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傳戟
【摘要】新課改下,國家倡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人才的方向也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體育教學也面臨著教學模式和體育課程設置的改革。大學體育是一門基礎課程,在藝術院校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藝術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存在較薄弱現象。本文以廣西藝術學院為例,主要分析藝術院校體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并對體育課程設置進行總結,進而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藝術院校 體育課程 課程設置改革
【基金項目】廣西藝術學院2016年度校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2016JGY75)。
【中圖分類號】J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205-01
藝術院校體育是學校體育一個重要的部分,隨著現代運動的普及,經濟高速發(fā)展,體育課程設置的改革必須適應現代社會對大學生應具備高素質、高知識、高技能、高體質等等一些更高要求,從而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廣西藝術學院體育教育教學應該著重培養(yǎng)藝術院校學生的綜合能力。凸顯出體育綜合素質教育,進而滿足社會對優(yōu)秀人才的需求。為此,廣西藝術學院在藝術院校體育教學中,對體育課程設置進行了分析,希望推動藝術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一、藝術院校體育課存在的問題
廣西藝術學院院系有美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國畫院、音樂學院、舞蹈學院等等。首先,受到專業(yè)課影響,各個學院在課程設置上比較緊湊,導致體育課課時少。其次,比如說影視學院、音樂學院的學生從性格上來說比較外向活潑,而美術、國畫學院的學生較為內斂一些,不同的學生對體育的教學積極性不同,這就需要體育體育老師改變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最后,藝術院校學生對體育知識了解不多,對體育活動了解較少,初高中參加的體育活動也較少,而且藝術院校體育課內容過于單一,且體育課場地嚴重不足等等這些都需要改革,從而改變藝術院校體育課教學的現狀,促進體育教學發(fā)展。
二、藝術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的建議
1.藝術院校領導重視體育課
藝術院校體育課學時少,為了更好的設置體育課程,改變藝術院校重專業(yè)輕體育課的思想,就必須得到學院領導的重視。把體育課提高到一定高度上,領導對體育教學工作予以肯定和支持,是體育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學校修訂藝術學院的教學大綱,多增加上課課時,每個學期合理安排好教學課程,將體育保健、運動損傷和康復重點安排進教學大綱,以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健康意識,為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提供保障,發(fā)揮體育的實用性。另外,根據學院體育設施情況,增加體育教學設備,加大體育場地建設力度,以便多元化開展體育教學,以滿足藝術院校體育課程改革需求。
2.課程安排上增加體育項目
學院體育課程內容單一,應該增加一些現在比較新的體育項目或者學生可能感興趣的項目,例如野外生存、室內情景訓練、拓展訓練等等。根據這些體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生存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藝術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是重中之重。在這些項目的完成中,極大開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也必將是學生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在體育課程設置上,多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以便學生選擇,如健美操、形體訓練、羽毛球、跳高跳遠等。
3.豐富體育教學方法
豐富的體育教學方法是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在現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老師注重“教”,忽略了學生的“學”,教學方法十分單一,缺乏新意、趣味,束縛了體育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和進步,學生也無法享受到體育所帶來的樂趣,他們又怎么會去積極上體育課?因此,體育課上,教師可以增加一些體育小游戲或舉行各種各樣的體育競賽,教師只充當一個引導者,使其具有娛樂性、競技性,同時鍛煉學生的實際能力,提高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滿足學生心理、生理需求。體育教師也可通過體育課堂中豐富的肢體動作和趣味性語言來教學,使學生充分掌握體育項目中的動作要領。
4.配置教師資源
目前,院校體育教師專業(yè)意識不強,整體的素質不高。一些體育教師對教學持散漫態(tài)度,如果天下雨或打雷情況,就讓學生自習或自由活動。還存在很多老師“一專多能”的情況,比如擅長田徑的體育老師對籃球、排球等其它體育項目知識知之甚少,技能不過關,還是承擔了學校多項體育教學任務。所以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擴大教師資源對于院校體育課程改革來說勢在必行。
三、結語
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加強體育課程設置改革,必須引起藝術院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課程設置上合理科學地增加比較多的體育項目,豐富體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資源的配置,全方位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推動廣西藝術學院課程設置改革趨向科學化、合理化,提高藝術院校體育教學水平,使之更貼近現代教育教學改革要求。
參考文獻:
[1]陳偉.體育課程改革傳統(tǒng)與未來的銜接機制[J].體育文化導刊,2015,(01):144-147.
[2]武超.近代以來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動力機制研究——制度變遷的視角[D].浙江師范大學,2013.
[3]樊姝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與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對接研究[D].鄭州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