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社欽
在減負背景下,講究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性是師生共同的追求目標,在減負教育新政的課改形勢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勢必落到課堂上來。因此,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高效課堂。
一、先學后教
在樹立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后,我們的教學必須翻轉,讓學生先學,學生學習了,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我們教師的教學有了指向性。同時,學生先學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其情感體驗和知識獲得更為豐富,不同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和獲知方法可能還存在著差異,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課堂上交流思路和想法,學生的獲得會更多,而且我們通過學生的學,知道了哪些知識點學生是能夠自主學習學會的,這些知識點我們教師不用教,將有限的時間幫助學生解決自主學習存在困難和有疑慮的問題。
二、以學定教
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教,那么怎么教呢?不同的情形應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反思自主學習過程,協(xié)作學習
每個學生均存在著個體差異,我們課堂上應該給學生展示自我學習成果的空間和平臺,這一過程是學生反思自主學習的過程,通過展示,實現(xiàn)思想和方法的碰撞,讓思維更為活躍和寬廣。
2.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搭建支架化解困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是一帆風順的,則就不需要我們教師的教了,為此我們的教學首先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困惑和錯誤在哪里,在學生的錯誤的基礎上進行理錯、教學。當然“理錯”還可以前置,將問題細化、拆分,逐步引導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習慣。實踐經(jīng)驗表明,把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分成幾步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設置一個問題,在三角形ABC的邊AB和AC上分別有一點D和點E,如果要使三角形ADE與三角形ABC相似,應該再加一個什么條件?然后合理的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合作小組,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當然,小組討論的時間教師一定要進行合理的掌握,然后讓一個小組派代表跟全班同學分享,再讓其他小組進行補充。這樣的教學方式堅持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又營造了輕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所以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以學促學
學生都有好勝心,筆者認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只是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要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優(yōu)化課堂管理模式,通過學習小組的建設促進學生間形成良性競爭,實現(xiàn)以學促學。實踐經(jīng)驗表明,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深化對學習的認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合理引導,積極有效地進行調控。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引導學生想辦法完成任務,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但是有時教師也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很消極,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成績太差不想?yún)⑴c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或者就是長時間保持沉默來抵觸小組合作學習,這時教師就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他們明白我是小組的一份子,我要為小組“貼磚加瓦”,形成“讓每一個學生進步”的教學氛圍。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使每個學生都充分享受到小組學習帶來的快樂,讓他們樂于參與小組學習。當發(fā)現(xiàn)小組間提出問題,產生爭論時,教師應深入到小組中去參加小組的討論,這時教師的角色不再只局限于是小組學習的組織者,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和他們一起學習,并指導他們如何發(fā)表自我見解,或者以自己的方式暗示誘導學生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就逐漸培養(yǎng)學生發(fā)言的習慣和學習興趣,使他們“愛”上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平行四邊形性質”時,我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形,然后課堂上要求學生將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疊放在一起,用鉛筆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交于O點,并用大頭針將交點O固定,繞O點將上面的一個平行四邊形繞點逆時針旋轉180°,學生自己動手,反復嘗試,再換個平行四邊形,換個轉動方向試一試。提出問題: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學生在轉動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上、下兩個平行四邊形繞一個點轉是可以完全重合的,由此,聯(lián)系到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同時可以找到對稱中心——“兩條對角線的交點”。此外,還能得到“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相等,兩組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敝档米⒁獾氖?,整個規(guī)律的學習沒有多少演算和論證,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并總結規(guī)律,在總結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應用到了前面學習的知識——“中心對稱性”,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實現(xiàn)了新、舊知識間的轉化與融合。數(shù)學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最有效地培養(yǎng)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的高質量人才,數(shù)學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切實有效地改進教師的教學,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最終提高教育質量。解決好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專業(yè)修養(yǎng),是教師如何正確把握數(shù)學新課程的內容、特點、目標和要求,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四、化整增效
“化整為零”教學所用的時間和傳統(tǒng)教學基本一樣,但一個例題拆分為幾個小題,再歸合為一個大題,這樣,一節(jié)課內容就要安排兩節(jié)課上,這樣人為地拉開了學習知識的時間和間隔,使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定的空間人余地,延長接觸時間,使知識從開始至結束,銜接自然,猶如余音繞梁。經(jīng)過一兩節(jié)時間的醞釀,學生頭腦里重復了幾次所學內容,加強了鞏固、記憶的程度,提高了理解和應用能力。
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教師教學的方式得要大大的改進。教師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導作用,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有明確的目標,因材施教,又要有靈活的方法,收效顯著的教學措施。同時還要注重學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心與學生溝通,用愛去和學生交流,贏得學生的信任和熱愛,只有真正關注了學生,關注了學生在什么情況下學得更好,真正的心對心的走近學生的心靈,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