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勁道”作為楊氏太極拳理論研究與實際演練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是指全身筋勁方向和走法。本文試圖闡明太極陰陽顛倒之理與太極拳勁道的關系及實用價值,以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拳理的時代性,從而更好地指導太極拳教學。
關鍵詞:楊氏太極拳;陰陽;勁道
在楊氏太極拳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演練中“勁道”是一個重要概念?!皠拧痹诂F(xiàn)代漢語中意為力氣、力量,但太極拳的“勁”卻與“力”有所區(qū)別:“勁由于筋,力由于骨”,練拳所練的也是筋勁而非骨力?!暗馈币鉃榈缆贰⒎较?,是指勁的走向方法,既表現(xiàn)為內在思維,也表現(xiàn)外在動作,最終達到身心臻于一體的境界。練太極拳必然是練整體之勁,而非半截子勁。作為太極拳習練者,要正確理解勁道,并從中領會太極陰陽顛倒之理,指導自己在技術上不斷精進。
一、勁道與陰陽顛倒之理
自楊氏太極拳宗師楊祿禪創(chuàng)拳至今,已有近200年。楊祿禪曾孫楊振基先師曾于1992年將楊家珍藏手抄本太極拳老拳譜《32目》解,以及懂勁先后論,太極空結挫揉論,尺寸分毫在懂勁后論,口授穴之存亡論等四篇論文和張三豐承留,共計40篇論著全部公布于世人。楊氏太極拳成為太極拳重要支派之一,這40篇論著就是其理論根基,而貫穿其中的主線就是“太極陰陽顛倒”之理。
太極陰陽之說是古人觀察世界形成及變化總結而成的認識與觀念。太極由無極產生,陰陽互感而生變化,化為萬物。人的精神身體狀態(tài)與自然變化可以相互感應,因此作息、運動也必須順應客觀世界基本規(guī)律?!疤珮O陰陽顛倒”這一理論在《黃帝外經》中便有所體現(xiàn)?!饵S帝外經》主張形神兼養(yǎng),重在養(yǎng)神,即“抱神以靜,形將自正”。養(yǎng)神的重點在于“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唯有“探其原則守其神”即探明規(guī)律并按照這一規(guī)律持之以恒實踐,才可達到“精不搖”“神不馳”。
陰陽顛倒之理的本質是哲學問題,陰陽是對立統(tǒng)一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一對概念,代表著矛盾雙方。沒有陰也就沒有陽,沒有陽也就無所謂陰,《易傳》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而“顛倒”便體現(xiàn)著這種“道”。
楊氏太極拳用勁的“道”也要符合“太極陰陽顛倒”。習練者首先得樹立致勝理念、具備攻防意識,在動作中體現(xiàn)敵情觀念,不管對方主動進攻還是退讓防守,都要與對方陰陽相合為一。對方給陰我用陽去合,對方來陽我用陰去合,這樣打出來的拳才內容豐富,意趣橫生,韻味十足。
二、太極勁道的練法
楊氏太極拳強調“太極拳之主體貴在動靜有?!保@一理論見于楊澄甫著作的《太極拳體用全書》中重要的例言部分?!短珮O拳體用全書》中處處貫串著太極陰陽顛倒之理的思維方式??鬃釉跒椤兑捉洝纷飨缔o時說“動靜有?!?,“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如果要達到“陰陽顛倒”,在實際演練中特別重要的是按楊澄甫在《太極拳體用全書》的十三項要求去練。在松靜圓活、緩慢勻速、動靜有常的運動狀態(tài)下習練。
舉個例子,楊式太極拳的動作“抹云式”——左腿屈膝半蹲,右腳虛丁于左腳內側,兩手十字交叉于體前,掌指向上,掌心朝外,目視右側方;左腿挺直,獨立支撐,右腿挺直平抬起與胯齊,右腳面繃直,之后,右腿向右側方平劃至極限,動作不停,再順原路返回,收腿,向右側后方落步成右側弓步;同時,右掌隨右腿動作變俯掌向右側方平劃,左掌變俯掌向左側方平劃支撐;右掌隨右腿返回平劃時亦向左平運,運行至體正前方時,已漸旋轉成仰掌,此時,左掌俯掌運行至腹前,然后,隨右腳向右側后方落足之際,左掌貼右掌腕上方向左側前方推掌成立掌,右掌仰掌收于右腰際。動作不停,兩掌繼續(xù)運行,于體前分別反時針方向畫立圓后十字交叉;同時,左腳收至右腳內側,右腿屈膝半蹲,目視左側方;右腿直立,左腿挺直向前抬起與胯平,腳面繃直,而后,左腿向左側方平劃,同時,左掌俯掌隨勢向左側方平劃,右掌俯掌向右側方平劃支撐。
“抹云式”動作比較簡單,但是如果想不費吹灰之力完成,卻絕非易事,如果沒有“勁道”作用是無法出色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的,特別關鍵的是如何在保持動作幅度圓滿的同時又能做到不顯湯,不漏水,達到行云流水、瀟灑自如的功夫上乘境地。其中,也體現(xiàn)著太極拳所講求的“勁”,而像這樣的動作在楊氏太極拳中不勝枚舉:左右蹬腳、左右下勢、海底針、上步七星、左右摟膝拗步、左右倒攆猴等。
“陰陽顛倒之理”又如何體現(xiàn)在用勁上?拳經云:“蓄勁如開弓,發(fā)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發(fā)”。正是一身備五弓:指身軀猶如一張弓,兩手為兩張弓,兩足為兩張弓,蓄放相間。曲中求直產生勁的對拉,確立了弓架的角度。太極拳從頭至尾都包涵著有如弓狀的對拉勁道,在完成一個動作時,總是上下、左右、前后進行對拉弓勁的拔長。
另外,所謂“運勁如抽絲”,在楊氏太極拳的習練過程中要認真體會“抽絲”所蘊含的意義:勁大了,絲拉斷了,腳失重了;勁使小了,這個絲又抽不出來,腳上亦找不到似臨深淵、如踏薄冰的感覺。
總而言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太極勁道便是“陰陽顛倒”。
三、太極勁道的實用價值
楊氏太極拳的拳架簡潔舒展,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并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據(jù)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記載:楊祿禪在北京授拳,廣授于人,發(fā)現(xiàn)經過練拳,瘠者肥,贏者艘,病者健。楊氏太極拳可以使肢體放長,勁道舒展,身意合一的情況下,肢體的骨胳肌、膜胳、豎紋肌、橫紋肌、臟腑等平滑肌可以得到充分鍛煉,肢體神經末梢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聯(lián)結變得更加便捷、有效,信息傳遞速度加快。呼吸更加自如深入,同時還能加強腎上腺功能。讓各種激素參與身體內分泌的均衡調節(jié)。從而達到祛病、養(yǎng)生、延年益壽的目的,展現(xiàn)出太極勁道的實用價值!
與此同時,太極陰陽顛倒思維建立起“一”的理念,在競技體育項目,尤其是各類徒手運動,基本都是適用的。發(fā)揮太極勁道的作用可以提高運動水平。
太極拳中的“太”即為大的意思,“極”即為“開始”或“定點”的意思,太極本身就是關于始終相互轉化的大道理,所以習練者對于太極的追求,也應保持虛心,不斷從新的起點出發(fā),去獲得更深的體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