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桂芳
隨著手機一代代的發(fā)展演變,智能手機已是主流。智能手機進入中職院校的校園,給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在近幾年對學生使用手機的管理中,教師對學生有過圍追堵截,有過明令禁止,有過勸說疏導,可謂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筆者認為,智能手機作為時代的產物,教師如果一味地堵、禁、罰是沒用的,引導學生對智能手機加以合理利用才是上策。
在對智能手機加以合理利用之前,要先明白手機是用來干什么的。無論是第幾代手機,它首先是一個人與人之間通信、溝通、交流的工具。其次,網絡化的今天,我們也可以利用手機進行學習,它又成為了學習的工具。最后,手機又衍生出聊天、電影、游戲、競技等娛樂功能。中職學生使用手機管理難度大,是因為他們過度使用了手機的娛樂功能而忽略了其通信、學習功能。
那么,要如何利用手機呢?
一、讓手機成為家、校、生的溝通工具
筆者所在的學校為寄宿制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家、校、生溝通起來比較困難。學生離開家長視線后,就像脫韁的野馬,很少和家長主動溝通、交流。因為距離的原因,教師往往也不方便家訪。可以由教師建立家長QQ群或者微信群,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生活情況,掌握孩子放假離校、到家、返校的行程,了解學?;顒娱_展及學校動態(tài)等情況。這樣既可以讓家長及時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動態(tài),又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離開校園后的動態(tài),及時給予指導。如:我們會讓學生把本學期學習的科目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學期初通過智能手機發(fā)送給家長;同時,教師會把學校開展的技能比武、舉行的講座以及舉辦的各種文體活動的簡訊發(fā)送給家長;遇到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節(jié)日,筆者鼓勵學生通過手機向父母表達感恩……智能手機的利用,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二、讓手機成為班級管理的工具
手機可以幫助班主任進行常規(guī)管理。中職學生管理難度大,除了學生普遍具有畏難、厭學情緒以外,連基本的生活習慣都成問題。作為班主任,除了承擔必需的教學任務外,一天里還要宿舍、食堂、教室來回跑,可無論教師怎么努力,總有監(jiān)管不到位的情況。有了智能手機,基本文件的傳達、通知的下達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班級群實現。同時,利用一些APP,可以對學生進行定位,實現無盲區(qū)監(jiān)督。
手機可以幫助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手機的溝通交流方式與面對面交流相比,更加具有間接性。很多學生與教師面對面交流和溝通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可能更愿意通過電話或是短信、QQ、微信等間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是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消除面對面交流中出現的尷尬以及較為激烈的情緒表達等所造成的交流困境。隔著手機屏幕,可以讓學生減輕學生對班主任的敬畏而產生的畏懼感,使雙方能夠在一個相對平等的地位進行溝通交流。通過一些表情、符號、動態(tài)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加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使班主任能夠消除因年齡差造成的代溝,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三、讓手機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人們常見的課堂場景是教師在講臺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低頭玩手機玩得不亦樂乎。其實,只要將學生手中的智能手機加以好好利用,還是能為教學提供較好的服務。比如說,職業(yè)院校推行的是一體化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的知識點、流程都要課前準備。教師可以將制作好的備課視頻、習題、語音的課前預習課件先送到學生的手機,讓學生預習。課堂上,學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機進行實時答題、彈幕互動,從而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注入豐富的智能化手段。教師利用手機解決了“三率”問題,即到課率、抬頭率、入腦率,通過課上掃碼簽到、實時答題、答疑彈幕,增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智能手機的利用,對于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實現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等十分有效。
智能手機對學生生活、學習的影響有利有弊,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能夠消除或減輕使用手機的不利影響,對它給我們帶來的益處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通過手機,架起教師、學生、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讓學生更加理解教師、家長,讓教師、家長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心里。
(作者單位:濟南市技師學院)endprint