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世蓉
[摘要]真實,是文章的生命,而要寫出真實的文章,絕不是靠編造出來的,而是要去體會生活。沒有對生活的熱愛、體驗和思考,就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堅持寫榜樣作文,更容易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批改作文更要對癥下藥,方法要靈活多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方法,又有了興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個大難題了。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嘗試
隨著語文考試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據(jù)了中學語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語文成績的好壞。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師生頭疼的了。對學生來說——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批。其實,筆者以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guān)系的紐帶,促成師生交流的陣地,唯有實現(xiàn)“教師——作文——學生”一體化,才能實現(xiàn)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真實體會生活
目前,很多學生的作文中都出現(xiàn)了較為普遍的弊?。杭僭掃B篇——編;東湊西拼抄;華而不實——空。而要醫(yī)治這些病癥,就要引導他們寫真人,記實事,抒真情,發(fā)實感。一句話,寫真人實事。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而要寫出真實的文章,絕不是靠編造出來的,而是要去體會生活。沒有對生活的熱愛、體驗和思考,就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
怎樣把人和事寫得真實呢?
(一)要細致觀察
我們的散文家朱自清就特別強調(diào)這一點,認為觀察時對于“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能輕易放過”。
我們組織學生去都江堰社會實踐,開闊學生視野;組織觀察了籃球比賽等。當然,生活中還有很多是我們沒有辦法組織的,但我時常教育學生如何留心觀察周邊事物,并寫好觀察日記。
(二)要親身參與,細心體會
有參與,感受會很深刻,寫出來的文章或條理清楚,或感情豐富。
像我在指導學生寫一些說明文,如寫《我們的學?!?、《洛帶古鎮(zhèn)》等,我都要專門組織學生參觀,并現(xiàn)場指導;如寫《不倒翁的制作》、《生日卡的制作》等,我就請勞技老師來教。由于學生是親身參與,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感同身受,因此寫出不少好的佳作。
二、堅持榜樣作文
何為榜樣作文,自然是老師或者學生寫的優(yōu)秀作文。也許是愛好的原因吧,從教十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寫下水作文,同時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一并展示給大家,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消除學生的“恐作文心理”,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模本。
(一)榜樣作文,重在目標明確
每個階段都要制定明確的訓練目標,比如,這段時間是想從“整”上訓練呢,還是想從“散”上做文章,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所謂“整”訓就是指文體的訓練,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等。所謂“散”練,指的是文章的組成部分,如,準確而新穎的立意,讓人耳目一新的題目,漂亮而凝煉的開頭,層次清淅的結(jié)構(gòu),精彩凝練的語言,還有總結(jié)性強、一語中的的結(jié)尾等等。每個時間段,我都會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不同的訓練目標。
(二)榜樣作文,好在感染學生
堅持寫榜樣作文,更容易感染學生,打動學生。他們會想,寫作雖然有難度,但有老師與我們風雨同舟,我們還有什么理由退縮呢,從而自覺不自覺地加入到寫作行列中來。再者,榜樣作文,也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寫作文的范本,農(nóng)村學生書看得少,詞匯量小,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如果老師作文針對性強,情真意切,對學生的感染力還是很強的。實踐中,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老師寫的作文,學生更喜歡模仿一些。
三、實施“對癥下藥”
作文交上來后,認真批改,把有問題的作文“提”出來,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鐘或者晚自習的時間,把“問題作文”學生叫到身旁,當面指出他的“病癥”,立即為他開出治病的“良藥”。然后再針對共性問題,找一份有代表的“例文”,在班內(nèi)共同探討,找病因,尋良藥。
(一)用心發(fā)現(xiàn),探尋病因
也許是要求高的原因吧,每接一個新班,總會因作文而頭痛,感覺學生作文差得簡直無從修改。煩惱于事無補,只好靜下心來,認真批改,詳細查看,仔細比照,直到發(fā)現(xiàn)端倪。原來學生寫作文完全是跟著感覺走,想到哪,就寫到哪,思路混亂,也沒有什么素材,所以文章顯得空洞又雜亂。
(二)找準癥狀,因人下藥
發(fā)現(xiàn)問題后,就要想辦法解決。共性的問題,班內(nèi)解決;個性的問題,當面解決。有一次英語老師向我反映說某同學像有心事似的,一節(jié)課什么都沒背進去,提問時一問三不知,也不知怎么回事。這答案競讓我在作文中找到了,那周的作文話題是“選擇”,從文中顯示出她收到了男生一張紙條,正不知該如何選擇呢。文筆極端細膩,心情異常矛盾,直至最后也沒下定決心,甚至還求助月亮星星告訴她該如何選擇。很顯然,這是初中生常見的早戀現(xiàn)象,這種事不談,學生面臨彷徨,很有可能走上彎路;面談,又會引起學生心理的恐慌,讓其無地自容。于是我便借作文批改進行了一次旁敲側(cè)擊的教育:“看得出來,文中的主人公正經(jīng)歷著一次痛苦的煎熬,別的不說,但是一張紙條就已攪得她睡不好覺,聽不進課了,以后還能怎樣?要知早熟的果子雖然好看,卻是又酸又澀。我們是否應該幫她盡快走出青春的沼澤地?”下次作文再交上來時,我發(fā)現(xiàn)“月亮不再昏暗,星星不再眨著迷惑的眼睛,主人公的腳步也堅定了”我心中的那塊石頭也落了下來。如此以來,既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又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何樂而不為?
其實,這種方式的作文批改不僅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更是滿足了學生對作文的期待心理,因為自己寫出來的作文能夠引起別人的共鳴了,這會大大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方法,又有了興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個大難題了。
四、創(chuàng)造批改機會
為了便于學生之間的取長補短,可以適時,給學生嘗試批改作文的機會。
(一)給學生一把明確的作文批改尺碼
學生不會批改作文,沒關(guān)系,老師可以教他批改。批改前,老師給他一個明確的作文批改標準。給他一個批改的標準,其實就是給他一個寫作的導航標。為了加強批改的效果,我采取的是自評與他評相結(jié)合的方法。又為防備有學生批改態(tài)度的不端正,我讓學生在評語的后面都注上自己的名字。評語寫得好的,班內(nèi)表揚,并予以展示;批語寫的不好的,或應付差事的,當面叫來批評。
(二)給學生一次交流批改經(jīng)驗的機會
作文批改結(jié)束后,不急于收繳上來,而是趁熱打鐵,班內(nèi)交流,誠懇地談談自己在批改作文中的真實感受。比如說我批改的對象,作文好在什么地方,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進,我在這方面做得怎么樣,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nèi)自省也。接著又讓本人對他人的評價進行反省,想想他人的評價是否合理,自己是否存在這些問題,又該如何改正等等。然后才收回來,再認真地看一遍,對有問題的同學,仍然予以當面尋“癥”,對面“下藥”。
學生批改,過程也許有些繁瑣,但只要能夠長時間堅持,效果也是很明顯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