腸道間質瘤內鏡治療中的效果,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從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間收治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選取78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意愿,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9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齡為(51.2±2.5)歲。觀察組中,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齡為(51.7±2.3)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胃腸道間質瘤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并且在性別分布、平均年齡等基本資料的對比上差別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圍手術期護理方式,主要包括各項基本生命體征的檢測,主要注意事項的提醒,簡單的心理疏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綜合性護理方式,從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等層面著手,對患者實施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術前護理。做好基本的術前準備工作,檢查患者各項常規(guī)的手術指標,如血型、凝血功能、傳染性疾病指標等,同時做好備血工作。針對患者手術前的情況表現,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積極同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介紹以往手術的成功經驗,緩解患者的緊張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并告知患者家屬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讓患者家屬做好心理準備,使得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第二,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必須嚴格配合主治醫(yī)生的手術治療,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心電圖、血氧飽和度方面的監(jiān)測,確保手術過程中所需的器械及藥品及時到位。護理人員如果在手術過程中發(fā)現意外情況出現,如生穿孔、大量出血等,一定要注意與主治醫(yī)生默契配合處理好創(chuàng)面,及時在鏡下止血及夾閉創(chuàng)口,以免意外發(fā)生。
第三,術后護理。手術結束之后,將患者轉入病房,做好各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工作,密切觀察患者在恢復過程中胃管引流物的顏色,并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黑便、皮下氣腫、胃痛腹痛等情況出現。術后,患者采取半臥位,臥床3d,若手術過程中無穿孔則禁食1d,1d之后盡量給予患者流質食物。如果手術過程中沒有穿孔,但是嚴密縫合,則禁食3d,3d之后再給予流質食物,并逐漸向半流質食物轉變。術后2周之內,禁止參與劇烈活動和重體力勞動,禁止使用辛辣食物,禁止吸煙飲酒。患者在住院過程中,一旦出現突發(fā)狀況,作相關及時處理后,護理人員必須及時報告給主治醫(yī)生。
采用 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 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實施不同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之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發(fā)現,觀察組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盆腔轉移以及患者滿意度方面均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情況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各護理情況方面的比較分析
胃腸道間質瘤屬于消化道黏膜下腫瘤,若是惡性,那么主要以血行轉移為主,淋巴結轉移出現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通常都是將整個腫瘤快切除為主[1]。目前,臨床上在對胃腸道間質瘤治療過程中,主要以雙鏡聯合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微創(chuàng)治療為主,實現的手術效果同外科手術效果大致相同,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恢復快等特點[2]。胃腸道間質瘤內鏡下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也是加速患者康復的重要措施,對護理人員的護理素質和水平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從術前、術中和術后三個層面著手。術前,做好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為手術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如儀器、藥物的準備等;術中,注意同主治醫(yī)生保持配合,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如心電圖的監(jiān)測、出血情況的監(jiān)測等;術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注意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如皮下氣腫、黑便等,通過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護理,再加上科學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的病情將得到有效控制,極大地促進了患者的健康恢復[3]。
本文研究顯示,在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之后,觀察組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盆腔轉移以及患者滿意度方面均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給予胃腸道間質瘤內鏡下治療,再輔之科學合理的圍手術期護理,患者的疾病控制和健康恢復要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
綜上所述,在內鏡下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胃腸道間質瘤患者實施全面、綜合的圍手術期護理,能夠加速患者康復,減少并發(fā)癥產生,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
(作者單位: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內鏡中心)
[1]楊小莉,張銘光,歐艷,等.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胃腸道間質瘤的圍手術期護理[J].華西醫(yī)學,2014,12(04)∶112-114.
[2]王六妹,朱彩梅,曾淑凝.胃腸道間質瘤的診斷及手術護理效果[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5,24(08)∶361-362.
[3]謝惠,張杰,湯珊,盛健秋.胃腸道間質瘤內鏡下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36(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