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莉
隨文練筆就是閱讀教學落實語言文字訓練,促進讀寫結(jié)合的一項有效措施。隨文練筆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隨機地學寫一些小片斷、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點。課堂小練筆安排得合理,落實得有效,不僅能讓我們的語文課變得更加靈動和亮麗,更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為什么要在閱讀中隨文練筆,發(fā)展學生作文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教育活動中的一個系統(tǒng),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教育要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也要創(chuàng)新,要通過創(chuàng)新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作文更多的是培養(yǎng)一個人日后最基本的一種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yīng)當擔當起這種責任,把好作文的標準定位在“抒發(fā)性靈,張揚個性,展現(xiàn)才情,發(fā)展學生作文核心素養(yǎng)”上。什么是學生作文核心素養(yǎng),2016年10月6日,中國學網(wǎng),王亮編輯發(fā)表了一篇《小學語文作文培訓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文章,文章提出的五大核心素:一是思維廣度。二是思維深度。三是個性表達力。四是文字典雅度。五是情理均衡度。
二、怎樣在閱讀中隨文練筆,發(fā)展學生作文核心素養(yǎng)
(一)仿寫課文,由“此”及“彼”
在教學《小雨沙沙》一文后,我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雨點還會落在什么地方?誰會怎么樣?孩子們積極開動腦筋,充分發(fā)揮想象,仿寫了很多詩節(jié):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山坡上,樹苗樂得向上拔;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校園里,小朋友樂得笑哈哈……
另外,《日記兩則則》一課以日記的格式寫出了作者在外婆家觀察到母雞孵小雞的喜悅感受。通過對這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日記的格式和日記的基本寫法,因此,課后我安排了一次小隨筆:寫一篇日記。通過練筆,學生能很快將所學知識遷移運用
(二)續(xù)寫課文,發(fā)展想象
在教學《這條小魚在乎》一文后,我問學生:沙灘上的人還有很多,當他們看到小男孩的舉動后,他們又會怎么說,怎么做呢?學生們積極思考,發(fā)言非常踴躍,在口頭表達到一定火候時,我又順勢啟發(fā):你們說得這么好,能不能把它寫下來呢?因為有了說的引領(lǐng),學生們寫得輕松,寫得出彩。他們大多都能順著課文的思路去寫,寫沙灘上的人們都來幫小男孩救魚,由此看來,此舉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
(三)詩詞改寫,變“略”為“詳”
古詩文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它語言精練,但意境深遠?!端姟芬辉娋褪且远潭?0個字,生動地勾畫出了一幅牧童騎牛捕蟬圖。學習了這首古詩后,見學生們興致勃勃,余興未盡,我巧妙地設(shè)計了一次小練筆,讓他們將這首詩改編成一則小故事寫下來,可適當加進一些自己的想象。學生通過擴寫故事,再次感受了詩歌描寫的意境,也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表達,不僅要求把重點寫具體寫詳細,還要求言簡意賅地把意思表達清楚,這是小學表達訓練的重要兩端。
(四)巧寫批注,化“繁”為“簡”
很多時候,我們只注重了讓學生寫具體,卻忽視了讓學生簡練地表達。為了落實這一訓練要求,我經(jīng)常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寫簡短的批注。例如可以在學習新知時,讓學生結(jié)合老師的講解,對文中重點詞的意思寫一寫注釋;或是在疑難處寫上自己的質(zhì)疑;再或是對文章精彩之處在反復(fù)誦讀品味后,寫下自己的感悟,體會。通過這些圈點批注的方式,實現(xiàn)了以寫促讀的作用,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字鑒賞能力和獨立思考,記錄思想的好習慣。
(五)有感而發(fā),隨時練筆
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人文性很強的課文,它通過充滿真情實感的故事內(nèi)容,向?qū)W生傳達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給學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學習這類課文時,在學生的學習達到情感的高潮處,我們可以設(shè)計一些小練筆,讓他們把在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和積蓄的情感凝結(jié)成文字。
(六)教學案例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母雞》
《母雞》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xiàn)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母雞》一課內(nèi)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中我并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為主線,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然后交流讀書體會。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的討厭,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決為什么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在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了母雞的母愛后,讓學生比較老舍寫的《貓》和《母雞》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在比較欣賞后,讓學生進行改寫,帶著對母雞的喜愛之情來寫一寫,隨機出示老舍描寫“貓”中的語句,讓學生進行仿寫,這一設(shè)計,我認為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突出了愛的主題,讓學生從感悟文本走向自己的生活體驗,很有必要。在課文的結(jié)尾,教師再推薦給學生的一些寫母愛的課外閱讀文學,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列那爾的《母雞》等,這樣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增長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得語文學習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總之,課堂隨文練筆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值得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去探究,去嘗試,去運用。我相信,只要找準文本的讀寫結(jié)合點,選擇恰當?shù)慕虒W時機,安排合理的內(nèi)容進行小練筆,激活兒童的情感體驗,就一定能夠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從而開拓出一片讀寫結(jié)合的新天地,讓課堂練筆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